蹲点调查 | 产业向新 城市向北——看寒亭区(经济区)产业变革的“裂”与“聚”
潍坊新闻网 2024-07-31 08:35:14
一棵树“变身”绿色纤维素膜,早餐车升级为“星空塔”,单缸四轮车迭代成为“智能新农具”……在寒亭区(经济区),行走在各企业车间,未来感、科技感十足。
锚定科技创新,寒亭区(经济区)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工业化,以产业焕新作为突破口,抢滩新赛道,抢抓“崛起成峰”的窗口机遇,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集聚起强劲新动能。从传统产业中“裂变”突围,又主动纳入全市重点产业链条中“聚变”重生,一座机遇之城正在跃迁为高质高效发展之城。
山东街景智能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街景梦工厂”。
01
工业互联网拓展产业新赛道
大暑节气刚过,阳光白得耀眼,走进街景科技总部,产品展厅大门一打开,带有街景气质的景观拱门映入眼帘,加菲猫、鲸鱼等抽象雕塑点缀在一个个造型别致、色彩绚丽的主题商铺中,可瞭望星空的双层小屋、能“变身”的双层巴士、三层楼高的“太空飞船”……在7000平方米的展厅内,移步易景,仿佛进入了喧闹的游乐场。
这是一个“造梦”的地方,30小时下线一个定制移动商铺、15天搭建一条特色商业街、25天建成一座100个客房的主题酒店、30天完成一个城市的空间“软装”,街景科技由“小餐车”起家,如今正跑遍全世界“造景”。
山东街景智能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里,一辆辆移动餐车正通过检测。
对标宜家,街景科技致力成长为文商旅设备设施装备一站服务商。“在湖南省湘潭市,我们打造了万楼青年码头摩天轮市集,30天设计生产落地658组创意集装箱,开街3日客流量超16万人次;在埃及,我们在Capital Promenade商业广场完美呈现圣诞节日场景,成为当地极具人气的商业集聚地。”街景科技常务副总裁刘长海介绍,目前,街景科技已在潍坊、肇庆建设了制造基地,并设立杭州工业互联网中心、上海设计力中心、深圳产品智慧化中心,完成了商业、市政、文旅等近千个项目的一站式交付。
成立8年来,街景科技经历了三次战略转型。从早餐车等简单的移动店铺,到整案输出的第二次转型,再到现在对城市家具领域的探索,街景科技的核心竞争力是以“技术+实战”为关键的工业互联网布局。
山东街景智能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
打开街景科技的“摩埃岛”平台,可以看到这里汇集了近千款产品、2000多个功能模块、30000多种产品皮肤设计方案,10万多个零部件,客户可以像搭积木一样进行乐高式的场景搭建,身在各地的设计师在平台上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设计,方案确定后会生成生产数据,指令直达整个供应链和生产线,客户在线上订制好自己想要的产品,不久之后就能收到实物。
“比如客户想要粉色,但是具体到哪种粉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我们就以标准化和数字化为基础,从设计定制到生产下单,全部采用数字化流程,最大程度省去中间环节,极大提高了沟通效率。”刘长海介绍,同时,“摩埃岛”以开放的工业模型数据库和元宇宙接口,通过虚拟现实的沉浸式交互设计方式,将产品开发制造与全球设计机构和设计师链接,实现设计和制造的全球化在线协同,构建起全球数字化供应链和超级产品库。
“当前,城市更新已成为各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增长点,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全国移动商业和城市软装行业标杆,力争在潍坊建起一座全国乃至世界级城市家具行业研发创新高地。”刘长海表示,从产业更新到城市更新,城市家具行业已是一个超过6千亿元的超级赛道。
在街景科技现有厂址基础上扩建的城市空间艺术产业园将为上下游产业链的集聚带来“虹吸效应”,形成产业特色鲜明、线上线下联动的城市家具聚合体和产业中心,以街景科技为骨干支撑,寒亭区(经济区)初步形成“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格局。
山东悍沃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组装产品。
02
从传统装备向“未来智造”突围
以创新作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驱动力,装备制造产业加速奔向广阔新天地。在山东悍沃农业装备有限公司钣金车间内,技术工人只需向激光切割机导入设计图纸,接收到指令的机械臂便能迅速响应,轻松完成各类钣金件的批量生产任务。随后,这些形状各异的钣金件被传送到自动化焊接生产线上,交由焊接机器人按既定程序“接力”焊接。火花飞溅间,拖拉机驾驶室等合成件以最快速度“走”出钣金车间。再经过后续加工,这些合成件最终被送往立体仓库。
走进高达13米的立体仓库,堆垛机在4个巷道中自由穿梭,在仓储系统“隔空操纵”下,根据订单需求自动拣选、放置各类零部件,并通过运输机将生产所需的各类零部件送到总成生产线上。
在缓缓移动的总成生产线“地轨”上,技术工人利用各类现代化设备完成底盘上线、发动机和剥皮机吊装、割台吊装等工序后,下线的整机便能直接开出总装车间,静待“出海”。
山东悍沃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在焊接框架。
从一个不起眼的钣金件,到一整台拖拉机,悍沃农业装备的整个生产过程高度智能化。如今的山东悍沃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早已不是只能生产“单缸小四轮”的传统装备企业,经过一次次技术迭代,已逐步发展成为一家集农机装备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企业,产品远销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投资12亿元建设农机智谷,聚力打造全国乃至世界农业机械全程机械化(智能化)制造和展示中心。”山东悍沃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辛明伟表示。
