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者,潍坊灵动之美!

潍坊融媒客户端 2021-11-25 16:48:13

  舞蹈是一座城市应有的文化元素。缺少舞蹈,城市就缺少了一股灵动之美。瞧,潍坊市青年舞团聪慧灵巧的青年舞者正带着如诗如画的坚定,用舞步在鸢都大地上写下最灵动的诗篇。

  

   舞团成员合影。

  年轻团员眼光开放形式创新

  舞蹈艺术如何与时代文化同频共振?新时代的舞蹈艺术如何与城市文化共融共生?潍坊市青年舞团的发展给出了完美的答案:以城市的发展来衡量价值,以市民的需求作为现代城市舞蹈文化的标尺。

  潍坊市青年舞团是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的公益性文化团体,舞团成员来自坊子、安丘、寿光等潍坊各县市区,只要舞团一声召唤,大家就会立即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对于舞台的热爱,是舞团成员最大的向心力。

  

   潍坊青年舞团编排的双人舞《老伴》。

  舞团的副团长唐志浩是个“90后”小伙子, 舞团成员平均年龄二十几岁,与同类团体相比,潍坊市青年舞团的团员眼光更开放、更超前,在艺术表现上更具创新性和活力,更接地气。在舞台表现力上,潍坊市青年舞团推出了单人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随机的舞蹈组合模式,惊艳新奇过瘾是许多观众的直观感受。今年,潍坊市青年舞团编排了功夫扇舞蹈《红与黑》,完全用功夫扇的开合声音作为舞蹈的节奏,让潍坊市民体验这种新兴的舞蹈形式。

  传统文化的时光剪影

  围绕传统民族舞的传承和发展,潍坊市青年舞团不断探讨着城市人文和舞蹈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让潍坊的传统文化走上艺术的舞台,让古老的文化重新焕发青春的光彩。

  2020年5月,潍坊市青年舞团到青州古城采风,在不经意间,青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毽儿走进了舞团艺术顾问丛苑的视野。“花毽儿并不陌生,因为我们小时候经常踢毽子,对毽子有着自然的亲切感。让我没想到的是,花毽竟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艺术性与舞蹈有着共通的关系,以花毽为主题创作一支民族舞蹈的想法就这样应运而生了。”丛苑说。

  

   邀请青州花毽非遗传承人交流舞蹈动作。

  民族舞《故乡的花毽》编排工作先从对青州花毽的了解学习入手。“青州花毽花样有108种,即天罡36式和地煞72式。”一段时间里,舞团的每一个团员都成了“花毽专家”。为了让《故乡的花毽》既包含武术的阳刚之气,又吸取舞蹈的柔美之姿,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舞团去青州古城就有四五次之多。

  

   《故乡的花毽》演出现场。

  今年,《故乡的花毽》从全省685件文艺作品中脱颖而出,入选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群众优秀新创文艺作品汇演。舞蹈一亮相就惊艳全场,在清新的潍坊小调中,可爱的剪纸娃娃身穿风筝图案的花衣从画中走下来,和老艺人一起踢起灵动的花毽,在欢快的节奏和舞步中,观众们回味着美好的童年,感受着潍坊浓郁的传统文化魅力。

  用艺术作品传递精神力量

  年轻的舞团最具活力, 我市的这支青年舞团一直活跃在潍坊的文化舞台上,传递着潍坊的城市温度和向上的精神力量。

  在抖音、快手等热门网络平台上,网友们也时常能看到这群年轻人欢快的舞姿,作为公益性团体,潍坊市青年舞团的作品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号召力。

  

   大美潍坊文旅融合系列短片拍摄现场。

  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暴发,在家隔离期间,潍坊市青年舞团的成员们心急如焚。“总想做点什么为‘战疫’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丛苑说,团队成员仅用了一天时间,就编排了手势舞《天佑中华》,每个成员都表演一遍,再经过剪辑,以九宫格的形式发布到网络平台。作品一经发布就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大家纷纷转发,并留言表示,这段舞蹈带来积极向上的能量和战疫必胜的决心。

  网友晨曦回忆说:“当时我刚从外地回来在家隔离,无意中在抖音上刷到这段手势舞的视频,看得泪流满面,顿时觉得自己不再孤单,大家正团结在一起抗击疫情。”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伟/文图


责任编辑:聂臻臻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