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难不难 且听考生说
潍坊晚报 2021-06-08 08:51:09
6月7日,备受关注的2021年高考拉开帷幕。当日进行的是语文和数学科目的考试。考试结束后,记者采访了多名考生,请他们谈谈对这两科考试的感受。每年高考,作文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今年的作文以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论及的“体育之效”作为材料。高考作文材料与体育直接关联,这也是近年来的首次。不少考生表示写得挺顺手。
语文
多数考生称考题不算难
中午11时30分,语文考试结束。陆续走出考场的考生神情都比较轻松,不少考生有说有笑,和相熟的同学打着招呼。还有一些考生表情淡定,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出考场。对于语文试题,受访的多数考生都说题目难度不算大。
潍坊中学考点的考生小张告诉记者,今年的语文考题无论是题型还是内容都比较正常,难易度适中。
“我觉得考题略有难度,幸好在来的路上又复习了一下材料,恰巧用到了。真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潍坊一中考点的考生小吉说,名句默写部分对他来说略有难度,其他题目发挥还算平稳。“总体来说在预想之中,希望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这次高考能考出理想的成绩。”小吉笑着说。
“题型比较常规,都在我复习范围内,就是感觉选择题比平时多了一道。”潍坊四中考点的一名考生自信满满地表示。
潍坊一中考点的考生小谭说,语文算是他的弱项,又是第一场考试,他内心原本有些紧张。但考完后,他感觉发挥出了正常水平,心态也放平了,希望接下来几场考试能有不错的发挥。考生小王也表示,感觉今年的语文题目总体不算难,都在备考范围内,临场发挥得也比较平稳,算是为高考开了一个好头。“问了几个同学,都说题目不算难,这有利于稳定心态,希望接下来能有更好的发挥。”
数学
难度较大,不少考生没做完
6月7日下午5时10分许,潍坊中学考点的考生们陆续走出考场。和语文考试结束时相比,考生们神情明显要严肃许多。采访中,多数考生都表示,感觉数学题目难度相对较大,不少考生称自己没有做完题。
考生小陈说,下午数学考试,明显感觉时间不够用,尤其是最后几道大题,难度都比较大,他勉强把前面大题中几道小题解答出来,剩下的几道题没时间做了。他感觉比平时模拟的题目还要略难一些。
考生小刘则说,他感觉倒数第二道大题比较难,当时思考了一会儿没有得出解题思路,果断把精力放在了最后一道大题,把最后一道大题解答完后,又回去攻倒数第二道大题,但还是没有全做完。考生小张说,有一道几何题她最开始已经决定放弃了,又试着思考了一下,没想到还真找到了解题思路,感觉最起码能得一部分分。
采访中,记者听到不少考生都在计算自己失了多少分。考生小王说,她平时数学成绩不错,考试时题目倒是全部都做完了,但感觉有一道选择题不太保险,貌似做错了,还有几道题也不是很肯定,心里略有些忐忑。
作文
考生
纷纷表示写起来顺手,切入点五花八门
每年的高考作文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今年语文作文以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论及的“体育之效”作为材料。
多名考生告诉记者,今年的作文题目并不难,普遍感觉自己写得不错。7日中午,来自潍坊文昌中学的考生王梓康带着淡定的表情对记者说,对于此次高考作文,他做足了准备,因此并没有觉得考题难度高。“都是平时备考范围内的,写得还是比较平稳的。”王梓康说。
潍坊中学考点的考生小李告诉记者,自己比较关注高考作文,今年的高考作文立意,他觉得主要围绕体育运动在青少年学习生活和课余生活中的重要性展开。“考试前涉猎过这方面的题材。”小李说。
“我的作文题目是《吾辈当自强》,我感觉今年的作文比较好写。”潍坊中学考点的考生小贾说,平时练习也有涉及。
7日中午,在潍坊四中考点外,第一位走出考场的男生身穿校服,向正在远处等候他的父亲打招呼。“虽然作文题目避开了我押的热点,但是并没有感觉毫无头绪,答得挺顺利的。”该考生表示,根据材料中《体育之研究》的内容,他以“自强”的角度行文,感觉写得还不错。
潍坊四中考点的另一名考生表示,自己此前看过大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里面有提到过作文题中提到的思想,所以看到题目时他并不陌生。
潍坊七中的考生小吴对于自己这篇作文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他告诉记者,他是以“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这句话作为切入点,通过中国女排精神,着重写出了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体育,还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们要找准方向,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永不言败的品格来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同样来自潍坊七中的考生小陈告诉记者,他拿到作文题目后,从“自信”和“努力”入手,通过“吾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这句话表达“自信”和“努力”的重要性,不论是对待今后的学业还是生活,一定要自信并努力找准方向。考生小逄则表示,材料揭示了强弱是可以转化的,到底是通过“滥用其强”还是“勤自锻炼”来改变自己。当时他在写这篇作文的时候,只是简单地列了一个主题和提纲,很快就将这篇作文给完成了。
教师
看似传统实则新意十足,社会价值较高
潍坊一中语文教师张景涛表示,今年山东省语文试题使用的是全国新高考I卷,阅读文本选材新颖,有距离感,感觉难度不低。语文试题通过这几年的反套路、反模式,已经走出了一条新路。备考的最好方法就是重视日常阅读,既要重视阅读的持续性,不能一曝十寒,又要重视阅读的广度深度,要多啃“大部头”,多读理论性较强的作品,通过阅读,不断锻炼思维,培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今年的作文材料极具思辨性,看似传统实则新意十足。传统是因为从设题上来说,没有情境要求;创新主要表现为这两个方面:一是选材没有直接关注社会热点、焦点,以毛泽东的一段话为主导材料,很多学生的理解可能只停留在材料本身,而不能深度思考其社会性,导致作文写得肤浅,流于表面;二是选材具有深层意义,或者说具有社会性。“强弱之变”与当下社会息息相关,对年轻人的人生态度是一次灵魂拷问。作文材料具有社会性,是高考作文的特点,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材料看到其社会价值,这是考生必备的语文素养。
张景涛表示,高考作文的大方向有两个:一是情境作文,在情境中加上各种设定,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应用能力;二是思辨性作文,让学生的思维交织冲撞,在驳立结合中,形成正确的认知判断。今年新高考I卷在“强弱之变”中,让学生体察人生要义,思考生命价值,定位人生方向。作文材料看似简单,实则用意深刻,体现了高考作文育人选人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