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谱新篇
潍坊日报 2020-11-29 09:30:28
比德文智能制造产业园6万辆高速新能源汽车项目。
火山农业产业联盟农产品展示。
世纪阳光纸业集团50万吨生物机械浆项目。
俯瞰中德产业园。
14家企业进入潍坊市民营企业百强,7个项目纳入省重大项目和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方阵,红河镇获评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系全市唯一,潍坊市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暨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现场推进会议在昌乐召开,脱贫攻坚“五小”工作法、农业产业化经营联合体、打造西瓜产业新高地等一大批经验做法在省市推广……昌乐蹄疾步稳冲刺“第一方阵”,全县上下倾力合奏着一曲奋勇争先、比拼赶超的大合唱。
今年以来,昌乐县以“聚焦高质量·奋力新赶超”大讨论为切口,深入推进“重点工作攻坚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抓好综合考核、加快项目建设、加强“双招双引”、强化风险防控、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扭转了疫情被动局面,而且经济发展呈现了相对稳定的局势。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紧盯“冲刺全市第一方阵、跻身全国百强县”的目标定位,昌乐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落实,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赶超发展新篇章。
乡村振兴,探索创新提升“三个模式”的“昌乐实践”
圆滚滚的西瓜、金灿灿的小米、红彤彤的西红柿、黄绿相间的南瓜、香甜可口的紫薯……走进昌乐县乔官为农服务中心的展厅内,琳琅满目的新鲜农产品来自昌乐县各个农业合作社。中心设立的“火山人家”直播间里,“主播”就是当地的村民。
“‘火山农八鲜’在电商平台卖得很火。”昌乐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高成德介绍,就在10月22日,“火山农八鲜”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国首个基于火山概念的区域公用品牌正式问世,填补了我国火山农业产业农产品品牌的空白。
昌乐县拥有丰富的火山地质资源,境内共发现有较高考古价值、观赏价值、开发价值的古火山遗迹84处,成功入选国家地质公园,被列入国家自然遗产名录。该县依托这一独特地质资源优势,以乔官镇为中心,整合火山农业产业资源要素,成立火山农业产业联盟,从创建火山农业品牌入手,以“一体三链”打造升级版农业产业化经营联合体,探索创新提升“三个模式”的“昌乐实践”。
“我们以为农服务中心为纽带,整合农资、电商、金融保险等农业生产要素,联合18家农业产业服务单位,以规模化服务带动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同时,我们还建设了火山农业经营主体孵化基地,孵化主体‘反哺’联盟,为乔官镇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原动力。”兼任火山农业产业联盟理事长的高成德说,“联盟单位‘薄利多销’,可提高市场规模,降低运营成本;村集体以服务获得收益,实现集体增收;农户通过联盟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了‘亩均效益’。”
突出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全产业链模式。目前,火山产业联盟已构建以黄金籽西红柿、火山小米等为产品的产业链,呈现产业融合发展良好态势。
如何让昌乐农产品无法复制的价值基因通过品牌转化为发展新动能?对标国外火山农业产业发达国家,基于昌乐独有的火山资源,昌乐“火山农八鲜”应运而生,西瓜、小米、西红柿、芋头、甜瓜、南瓜、花生、地瓜等通过公众评选,首批进入“火山农八鲜”品牌的火山农产品名单,开创了中国农产品的新品类——火山农产品。
通过成立产业联盟,牵住了产业振兴的牛鼻子,成为当地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重要抓手,从产业联盟的萌芽发展到做大做强离不开“组织振兴”这一保障。以乔官镇来说,借助火山农业产业联盟,发挥了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黏合作用,引导农业产业集聚发展,让“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逐步实现产业发展、集体增收、群众致富、整镇提升。
乔官镇党委书记孙国伟表示:“联盟不仅为农业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发挥乡村振兴服务站的作用,村党支部由‘被动管理’转向‘主动服务’,实现了由政治引领向经济引领、服务引领的延伸,推动户户通、人居环境等各项工作‘事半功倍’,民风、村风有效转变,村庄更加美丽宜居,治理更加精细高效。”
目前,火山产业联盟已成立158个乡村振兴服务站,对接11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6万户农户。
走进位于乔官镇唐家店子村的番茄王国共享田园综合体,玻璃大棚连成片,红顶白房立其中。西红柿产业链培育过程中,唐家店子与周边村协同发展,共同打造番茄王国共享田园综合体,成为联盟示范引领项目。
