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出台17条措施促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潍坊新闻网 2020-06-16 17:24:32
潍坊新闻网讯 6月16日,记者获悉,为贯彻落实“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全力做好“保市场主体”工作,不断优化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环境,潍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潍坊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制定了《促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十七条措施》。今年,潍坊市将紧紧围绕优化市场主体发展环境,创新完善准入退出机制,加大支持帮扶服务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力争到年底,全市新增市场主体达到8万户以上,其中新增企业3.5万户以上,市场主体总量和企业总量保持全省前三位。
完善企业开办流程和注销制度。全面落实潍坊市企业开办“1001”全程网办实施方案,实现一次登录、一表填报、一日办结,印章刻制、发票及税控设备领取、证章寄递“三免费”,推广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年底无纸化办理率达90%以上。将企业开办环节由5个压缩为2个,办结时间由3个工作日压减为1个工作日。健全完善企业普通注销、简易注销制度机制,将简易注销公告时间由45天压缩至20天,简易注销在试点基础上6月底前全面推开。指导帮助符合条件的县(市区)申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外资企业登记授权。
加强市场主体登记注册管理。落实登记注册审核职责,确保新增市场主体增量数据准确可靠。按照“申请人提交场所合法使用证明即可予以登记”要求,引导市场主体依照不动产登记证等证件规范填写住所信息。完善住所承诺制度,建立负面清单,强化约束限制。对通过登记住所承诺制申办的市场主体,在做好个案处置的同时,按照一定比例抽查核实,对违背承诺的,依法撤销登记。完善“智能审批”系统和网上审批程序,防范同一投资人短时间内恶意集中设立登记多家市场主体现象发生。
加大登记事项监管力度。对涉及登记事项的投诉举报,快速回应、快速处置、依法查处,确保办结率达到100%,及时公开曝光典型违法案例。加快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按照总体7%的比例,加大对今年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的抽查力度;对地址失联的,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实施信用惩戒。对依法从事的摆摊经营,豁免办理营业执照。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创造。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重点联系机制,全市确定100家以上重点联系单位。加大知识产权行政裁决案件处理力度,提高办案效率,将涉企专利行政裁决案件的办理时限平均由3个月压缩至2个月。深入实施“春笋行动”,新增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0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知识产权贯标认证企业30家。组织开展2020年潍坊市专利奖评选,推荐优秀专利项目申报中国专利奖。充分发挥中国(潍坊)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平台资源和人才优势,建立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提供知识产权精准服务。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市级走访指导企业50家以上。开展农业机械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编制,支持潍坊国家农综区产业发展。组织开展专利导航,积极争取山东省专利导航项目。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缓解中小微企业贷款难题。引导企业通过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产业专利库获取专利舆情信息、预警信息等服务信息。
深化质量提升行动。认真组织开展“质量与品牌提升年”行动,深入推进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开展重点行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质量提升示范活动,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提请市政府修订《潍坊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支持质量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单位、个人申报省长质量奖、中国质量奖。开展“优化计量、提质增效”企业帮扶行动,年内服务企业300家以上、解决技术难题30个以上;全市批准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0项以上。加大对口罩、妇女儿童用品、食品相关产品等重点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全年市级监督抽查不少于150批次。
加快重要标准制定。聚焦“十强”产业和潍坊市优势产业,组织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30项以上。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建立企业标准领跑者培育库,支持企业将先进创新技术和成果转化为先进标准、团体标准。推进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建立标准化技术组织培育库,争取建设高层次标准化技术组织。
服务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发展。推进小微企业“双升”战略,按照“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递进过程,鼓励引导个体工商户向企业转型,完成“个转企”1000家的目标。组织“四新”产业等具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管理者参加全省培训,提升企业抵御风险和创新发展的能力。拓宽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抵押物登记范围,对办理抵押的动产,做到应登尽登、应抵尽抵;对线上办理且手续齐全、审核通过的,即时办结;对线下办理且提交材料齐全、符合形式要求的,当场办理。
全面实施“一业一证”改革。按照鲁政办字〔2020〕77号文件要求,编制每个行业的统一规范标准,2020年6月底前,全市全面实施“一业一证”改革,线上线下并行办理,实现“一证准营”。7月底前,制发全市第一批行业综合许可证。逐步扩大“一业一证”改革范围,惠及更多行业和市场主体。
深入推进“食安潍坊”建设。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持续巩固食品安全市县创建成果。组织开展乳制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开展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管理规范提升活动,确保全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管理全部得到规范提升。开展网络订餐专项整治,规范网络订餐经营秩序,持续推广“食安封签”“明厨亮灶”,力争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在潍坊投放“食安封签”5万个,新增“明厨亮灶”1000个。持续推进食品生产企业、销售经营者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和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
推进药械化改革提升。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医药行业和企业创新发展;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单位进行奖补,全市争取新增1-2个奖补项目。指导化妆品经营企业做好国家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授权。
支持企业重塑信用。全面推行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推动将更多事项纳入抽查范围,持续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结合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实行差异化监管,提高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审慎信用约束管理,落实信用修复、异议申诉等制度措施,对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企业实施信用承诺制度。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在潍坊”创建,全市放心消费创建单位、市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分别达到5000家、500家;创新打造中百益家园等一批放心消费示范集群。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服务重点文旅项目和夜间经济等特色经营方式发展。落实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和投诉举报快速回应机制,实现24小时回应,力争办理过程和办理结果100%满意;认真处置消费投诉举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规范市场竞争环境。全面清理2019年前出台的妨碍公平竞争、束缚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坚决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检查、口岸收费专项整治,持续加大转供电环节加价行为查处力度。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围绕市场监管重点领域,加大执法办案和曝光震慑力度。
促进优化法治环境。认真实施市场监管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制度,对非主观故意、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首次轻微违法行为,指导企业自觉改正,依法不予行政处罚;对符合法定适用条件的一般违法行为,依法减轻处罚。
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建设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强化对校园周边食品流通安全监管。推广处方用药规范化安全监管网络平台应用,着力破解不凭处方违规销售处方药监管难题。建设液化石油气充装信息追溯监管平台,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从源头消除液化石油气充装安全隐患。推动山东省能源计量评估中心和山东省测绘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支持建设潍坊市医学计量重点实验室。完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汽油、柴油等6种产品的检验检测能力。
强化组织保障。全市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审批服务部门依据“三定方案”和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措施,紧抓“最后一公里”,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强化沟通协调,增强工作合力,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广泛宣传引导,提高市场主体关注度和参与度,支持市场主体用足用好政策措施。(潍坊日报社融媒体中心记者孙瑞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