山东悍沃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技术人员正在对农机进行外检。
新型工业化,“新”在产业升级。寒亭区工信局局长宋博介绍,一大批传统装备制造企业坚持自主研发、加快技术改造,依托数实融合,完成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
新型工业化,也“新”在格局重塑。串珠成链、聚链成群,从培育单一企业开始,寒亭区(经济区)抓住华全动力等企业入选市级产业链链主的优势,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区内相关企业积极融入市级链条谋求更好发展,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打造共生共赢的产业链共同体,持续构筑竞争新优势。
铸造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寒亭区(经济区)推动全区铸造技术革新,在转型升级中,涌现出一批一流铸造企业。其中,潍柴(潍坊)材料成型制造中心有限公司入选中国铸造行业综合百强企业,年产值超20亿元。
从铸造到制造,再到“智造”,推动全产业链条形成闭环,寒亭区(经济区)支持华东发动机、华迈动力、华申动力等区内动力装备重点企业发展壮大,支持悍沃农业装备、华夏拖拉机等整机生产企业以及光大机械、通达齿轮等零部件配套企业稳步成长,全面带动产业链整体实力提升。
一个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正成为寒亭区(经济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之一。
相邻的山东中科恒联生物基材料有限公司(右)与潍坊欣龙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左)。
03
以“新”点“睛”聚链新材料产业集群
火腿肠包装膜、烟花包装膜、药品包装袋、生物可降解胶带……这些只看外表容易被误认为塑料的材料,其实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全降解材料,原料取材于树木、秸秆等生物质资源。
走进山东中科恒联生物基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只需将浆粕原材料吊装到生产线,后续的溶解、过滤脱泡、制膜、水洗、干燥等生产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生产。值得一提的是,依托于离子液体物理溶解法,整个工艺过程无污染。
“我们创新使用离子液体物理溶解法工艺,探索出‘原料可再生、工艺无污染、产品可降解’全生命周期绿色化制造新模式,与传统工艺比较,生产流程缩短60%以上,产能提高20%以上,成本降低30%以上。”山东中科恒联生物基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贾锋伟说。这也是全球首条物理溶解法千吨级商业化示范生产线,彻底颠覆了传统生产工艺,开创了全球绿色化、清洁化、高值化利用植物纤维的新高地,为有效减污降碳、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在这里,研发与生产巧妙融合。物理溶解法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实验室走向中科恒联生产线。新动能在实验室里喷涌、在新生产线上激荡,以“新”提“质”、以“质”催“新”,全面塑造更多发展新优势。
普通的浆粕原材料还“蕴藏”着多少潜能?这个答案或许能在潍坊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园内找到。距离中科恒联不到3分钟车程的潍坊欣龙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同样是一家以浆粕为原材料的企业,其主导产品为功能性、差别化粘胶短纤维。“近年来,我们主攻无机阻燃纤维、高白纤维等系列差异化品种,与东华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产品创新成果明显,尤其是小试、中试线的投用,实现了有机阻燃纤维、抗菌纤维等新产品量产,可满足客户个性化、差异化、订单式需求,进一步放大了企业发展优势。”潍坊欣龙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良虎表示。
生物基新材料“千变万化”,汇聚起更多澎湃动能。目前,潍坊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园已集聚了恒联、欣龙等10余家优质企业,这些企业大都在个别细分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企业成长之际,产业集群也在加速崛起,2023年该产业园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4.48亿元。
“围绕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我们制订出台了《寒亭区科技赋能‘白名单’企业管理办法》,立足区内主导产业、核心企业,梳理出恒联新材料、云集数科等10家优质企业纳入首批科技赋能‘白名单’。”寒亭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孙会信介绍,通过加快各类创新资源向“白名单”企业集聚,努力实现一年初见成效、三年成为龙头、五年形成初步集群的效果。
以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区域竞争力,往高处攀、向新处闯,这是寒亭区(经济区)以新型工业化助力城市能级跃升的新实践。