“成熟后的黄金籽西红柿供不应求,定时定点采摘,不仅保证品质与口感,市场价格也很高。黄金籽西红柿采用不嫁接的技术,用纯大豆、玉米、牛奶培植,上市后订单会源源不断。”唐家店子村党支部书记张德增介绍说,该综合体成为生态番茄全产业链标准制定单位,黄金籽西红柿成为天猫爆款,销量稳居第一,亩均增收超过3万元,唐家店子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人口不过840人的唐家店子村,立足本村特色产业优势,打造共享田园综合体,建设火山农业电商孵化直播基地、番茄王国创意园区、中医院药食同源基地、271研学基地和火山农业育苗基地,切实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项目建成后,不仅给村民带来效益,还能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为村民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
昌乐将建立依托火山资源的智慧农业,探索建立火山农业标准体系,统筹县域资源和产业,探索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让火山资源、火山农业、火山文化互融互通,打造“火山农八鲜”尝鲜之旅,推动“三产”融合发展,让昌乐火山农业真正“火”起来,真正实现叫响一个品牌、带动一方产业、富裕一方经济。
目前,投资3000万元的火山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孵化基地,已孵化各类主体30余家,促进主体融合、业态融合和利益融合,为现代农业发展持续培育新动能。
唤醒沉睡古火山,书写农业新篇章。探索创新提升“三个模式”的“昌乐实践”已经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项目聚势,挺直工业发展“腰杆”
深秋时节,走马昌乐看项目,让人倍感振奋。一根稳步上扬的电力曲线折射着昌乐工业发展的加速度,全县复工电力指数居全市第三位,1至9月份,全县251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全县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在世纪阳光纸业集团,80万吨高级瓦楞原纸项目一期已投产,二期年底建成;50万吨生物机械浆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
“80万吨高级瓦楞原纸项目从德国全套引进两条世界最先进的生产线,幅宽7450毫米,车速达1250米/分钟,较传统纸机生产效能提高50%、能耗降低20%,产出的高级瓦楞原纸具有高防水、高强度、低克重等特点。”华迈纸业项目管理部部长杨德清告诉记者。
生物机械浆项目作为今年的省重大项目,被列入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和省科技厅厅市会商及新旧动能转换项目。“该项目是全球范围内首次大规模将生物技术应用于制浆造纸,解决了造纸原料短缺问题。目前一期已建成,进入试生产阶段;二期预计明后年建成投产。”集团副总经理张增国说。
由传统的高温高碱转向低温少碱或无碱的生物绿色制浆技术,该项目充分利用麦草等农业秸秆资源,将现代生物技术与农业秸秆机械法制浆相结合,用生物酶制剂代替传统的化学品,用秸秆生物机械浆替代进口木浆和废纸。
抢占“风口期”,新能源汽车产业再添“大手笔”。10月18日,记者走进年产6万辆高速新能源汽车项目现场,场面火热、繁忙。“目前,乘用车项目已建成,计划11月份投产。”比德文控股集团副总经理王全波介绍。
据了解,该项目投资15.15亿元,整合比德文电池梯次循环利用、无人驾驶、车载互联等关键技术,以及四川野马在汽车设计研发生产方面的技术和经验,通过对比德文潍坊基地厂区技术改造和新技术应用,建设国内先进的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全自动生产线。
“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利税6亿元,成为我市首家具备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和生产能力的企业,并将辐射带动汽车及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发展,加速构筑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链。”王全波说。
块头大、质量高、前景好是这些重大项目的共同“标签”。以优质产业项目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昌乐县委、县政府对此坚定不移,一方面,将科技创新植入传统产业,为老产业找到了新路子;另一方面,瞄准新兴产业发力,凭借核心技术做成大产业。
创新谋远,变革存量,崛起增量,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昌乐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前瞻视角和前瞻思维,重点招引了一批辐射性强、带动力大的高端项目。在中德产业园、汇锋新材料、40万吨精品柠檬酸绿色智能制造等大项目、好项目的“重仓”布局中,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风生水起,装备制造、精细化工、造纸包装、黄金珠宝、食品加工等产业优势明显,发展迅速。
聚焦高质量,坚定不移抓产业、上项目,锻造工业发展“脊梁”,增强发展后劲,昌乐县经济社会进入跨越赶超的新阶段。前三季度,全县GDP实现240.7亿元,同比增长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
产业集聚成效凸显,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昌乐工业支撑起了高质量发展的坚实骨架。
