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虞街道推行“一窗受理 全科服务”提升社区治理新水平

潍坊新闻网 2020-07-16 16:46:56

      潍坊新闻网讯 为加快推进基层社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升社区服务效能,大虞街道积极探索“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新模式,规范优化“进一个门、取一个号、跑一个窗、办多件事”工作流程,让公共服务功能多样,为民服务更贴心更便捷,激发了基层社会治理新活力。

      加强组织领导,优化“一窗受理”人员结构

      街道坚持从制度层面和长远角度谋划“一窗受理”探索,街道党工委主要领导亲临各社区实地调研,了解情况、听取建议,并坚持向先进地区和示范单位学习,结合工作理论和实践一线深入思考研究,模拟和推演实际运行,努力从制度设计层面优化提升,坚持“一把手”主抓,全面部署推进社区“一窗受理、全科服务”,大力实施街居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调整社区工作人员,重新配备配强社区综合窗口人员力量,通过公开选拔、优化调整等方式,配齐配强“一窗受理、全科服务”力量,使综合服务窗口人员平均年龄达35岁,队伍呈现年轻化态势。

      优化制度设计,提升“一窗受理”实施效能 

      为做好“一窗受理、全科服务”工作,街道积极分析研究9个社区的具体情况,梳理归纳出工作开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效解答了“去哪办、找谁办、如何办”三个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社区党建、计生、劳保、民政等11大类80项业务的梳理,制作了“社区便民服务事项清单及服务指南”,并对每一项业务的办事流程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充分细化,让服务触角由点延伸到面,让网格化管理和全科式服务成为服务常态。

      大虞街道社区便民服务事项清单及服务指南

      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一窗受理”服务质效

      为提升社区工作者理论素养、业务水平和处理社区工作的综合能力,街道协调组织社保、医保、卫健、民政、住建等业务部门,对52名全科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针对实际工作中难点专门进行讲解;定期组织社区工作人员集中培训和交流学习,强化实践能力锻炼,发挥“传、帮、带”作用,以“老”带“新”,提升综合窗口业务人员统筹协调和应急处置等综合能力,使社区工作者由“专职化”转向“全科化”。

      加大宣传推广,扩大“一窗受理”知晓面

      街道指导各社区统一制作便民服务站标志和综合窗口标牌,分别悬挂在居民服务大厅正门和大厅内部电子屏;在为民服务事项清单的基础上,各社区规范服务事项标准化办理流程,依托公示栏、服务卡、电子显示屏等平台公示;通过各网格微信服务群、服务热线电话等方式,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咨询和了解服务事项和办理流程,服务窗口由以往的“专科岗”变为“全岗通”。

      社区工作人员培训

      强化阵地建设,提升“一窗受理”承载力

      街道把“一窗受理”服务探索与社区标准化服务中心建设相结合,压茬推进、全面提升,以载体建设新成效为“一窗受理”探索赋能助跑。全面推进社区服务中心达标工程,集聚全力破解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方面存在的瓶颈制约,千方百计解决历史欠帐,努力解决社区服务空间不足的突出问题,瞄准标准化服务中心配建、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社区养老、医疗、文化、治安等设施配备,积极整合资源全力打造示范点、功能室。

      通过“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探索,让社区服务从“单一型”走向“综合型”, 极大地压缩了业务受理时间,不但节约了居民办事的时间,同时还优化了社区人力资源,让全科社工“进百家门,知百家情”,变坐等服务为主动服务,实现了集群性、协同性、高效性全联通办公服务。(潍坊日报社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瑞荣 通讯员郑晓霞)

责任编辑: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