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冤昭雪 风范长存

潍坊晚报 2021-05-24 14:32:11


1981年4月2日,中共河北省委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为向明举行隆重追悼会。

  1954年,向明被错误地认定参加“高饶反党联盟”,被撤销一切职务,行政降三级。1955年,被调到河北省工作,在保定市隔离审查长达7年之久。“文革”开始后,向明又遭林彪、康生、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被诬陷为“反党分子”“走资派”“叛徒”,无休止的批斗令其身心遭受极大摧残。1969年,向明被送到河北省“五七”干校劳动改造,于12月18日含冤病逝,终年60岁。直到1980年12月,他的名誉和党籍才被恢复。

  工作踏实任劳任怨冷静沉着处事果断

  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和平建设时期,向明一贯坚持原则,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朴素本色。

  向明对待任何工作有着踏实深入的作风。他在盐阜地区工作时,身为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和新四军第三师八旅政委,但他很少坐机关,而到下面跑的时间居多,每天工作常常达16个小时。他凡事冷静沉着,注重倾听多方面的意见。在原则问题上,处事果断,但不盛气凌人。

  1952年底到1953年初,为改变“经济日益繁荣,税收相对下降”的局面,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实行税制改革,对原有税收政策诸方面予以调整,以完成1953年的税收任务。但是,改革不仅引发了经济上的物价波动和市场混乱,而且引发了政治上的一系列连锁反应。鉴于此,为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向明经过认真思考,通过组织渠道向中央反映情况,提出事关全局的重要意见,引起毛泽东主席的重视。随后,财政部和税务总局派出若干个小组分赴各大中城市调查,并每天与各主要城市通话联系,解决发生的问题。经过努力,执行新税制所发生的较大问题,通过采取补救措施得到妥善解决。

  据向明身边工作人员回忆,新中国成立初期,正值全国经济恢复时期,各种物资相当匮缺。其中,面对办公用具简陋紧缺的状况,分局工作人员写了申请报告,上报分局领导审批。向明看了报告后,虽对办公设备紧缺情况表示理解,但还是把报告退了回去。办公人员不足也是分局机关当时一个突出问题。1952年,分局机关连工勤人员只有90人。随着事业发展,各部委都要求增加人员,相应地就要增加经费。行政处在编制下年经费预算时,在征求各部委负责人、办公室主任意见后反复核算,最低要求增加到120个名额。向明在审核预算并详细听取该预算形成情况的汇报后,将预算中增加的30个编制压缩至10个,对遏制当时各单位普遍要求增人增经费的现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生活俭朴不搞特殊吃住方面从不计较

  在青岛工作期间,向明要求各位分管同志和基层工作人员,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和其他可能的人;要学会管理城市,发展生产,繁荣经济;要时刻提高高度警惕,对敌人的一切阴谋活动予以坚决镇压;要坚决唾弃那些腐化与蜕化倾向,继续保持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为完成改造和建设青岛的任务而奋斗。

  向明在个人生活上也是从严要求。他生活俭朴,从不讲究吃穿,不搞特殊,不谋私利,这是和他一起工作的同志所共知的。抗日战争时期,物质生活异常艰苦,部队规定每年以旧换发新衣。为节省开支,向明每年带头不换新衣服,身上的衣服常常是又旧又破,打着补丁。进城以后,他曾穿着带补丁的军装,一件蓝色的旧夹克上衣穿了多年。他在住房、饮食方面从不计较,担任山东分局主要领导后,分局机关伙房师傅不时征求领导同志对生活的意见,当问及向明时,他或是说“已经很好了”,或是说“没意见”,从不挑剔。分局机关规定,对晚上工作到12点的人员,由伙房供应夜餐。向明经常工作到深夜,但他从不让伙房给他加夜餐,反而让公务员早休息。对一些合理的应享受的待遇,向明也常常能省则省,能免则免。1952年夏,中央有关部门发出通知,考虑到各省市一些负责同志因工作需要出席一些礼仪场合和接待活动,统一规定给每个负责人做一套毛料中山装、一双皮鞋。行政处派人去给他量衣服、鞋的尺码时,向明既不让量又不给尺码。行政处长专门跑去对他说明不是单独给他做,但他始终没让给做。

