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更新!
2021-11-07 10:31:21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老旧小区“华丽转身”,口袋公园千姿百态,路网纵横交织如锦……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不少市民感叹:“潍坊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环境改善,获得感幸福感更足了。”
北海路立交桥。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许凯 摄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城市更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传递的信号不言而喻。
自我更新是城市永恒的主题,也是城市保持活力的源泉。焕新肌体,织补功能,向着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品质城市,潍坊有条不紊画好城市更新的工笔画。
合龙的宝通街快速路高架桥宛如巨龙伏地。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许凯 摄
发展与民心同频
“我从卧龙东街和北海路交叉口北侧上桥后,车辆畅通无阻,感觉太舒心了。”趁着国庆假期,市民吕成带着家人去滨海会朋友,特意打卡了红遍全城的北海路通亭街立交桥。
自5月20日通车以来,这一全市首座市政互通立交桥便成为潍坊的新地标,它彻底打通了困扰市民多年的“五岔口”堵点,畅通了市区北部出入口。
潍坊市人民医院附近的过街天桥。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驰 摄
聚焦城市交通堵点难点,坚持实施治堵攻坚,2018年以来,中心城区累计完成投资近200亿元,畅通“断头路”“瓶颈路”160条、全长184公里,建设人行过街天桥20处;完成北海路等4条主干道、6处交通环岛、40处渠化岛快速化改造;完成渤海路升级改造、北海路通亭街立交改造,开工建设宝通街快速路工程,实现了潍坊市第一条准快速路、第一个市政高架立交、第一条高架快速路的历史性突破。
路通人畅,打通的是整个城市的“毛细血管”,更新的是整个城市的“循环系统”,辐射的是经济社会全局。
潍安路东风东街至健康东街路段的口袋公园——彩梦园。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春晖 摄
“想放松休闲,一出门就是公园。”置身都市喧嚣,却能在“家门口”流连亭台廊阁、静看树阴婆娑,市民崔卫田喜不自禁。
口袋公园
持续修复城市生态环境,我市不遗余力,目前,国家园林城市(县城)实现市域全覆盖,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面积分别达到43%、39%和19.52平方米。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是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任务,海绵城市建设是增强防洪排涝能力的可行路径,在今年6月,我市以全国第3名的好成绩顺利入围首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名单。
一头牵着发展,一头系着民生,我市把美好生活作为城市更新的价值归依,从基础设施有序推进到重点片区加快开发,从公共服务配套不断完善到城市安全维护平稳运行,从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到安居潍坊等,潍坊用心、用情、用力加速推进。
潍坊高铁北站。
“面子”与“里子”兼顾
城市更新,从外表看只是城市面貌的变化,其内在则更是出行、居住、就业、医疗、教育等资源的重整和优化。
2018年12月,高铁北站及周边配套工程与济青高铁同步开通运营,潍坊全面进入“高铁时代”,乘坐复兴号到北京最快仅需2个多小时。便利的交通纽带连接下,人们实实在在地享受着高铁北站建设带来的红利。
重点片区开发,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坚持大片区开发理念,对基础设施落后的区域实行资源整合、成片提升,先后启动站南广场片区、高铁新片区PPP项目。2020年12月,潍坊火车站南站房及站前广场正式投用,“城市会客厅”形象全面提升。中央商务区项目坚持国际化、区域化、高能级定位,全力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城市品质新样板。今年6月,在全国基础设施类城市更新项目中该项目位列第一。
相比这些大的城市功能性项目,老旧小区改造与百姓生活的关联更为直接。
五道庙小区改造后,小区生活环境提高。
走进潍城区南关街道五道庙小区,道路干净平坦,景观绿化错落有致,行走间不时传来装修的敲打声。据西南关社区党委书记任光海介绍,这些正在装修的居民大多是前些年从这里搬走的,如今看到小区焕然一新后开始陆续“回流”。
居民丁淑萍便是其中的一个:“现在咱这个小区改造的太好了。”
谈到以前,老居民则纷纷吐嘈。
解难点,治痛点,去年以来,这个有着30多年历史的老旧小区开始进行改造提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屋面防水、雨污分流、弱电入地、安装公共照明等项目,并且将以往单纯的基础设施完善转为社区整体功能的提升。
着力打造配套齐全、整洁有序、安全舒适的宜居家园。“我们成立了物业公司,建立健全物业党支部,全力解决老旧小区通病难题。”任光海说,借老旧小区改造契机,小区还深入挖掘状元文化底蕴,打造了状元展馆。
五道庙小区内建设的西南关文化长廊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要“面子”更要“里子”,从硬件到软件全面升级。今年,按照“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三个类别,我市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力争到“十四五”末,完成全市2000年建成的约1006个小区、23万户改造任务,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坊茨小镇坊子党史展馆。
更新与保护并肩
166处百年德日式建筑,民国时期的上千栋民居,铁路工业廊道和炭矿遗址,再加上近几年鱼贯入驻的国际学校等创意文化产业,坊茨小镇成了市民、游客、文艺爱好者的热门打卡地。
坊茨小镇
坊茨小镇历经百年沧桑,如何在更新中更好地展现时代风貌、回应时代命题,留下历史和文脉?
1532文化产业园
选择“微改造”。原汁原味展现小镇特色,通过环境美化和设施完善,让文物建筑在这里延续;引入新兴业态和现代设计,改造建设了融体验、观光、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于一体的井上井下结合的旅游景点,坊茨美术馆、1898啤酒城、芳华影剧院等在这里共生。
在城市更新中,“人民城市”理念贯穿全过程。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宜拆则拆、宜改则改、宜留则留;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城市、产业、生态、文化等空间布局,实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茂街
在城区东部,有一条特色街区叫茂街,气质独特,尤其当夜幕降临,霓虹闪烁中、食客畅谈间,烟火气里洋溢出活力无限。
这个流淌着时尚现代气息的花园式餐饮娱乐综合体,两年前还是一个经营困难、环境脏乱的老家具市场,它的存在与周边景象格格不入。
渤海路。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许凯 摄
以旧“焕”新打造“夜经济”新地标。在高新区的积极引导下,山东茂街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接手了对华都家居商城的更新改造:一期工程利用原老家具城打造了一个1.5万平方米的花园式餐饮娱乐综合体,即茂街; 二期工程将华都家居大圆楼及周边裙楼物业整体打包同步改造,推出“谷德 · 茂”商业综合体及室内室外步行街。从华都家居商城旧址上“长出来”的茂街,带动周边城市环境实现了大幅提升。
城市在不断向前发展,如同生命体,也有新陈代谢。城市更新通过整合改造提升,导入新兴产业,让“老地方”重现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