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两会特别报道 | 新旧动能转换“牛鼻子”!山东今年工业技改投资将突破5000亿
新黄河 2022-01-27 10:32:12
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加快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智能化改造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城市新一轮竞争的重要手段。近日发布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山东将开展工业技改提级行动,设立“技改专项贷”,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进“万项万企”“百园技改”计划,工业技改投资要突破5000亿元。
这样的举措让不少企业家感到振奋。近些年,山东将制造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和突破口,而技改无疑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在专家看来,工业技改既能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也能催生新动能,已成为山东稳增长的重要抓手、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的“牛鼻子”。
持续深耕技改,“十三五”以来完成投资超4万亿
工业技改并非新生事物,从全国看,技改早已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推力。其本质是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改造提升,淘汰落后产能。
放眼山东多年来的发展,技改早已成为山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
从公开信息看,山东省从1998年起就开始探索技术改造管理的新路子。2003年,山东在全国率先将技术改造项目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备案制,使企业技术改造的热情得以释放。2018年,山东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技术改造地方性法规,滚动实施“万项技改”“万企转型”。
据公开数据,从2003年到2007年的5年内,技术改造对山东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从投资数额看,山东年技改投资规模早已由2003年之前的千亿元左右跃至近些年的4000亿元。早在2019年,山东在11个月里累计完成的技改投资就超4000亿元。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新生曾表示,2017至2019年是山东制造业投资比较低迷的三年,但也是动能转换、政策调整、蓄势待发的三年,目前全省制造业较快增长拐点已初步显现。而支撑这种较快增长局面的因素首先是技术改造投资增势强劲。
的确,数据显示,2020年1-10月,山东规模以上工业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9558个。到了2021年,山东前10个月该项数据就已达10771个,全年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达1.2万个。山东推进工业技改的力度由此可见一斑。
整体来看,“十三五”以来,山东共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7万余个,完成技改投资4万亿元以上。从近日发布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今年山东技改投资力度不减,将达5000亿元。
借鉴淄博经验,山东将设立技改专项贷
在加大技改投资力度的同时,这些年山东持续开展“技改+专家”“技改+金融服务”等系列技改供需对接会,同时也推出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的“真金白银”的政策,推动全省各市将技术改造投入及成效作为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导向性指标。
按照近日发布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山东将设立“技改专项贷”。采访中,新黄河记者了解到,其实,此前山东已对重点行业技改项目实施贷款贴息政策,比如,三年滚动支持100个对标国际同行业先进的省级重大技改项目,在项目竣工投产后按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35%给予最高2000万元的贴息支持。
这些政策已真正让企业受益。比如,去年,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近4亿元完成对石化核、核能重装两个事业部的设备改造,已收到省市技术改造奖励1266万元,这其中,包括济南市工业企业技术装备投入普惠性奖励343万,也包含省工信厅对重大技术改造的贷款贴息923万。
公开数据显示,山东2批40个项目已获得重大技术改造贷款贴息支持15051万元。2017年以来,3批共认定的8个支柱产业集群和20个主导产业集群,财政支持资金4.4亿元。
山东即将设立的“技改专项贷”将如何实施?1月25日,新黄河记者从省工信厅获悉,“技改专项贷”将借鉴淄博模式,目前具体额度及实施办法尚未确定。
据了解,淄博市在全国首创了“技改贷”破解企业融资难,形成“事前贷、事中贴、事后补”的全流程技改政策体系,相关做法获得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推介。其“技改专项贷”最高贴息达80%,2021年已发放“技改专项贷”21.66亿元,惠及168个项目,拉动技改项目总投资241.9亿元。
以淄博企业山东美陵化工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其模锻自动化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该企业申请了500万元一年期的技改贷款,利率5.87%,借款利息29.35万元。经市区两级财政贴息95%后,实际支付借款利息1.47万元,为企业减少了27.88万元的借款利息。
由此可见,淄博技改贷政策的含金量十足。山东即将推出的“技改专项贷”政策,值得期待。
装备换芯机器换人,技改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牛鼻子”
从我国工业经验看,技改具有投资省、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点。而随着工业的发展变化,技术改造也在被赋予新的内涵,获得新的技术支撑。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充分迸发的今天,技改的意义与效果更为明显。无论是产业转型升级还是降低万元GDP能耗、实现低碳绿色发展,工业技改都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王新生曾表示,技术改造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技术改造的特点,决定了它既能够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又能够拉动新兴产业的市场需求,因而是并力相向、双轮驱动助推整个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省的“总抓手”。
