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便民摊点群不敌“野摊”红火
潍坊晚报 2020-07-14 09:39:02
近期,为支持夜经济和小店经济发展,我市城区陆续公布了各辖区内的便民摊点群位置,商贩可去指定地点摆摊,市民购物也十分方便。然而,7月8日至13日,记者走访潍城区、奎文区、经济区多处路段发现,仍有一些“野摊”占道经营,不仅给市民正常生活造成不便,而且还严重影响市容市貌。
记者探访
路口东侧“野摊”很热闹,西侧正规摊点群冷清
7月8日中午12时30分许,记者在经济区乐川东街与文化路交叉口东侧路南看到,虽然人行道上有“禁止占道经营禁止摆摊设点”的红色牌子,可在牌子旁边,不少摊主已经将三轮车和自行车摆在人行道上,有的拉起绳子“占领”摆摊领域。
8日下午6时30分许,记者再次来到此处看到,许多商贩在人行道上设点经营,饰品摊、服装摊、食品摊、水果蔬菜摊、日用品摊应有尽有。有的摊主用绳子圈起一处位置,摆上各种玩具套圈;有的摊主在地上铺了一块大布,摆上数十个包售卖;还有的摊主撑起棚子卖起衣物……“谁先来的就是谁的地方。”“我中午就过来了,这地方我早就占下了。”两个摊主因为占地问题发生争执,谁也不肯相让。
晚上7时多,来购物的市民越来越多,文化路到新华路之间的乐川东街南侧人头攒动,路牙石下方的非机动车道停满了各种车辆。
“这边人多热闹,东西齐全。”正在给孩子挑选气球的市民苏女士告诉记者,她带着孩子从附近的美丽华小区步行而来,这里有不少好玩的好吃的,逛逛挺不错。
与“野摊”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同一个路口的便民摊点群却遇冷。在路口西侧路北有经济区新增设的一处临时便民摊点群,记者看到,在指定区域摆摊经营的商贩并不多,前来购物的市民也比较稀少。
家住附近晨晟世纪城小区的孙女士看了看摆在路边的衣服后准备离开。“这边商贩少,品类也少,没有逛夜市人挤人的那种氛围和乐趣。”孙女士说,她非常喜欢逛夜市,听说小区附近也新设了便民摊点群,可把她高兴坏了,可逛了几次后发现,这里的东西比较少,没有路东边热闹。
商贩说法
便民摊点群摊位供不应求,经营时间又受限制
在经济区乐川东街与文化路交叉口西侧路北摆摊的商贩刘女士告诉记者,在正规便民摊点群内摆摊有固定序号,位置也是固定的,都在规划的区域内,不占用盲道,更不妨碍市民通行,所以她每天都按规定出摊、收摊。
说起便民摊点群遇冷的原因,刘女士表示,其实刚开始设立摊点群的时候商贩很多,来购物的市民也非常多。一些商贩没有相应的位置后,就到路口东侧自发形成摊点群,导致越聚越多,购物的人群也跟着过去,这里就变得冷清了。“几个在摊点群有固定位置的商贩如今也都到路东侧的‘野摊’了。”刘女士说。
除了位置和摊位等原因外,一些“野摊”摊主向记者表示,最重要的是时间不受限制,可以自己决定。“谁来得早位置就是谁的,我们一般中午就过来,用电动三轮车先占好地再去吃午饭,等到了下午5时许,就可以出摊了。”商贩张先生说,旁边正规的便民摊点群要等到下午6时许才能出摊。
存在影响
给周边居民正常生活造成困扰,而且破坏环境
商贩随意摆摊,给周边居民正常生活造成困扰。
7月8日晚上7时许,记者来到奎文区新华路与福寿东街交叉口以东路北看到,从新华路一直到圣疃巷大约500米的距离,有几十个摆摊的商贩,卖衣服、水果、蔬菜和宠物等。特别是圣荣广场小区南门前的不少商贩,直接将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全部占据,市民通行不便。
“这里不属于规划的摊位,也不是正式的摊点群,应该是自发形成的,到了傍晚以后,业主开车进出小区非常不便。”在圣荣广场小区居住的程先生说,他们希望相关部门能重视此事,尽快将这里的商贩进行疏导。
7月11日晚上,记者在潍城区利民路与潍昌路交叉口以南大约1.6公里处看到,这里聚集了不少商贩,特别是利民路两侧,商贩将自己的机动车或三轮车停在路边售卖物品,而旁边的绿化带内有不少塑料袋等垃圾。
从此经过的李先生向记者说道,这些商贩随意将一些垃圾扔到绿化带内,影响周边的环境卫生。“希望相关部门能引导这些商贩到附近陈家摊点群指定区域经营摆摊,毕竟占道经营不仅不符合有关规定,而且存在安全隐患。”李先生说。
多名环卫工人表示,他们也非常苦恼,以前只需早上6时上班,现在5时就要到现场清扫地面垃圾等残留物,无形中加大了工作量。
部门表态
一些商贩不理解有关政策,执法人员也很无奈
对于一些“野摊”为何不能及时取缔,城市管理部门也道出了自己的无奈。
奎文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和潍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工作人员表示,虽然他们每天都会去对这些随意摆摊的商贩进行管理,做到柔情执法、温情执法,以劝导为主,教育引导流动商贩进入便民摊点群(市场)经营,但不少商贩不理解有关政策,打游击现象难以杜绝。
经济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分局的工作人员表示,为提升城市活力品质、增强城市竞争力,我市出台政策支持夜经济和小店经济发展,商贩可去指定区域摆摊经营,但是不少人对此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他们辖区内的摊点群实行定时、定点、定经营品类的“三定”管理,而不是随意摆摊。由于执法人员和车辆有限,每到一处执法时,商贩就开始和执法人员打游击,执法人员一离开,他们再摆。
7月13日晚6时30分许,家住五洲花园小区的陈女士联系记者,表示原本在文化路与乐川东街交叉口以东的商贩已经离开,道路拥堵、占用人行道的现象没有了,附近的环境变得干净整洁。
随后,记者从经济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分局了解到,11日,他们对文化路与乐川东街交叉口东侧的商贩下发禁止摆摊的通知,并在相应路段设置了禁止摆摊的牌子和条幅。结合实际情况,将辖区内的商贩疏导至新华路北头一处空场内,该场地可容纳约1500个摊位,解决摊位供不应求的情况。本报记者 张静 王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