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记忆】潍坊籍开国将军——张翼、赵一萍
潍坊新闻网 2021-05-16 17:17:00
张翼
七七事变后,张翼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他到徐州,进入东北军112师667团,参加抗战。抗战胜利后,他率东北挺进纵队进入东北,清缴土匪,建立政权,配合主力部队。
张翼
跟随崂山起义党员 到达徐州参加抗战
张翼(1918-2015),1918年出生在诸城。他16岁考入山东省立第13中学,在学校里结交了许多进步同学,其中有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的儿子,还有国民党元老王乐平的儿子。在校期间,他的思想进步很快。初中毕业后,张翼考入济南第一师范学习。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面抗日战争开始,在济南的学生纷纷回到家乡,互相串联。张翼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参加街头抗日宣传活动。
1938年初春,青岛的一批老党员和山东大学的一些老党员,在组织崂山起义后,经过高密撤退到诸城。高密和诸城的一些党员、团员和进步青年立即和他们会合起来,踏上了革命的征途,其中就有张翼。因为当时共有108个人,所以诸城历史上称之为“一百单八将”。队伍到达徐州后,多数人进入东北军112师667团,参加抗战。当时领导他们的是谷牧,团长是万毅。为策应台儿庄战役,他们奉命阻止日军在连云港登陆,击退了深入到大桅尖的敌军。在这期间,张翼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调到1营营部工作。徐州失守后,他们一度转战在安徽和苏北,后来转进到鲁南。
带领部队挺进东北 建立政权开拓后方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与共产党产生冲突,山东分局指示他们撤出了东北军。为了消除共产党的影响,国民党开始清理部队。1连连长江潮是共产党员,在发现要被逮捕时,带着1连离开,到达海陵地区。不久,3连的几个共产党员也带出来两个排,与1连会合。由于他们都是1营的连队,山东分局就把张翼派回去,一起开辟海陵根据地。1943年,张翼到抗大一分校学习后,又被分配到东北军111师起义整编的滨海支队工作,活动在诸城和诸胶边地区。
抗战胜利后,滨海支队奉中央命令,扩建为东北挺进纵队,进入东北。他们从龙口渡海,在沈阳至长春和吉林的两条铁路线上,清剿土匪,建立政权,开拓大后方。随后从山东和江苏来的主力部队,也陆续到达。与此同时,国民党也调集了王牌部队,由美国军舰护送,在秦皇岛登陆,跟踪而至。
在四平保卫战中,我守敌攻,反复激战,四平城固若金汤。但为了更有力地打击敌人,一夜之间,解放军又安全地进行了战略转移。第二天敌人才发现四平已经是一座空城,随即展开追击。敌人非常猖狂,有时甚至以四路纵队前进。当时张翼任55团政委,在部队尾部,时时观察敌人的行踪。退过松花江,隔江对峙,部队得到了休息补充和锻炼。当冬季来临,松花江结冰后,反击开始了。我军进行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三打四打四平等连续作战。在这段时间,张翼先任114师政治部副主任,后调任38军政治部秘书长。
建国后,张翼历任中南公安军政治部组织部长、广州军区防控军政治部主任、空军第六航空学校政委、兰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等,1964年授少将军衔。“文革”后期,他调到成都空军指挥所任副政委,以后又任空军第八军政委、空军学院副政委,出席过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赵一萍
赵一萍是寿光牛头镇人,由马保三、张玉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他带领同志转移至栖霞县香夼组建抗日武装,建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3军2路1大队,他任大队长。他先后指挥了大青阳、郭家店等战斗,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赵一萍
寿光领导少共工作 胶东抗战打击日伪
赵一萍(1905—1986),原名马兰馨,又名马香圃、马秀生,寿光牛头镇人,1905年出生,兄弟三人,他排行居中。赵一萍八岁在本村上私塾,后来到济南正谊中学上初中,毕业后又上了一年英语专科,1925年回到家乡在本村小学教书,由寿光早期党员马保三、张玉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他受组织派遣,到崔家庄高级小学任英语、算术教员,兼做党的工作,担任寿光县少共分区委书记,后任少共县委书记,是中共寿光县县委委员。1928年,任少共青州地委委员。
1932年7月,寿光县党组织遭到破坏,赵一萍等5人被通缉,在省委的安排下,他到了济南鲁丰纱厂,领导工人运动。1932年冬,国民党在济南制造白色恐怖,赵一萍奉命再次撤离,到蓬莱县西北罗家村的共产党员马芝处隐蔽,为了长期坚持斗争,他经人介绍到王格庄当小学教员,一边教书,一边做党的秘密工作。
1937年七七事变后,蓬莱的中共地下党员和民先队员共同在马格庄小学建立了战地服务团,赵一萍参加了这个组织,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冬,赵一萍等人冲破蓬莱县国民党的重重阻挠,带领同志转移至栖霞县香夼组建抗日武装,建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3军2路1大队,他任大队长。1938年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改编为山东抗日游击第5支队,赵一萍任61团团长,后任第5支队参谋长。1940年山东纵队第5支队改编为山东军区第5旅,他仍任参谋长。其间,他先后参与组织指挥了大青阳、郭家店等战斗,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带领队伍杀出重围 全力投身解放事业
1941年,赵一萍任胶东军区第3分区司令员,率部独立坚持在大泽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当年冬,日军出动万人大扫荡,赵一萍带两个连被敌包围。他指挥干部战士英勇拼杀,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周旋了一天。晚上,他带一个排突围脱险。
1943年5月,赵一萍受组织指派赴延安。他偕怀孕临产的妻子冲过了日伪军的层层封锁,到达延安,1944年入延安中央党校二部学习,参加了整风运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赵一萍任山东滨海军区司令部参谋长。1946年8月,国民党军重兵进攻山东,滨海军区主力部队准备南进,军区机关随之撤销,他改任鲁南军区参谋长。1948年8月,鲁南军区与鲁中军区合并,改为鲁中南军区,他继续任参谋长。其间,他参加了解放峄县、枣庄战斗和鲁南、莱芜、孟良崮等战役。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后,他调任徐州警备司令部司令员。同年5月,任第32军司令部参谋长,参与组织指挥解放青岛的战斗。后来32军南下,他因公致残,留任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兼青岛警备区司令员。
全国解放后,赵一萍调到海军工作,历任海军青岛基地副司令员、海军工程部长、海军副参谋长等,为海军的国防工程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5年9月,赵一萍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作者:刘佳慧
照片由潍坊市委党史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