攻坚强势,高质量作风护航高质量发展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作风。在向“第一方阵”冲刺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处处闪动着攻坚克难奋勇前行的身影,昌乐大地上蕴涵着敢闯敢试、担当尽责的精气神。
“思想作风整顿关键要体现在攻坚的成果上,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对照目标制定措施,利用‘百日攻坚’会战,把落后的工作赶上去,真正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昌乐县委书记刘裕斌坚定地说。
全市思想作风整顿暨“百日攻坚”会战启动以来,昌乐县持续发扬“盯着干、快干、干好”工作作风,强化“担当、协同、高效”意识,以思想作风整顿为契机,以重点工作积分制考核为抓手,积极搭建平台、拓宽渠道,推动县、镇两级干部下沉一线,面对面找问题、求良策、抓整顿、促落实。
百名干部包百企,发动第一书记联系重点贫困户,社区干部常态化进村入户走访……昌乐县构建平台促干部下沉一线,重点查摆单位工作和干部自身存在的思想作风突出问题。围绕惠民惠企政策落实、精准扶贫、人居环境整治、干部作风等8个方面重点征求意见建议,全面查摆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昌乐强化项目跟踪服务,对重点招引项目和纳入县级重点的项目,建立服务专班和代办员制度,最大限度减轻企业负担、提升服务效率。从县级领导班子和县直部门抽调120名干部,包靠在全县141家重点企业,就手续办理、经营困难等问题上门服务。
“6万辆高速新能源汽车项目,是昌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街道成立了项目专班,全方位搞好服务,全身心争取资源。”朱刘街道经贸办主任吴斌说,“我们着力打造比德文智能制造产业园,将新引进的人才、技术、服务等向园区聚集,搭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双招双引’集群集聚的有效平台,使园区成为集新能源汽车科研创新、设计研发、智能制造、物流运输和配套服务于一体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条。”
昌乐经济开发区聚焦作风转变、业务提升、主责主业抓落实,把思想统一到提升服务质量上、统一到服务企业发展上、统一到开发区工作进位争先上。
成立于2020年4月的山东汇锋新材料有限公司是浙江汇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昌乐投资新建的全资子公司,专业生产数码喷绘材料、高耐候环保装饰材料和PVDF膜结构材料等产业用新材料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被列入山东省2020年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二批优选项目。
“为让项目早建成早达产,我们专门成立项目手续办理专班,抽调4名业务骨干,加强与县发改、自然资源和规划、环保、行政审批服务等部门对接,全程做好从立项到土地审批等手续的帮办、代办工作。”昌乐经济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局长庞文政介绍说,目前,该项目一期办公楼、3个车间已完成地槽浇筑施工。
昌乐作为全省“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县,将所有企业信息整合到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上,企业只需到一个窗口、填一张表单、交一套材料、走一个流程,就可以收到一张载明相关行政许可信息的综合许可证,实现拿证即可经营。
“我们聚焦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开设企业登记‘微讲堂’,利用‘昌乐政务服务’微信公众号,针对企业在办理登记注册业务时常遇到的问题困难,定期发布相关信息,图文并茂,简单易懂。同时,启用24小时政务服务‘不打烊’自助服务区,免费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昌乐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李志刚说,线下通过帮办代办等服务举措,实施贴心服务,帮助投资人快速便捷完成信息填报工作,实现企业开办“网上办、就近办、全域办”,全面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全县1100余家企业如何走出昌乐?昌乐县工信局梳理全县1100余家企业及产品,印制了《昌乐县工业产品名录》,进一步推介宣传工业产品,扩大本土产品影响力,夯实工业企业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基础,提升竞争能力。
“为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各部门都以企业‘娘家人’的服务定位,提供全要素保障。”昌乐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黄省阶说。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横下一条心、憋足一口气,昌乐县以开展思想作风整顿和重点工作“百日攻坚”会战为契机,提速提效、全力攻坚,向“第一方阵”坚毅前行,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任务目标,以优异成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