从山东工业技改的路径来看,《山东省传统产业智能化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提出,装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园区上云、产链上网、集群上线等任务,加速推动以智能化为主攻方向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
众多企业的发展也印证了工业技改的助推作用。
在济南,新年伊始,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新旧动能转换项目二期工程全面启动,企业可获得技改项目设备奖补、淘汰落后产能奖补等7000多万元。项目完工后,生产效率、能耗物耗将大幅优化,仅1号高炉每年就可降本增效3亿元。
在潍坊,歌尔光电二期精密模具智能制造项目使用智能制造系统后,8条生产线用工数从100人降至16人,初步测算效率提升约70%。
享受淄博技改专项贷政策的山东美陵化工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技改项目建成后可提高生产效率20%以上,节省人工70%以上,产品不良品率至少降低40%。
“近年来,工业技改投资不仅成为山东工业投资的主体,而且催生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成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研究山东工业技改多年的山东财经大学齐鲁企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鑫接受新黄河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微观企业层面,工业技改是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既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也能拉动新兴产业的产品应用。从区域经济发展看,工业技改对优化投资结构、培育消费需求、增强产业链韧性具有重要意义,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新旧动能转换的“牛鼻子”。
据李鑫观察,近些年山东工业技改呈现出智能化、绿色化、平台化的新特点。山东将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传统制造模式加快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更注重加强化生态环保约束,促进制造业绿色发展,把工业“碳达峰碳中和”改革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指南针”,加快培育形成绿色化生产方式。同时,也更加重视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以及企业技术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企业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提供智力支持,并不定期推出一批智能化技术改造的示范企业和优秀服务商。
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的工业技改,正为山东制造业腾飞插上“智慧翅膀”,助力山东“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技改从“铺摊子”转向“精准化”,今年规上工业智能技改将覆盖70%
山东工业技改的步伐仍在持续进行。近期,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于海田接受采访时表示,加大技改投入既能扩需求稳增长,又能改善供给结构,让传统行业焕发新生机。企业对专业化、精准化技改的诉求强烈,技改已从“铺摊子”向“精准化”方向转变。山东将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完善技改服务“一对一”诊治机制,让技改政策更好落地见效。
按照计划,今年山东将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超过1万个,投资增幅力争达到6%以上。
对于山东对工业技改的大力支持,省人大代表、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裁王永胜25日接受新黄河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非常好的事情。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坚定不移力保经济平稳增长、坚定不移强化科技创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先进制造业、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等都需要通过技改来推动支撑。
“泰钢数十年的发展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技改就是重要的支撑,这也是我们数十年发展的宝贵经验。可以说,技改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支撑企业不断进步。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改,钻研攻关,不断获得成长进步,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才能不断提高效率,节本降耗,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王永胜说。
在李鑫看来,山东是名副其实的工业大省和制造业大省,传统制造业是山东产业转型升级的起点和基石,尽管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速较快、发展态势良好,但短期内还难以取代传统制造业成为主导产业。因此,工业技改对于山东的意义重大。特别是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通过创建国家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区,引导企业有序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具有更重大的现实意义。
按照《山东省传统产业智能化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山东力争到2022年底,重点行业智能化水平达到国内先进,龙头骨干企业智能化水平达到国际先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覆盖面达到70%,在役工业机器人数量达到8万台左右;初步形成智能化技术改造推进体系,为制造强省建设赋予新动能、贡献新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