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远方走在脚下

潍坊新闻网 2020-11-23 11:10:36

  临朐县东城小学 尹慧洁

  最近读了余映潮的书《致语文老师》,对于工作在一线的我来说,受益颇多。关于作者余映潮,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荆州市教科院原中学语文教研员。曾被张定远先生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著述丰富,已发表各类教学文章1300余篇,出版了七本专著。创建了全新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总结出了“思路明晰单纯,提问精粹实在,品读细腻深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教学设计30字诀。精彩的课堂教学受到各地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遍欢迎。

   本书以余映潮老师在全国各地的10个讲座稿为蓝本,结合其积累了几十年的教学实例、评课案例和经验教训,从“成长智慧”、“教学智慧”、“治学智慧”三个方面,提炼了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40项基本素养,包括理念创新、教材研读与处理、教学思路梳理、教案设计、课堂细节应变等内容。读完之后,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

  (一)自身角度:自信成就人生巅峰。

  最令我佩服的是余老师的自信,而能够表现他自信的“典型事例”,莫过于他50岁走上讲台学讲课。

  50岁,俗称“年过半百”;50岁,在乡村中学,差不多已经是退休的年龄了;50岁的教师,已经是很老的教师了。而此时的他,则面对“教研员讲课”的挑战,充满自信地走上了讲台。

  余映潮老师的内心独白: “教例品评”写到了1997年,我有了到一线、到教室里给学生们讲课的冲动:是啊,已经评点近100个教学案例了,天下的风光被我尽收眼底,那么多名师的教学艺术被我提炼出来,我为什么不能自己上台讲课?那一天,我的感觉真好:我终于走上了讲台。

  分享我特别喜欢的部分:

  2009年11月18日,星期三,下午,广东省东莞市东华中学,我讲了我的第100个公开课——《陈太丘与友期》。

  这100个课,是我从近51岁到近63岁之间进行的智慧的创造。它们基本上覆盖了各种文体,分布在从小学到高中的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之中。除了阅读课,还有作文课、单元小结课、中考复习指导课、读报课等不同的课型。

  当我把这100个课的课题打印出来时,它们从先到后依次排列,像是逶迤的山路,像是壮美的飞瀑,又像是一路奔流的长河。

  这100个课,是我在人生中最富有经验的年龄段,是在本职工作负担最为沉重的时候进行的充满激情的创造。这是一个曾经的中学语文教研员为勇敢地走上讲台而进行的坚持不懈充满力量的奋战。这种创造与奋战,在我退休以前,几乎全部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教学资料的整合,教学方案的设计,无一例外的公开教学,让我经受了极其痛苦的磨炼。

  品评:一位中学语文教研员,12年的时间,在全国各地成功地展示了自己的100个课,何其难也,但是他做到了。

  到本书结集出版时,他已经在全国各地讲授几百节公开课。

  有意思的是,在他将近60岁的时候,研究语文教学风格的学者和教授根据教学成果产生的先后或者说教学影响产生的先后,将他划分到了所谓的“新生代”之中。因为“出道”太迟,他们淡化了年龄。

  (二)专业角度:用“大量”来表现力量,这或许是奋斗路上的一条警示语。

  他在书中提到:我超越名师的最出乎人们预料的突破口就是在论文和课例上:大量地撰写实用性的教学论文,用大量的课例支撑我的教学设计艺术的观点。

  以下数字就是最有利的佐证:

  2010年7月1日起到9月10日止,我大约有50天在家里没有外出。

  50天中,没有一天休息过,没有一天停下手中的笔,没有一天不让我的思维饱受折磨。哪怕天气万分炎热,哪怕身边家事繁杂。

  奋力地创作,思想的火花不时地飞扬,由一个话题想到另一个话题。艰难地备课,一次又一次地否定美好的创意,然后得到更加美丽的创意。50天,我有了近30项的“完成”:

  完成长篇论文《什么叫做懂得语文教学》,5600多字

  完成长篇论文《创新语文教师的课文研读方法》,4300多字

  完成长篇论文《阅读教学诗意手法略说》,5300多字

  完成长篇论文《例谈阅读教学的规范设计》,4600多字

  完成长篇论文《几种非常实用有效的阅读训练形式》,4700多字

  完成长篇论文《“说课”漫说》,4700多字

  完成长篇论文《我的阅读课怎样开讲》,5000多字

  完成长篇论文《高考语文“语用类概括题”浅识》,8000多字

  完成长篇论文《全国(Ⅰ、Ⅱ)卷高考语文“语用型概括题”赏析》,6000多字

  完成长篇论文《语文乐学8法》,7600多字。

  读完这本书,我写了1500多字的读书笔记。我明白了作为语文老师,如果要真正做到“专业”,就要像余老师一样领悟“人多的地方没有积雪”,就要甘愿当一个孤独的行者,在深不可测的雪地里蜗行、摸索。当我们的青春逐渐消逝时,我们的学问却日渐丰厚,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

  以此共勉:作为年轻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能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积累资料、提炼经验,可能于一生的教学研究都有好处。

  那种笔墨写的文字固然能够长久地保存,然而更重要的是那种刻骨铭心的咬牙坚持的历练,是那种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与行为,是那种在教学研究中朝迎彩霞、夜送星辰、日有收获的幸福与愉悦。——余映潮

责任编辑:李倩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