  蒙冤二十余年身心痛苦不堪

  在建国初期的三四年里,无论是恢复山东经济,还是进行社会改革工作,向明同大家一道,依靠群众做出了很大成绩。正当全国掀起经济建设高潮,向明能够更好地发挥才智之时,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揭露了高岗、饶漱石分裂中央和篡党夺权的罪行。4月,中央派陈毅等同志来山东主持调查向明问题。联系到七届四中全会上,向明对饶漱石态度沉闷,没有揭发出问题,又联系到中央准备成立计划委员会时,饶漱石想让高岗任主任、向明任副主任等一些似是而非的事情,把向明错误地认定为参加“高饶反党联盟”。向明在党内蒙受这样沉重打击,心情极为沉重,但他宁愿将冤屈憋在心里,也不作违心检讨。是年4月至6月,山东分局召开扩大会议,揭发所谓向明“参加高饶反党联盟”。7月,中央做出撤销向明一切职务,行政降三级处分。1955年5月,向明被调到河北省,安排到省委农村工作部工作(未明确职务)。他顾全大局,对组织的决定仍坚决服从,不计较职位高低、工作轻重,只要能为党继续工作就感到高兴。同月,山东省委以肃清向明影响为由,继续开展揭发批判向明的活动,又认定为“以向明为首的反党宗派集团”,层层检查,无限上纲,凡与向明关系稍微密切的同志都要检查过关,致使有的被逼自杀,有些受到错误的处分。9月,山东省委给毛泽东主席写报告请求中央开除向明党籍;10月10日报告得到中央同意(未向本人宣布)。自此,向明在河北省保定市被隔离审查长达7年之久。其间,向明精神上痛苦不堪,平日除坦白反省自己的问题外,多是以读书、看报消磨时间。

  1962年8月,山东省委决定重新审查“以向明为首的反党宗派集团”问题,解除对向明的隔离审查,向明得以与家人团聚。因长期隔离审查,向明身患多种疾病。1963年3月,中共山东省委向中央和华东局做出撤销1955年向中央所作的认定“以向明为首的反党宗派集团”的结论报告,并决定恢复向明的党的生活,同时将报告转送河北省委。1964年2月,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同意山东省委关于“向明案件”的甄别处理意见。1966年5月,河北省委分配向明任河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所长。这时,他虽然身患数病,体力甚差,还是尽力坚持工作。

  “文革”开始后,向明又遭林彪、康生、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被诬陷为“反党分子”“走资派”“叛徒”,对其无休止地批斗、打骂、围攻、抄家,身心遭受极大的摧残。尽管如此,向明依然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意志,从不悲观失望,灰心丧气。1969年,向明被送到河北省“五七”干校劳动改造。在参加劳动时,因体力不支而摔倒,送医院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于12月18日含冤病逝,终年60岁。1977年6月,中共河北省委以向明曾被捕入狱为由将其定为叛徒,清除出党,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

  1980年12月,经中共中央和河北省委复查,认为过去认定向明“在政治上、组织上、精神上积极支持饶漱石,参加高岗、饶漱石的反党联盟”不是实事求是,是不能成立的,过去河北省委对向明同志所做的“叛徒,清除出党,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的结论也是错误的,实属冤案;对向明一生的革命活动作出全面、公正的评价,恢复名誉,恢复党籍。1981年4月2日,中共河北省委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为向明举行隆重追悼会。

  资料来源:《深切怀念向明同志》《临朐先驱颂》及临朐县党史研究中心、临朐县档案馆收藏资料。

责任编辑:李倩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