调研手记>>>
把科研成果转化为
看得见的“生产力”
□潍坊日报社调研采访组
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创新和产业的重要桥梁,也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寒亭区(经济区)产业基础扎实,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城市家具等特色产业发展优势明显,这与强有力的人才技术创新支撑密不可分。近三年,寒亭区(经济区)共有44个省、市级科技项目获科技发展计划立项支持,18项成果获市级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160余个项目被认定为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项目。
瞄准科技成果“准方向”,剖析市场企业“真需求”,寒亭区(经济区)精准发力,通过持续挖掘科技创新潜力,不断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推动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动力。
2011年,恒联新材料携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对纤维素膜生产工艺进行提升完善。经过10年间投入3亿元研发,2020年恒联建成并投产全球首条千吨级新型绿色溶解法纤维素膜生产线,该生产线采用自主研发的离子液体法纤维素膜制备技术,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不仅降低了生产能耗和成本,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绿色化发展。
“科研成果转化的痛点,不止是时间长,其过程中还面临着市场需求会不会发生变化、其他企业会不会比我们早等诸多不确定性,这里面确需政府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比如政策扶持、信息差等方面问题。”正如恒联新材料总经理贾锋伟所言,从发明这项技术,到实现产业化,企业和科学家都经历了一段漫长的等待期。
科技成果转化并非易事。在复杂的转化过程中,既要匹配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还要契合技术供应与市场需求。不管是政府、企业还是科研人员,对科研成果转化过程,都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和信心,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也要主动出击,从多方面破解创新链与产业链“相望难相见”的难题,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
欣龙生物材料推行的“小试线、中试线”尝试,正在努力解答这一难题。多年来,欣龙的无机阻燃纤维、高白纤维等产品,在行业细分领域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依托集团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生物质材料绿色加工工艺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欣龙与多所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承担完成了10余项国家级重点项目和60余项省、部级技术创新攻关项目。一旦有新技术出现,欣龙首先将其在500吨的“小试线”上投产,产品稳定后,随即进入5000吨的“中试线”,最后再进入大规模新产品量产。这种“从小到大”的阶梯式新产品投产模式,最大程度避免了新产品可能存在的生产误差,提高了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同时,也满足了一些客户个性化、差异化、订单式需求,可谓一举多得。
山东街景智能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按照“工业互联网”的思维模式,把企业研发做到了极致。近200人的研发队伍,占了整个公司员工数量的一半。“公司这几年的收益基本上都投入到研发上了。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以研发为核心建立起一整套的供应链系统,研发是我们最根本的竞争力所在。”街景智能制造副总裁、高级工程师刘长海说,街景可以是一家公司,也可以视作一个研发团队。研发与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紧密相连,甚至是镶嵌在这些环节上的一部分,达到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地步,所以研发成果的导向性、针对性很强,有效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
“力,形之所以奋也。”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新质生产力则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原则是“因地制宜”,关键靠“人”。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推动科技创新,寒亭区(经济区)的企业为全市企业“打了样”。探索更多先行经验,推动科技资源要素向更多中小企业“下沉”,也是全市各行各业“第一梯队”企业需要肩负的社会责任。
潍坊日报社调研采访组成员:高文 尹莉莉 薛静 石莹 方文婷/文 巩建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