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两会特别报道 | 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共同富裕路上让“急难愁盼”变“和谐美满”

新黄河 2022-01-30 17:19:11

  2021年,山东经济社会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发展成绩单。2022年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事业上,山东继续聚焦百姓“急难愁盼”,从就业、教育、社保、卫生健康、养老托育、共同富裕、精神文化等七个方面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无论小切口还大格局,代表委员们心系民生,畅谈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家校共育抓好家庭教育关键环节

  代表委员们的建议和提案,从小切口关注教育、医疗事业大格局,提出了真知灼见。

  “省级财政教育投入增长10%,提升发展学前教育。”这在省政协委员桑哲看来,反映出了省委、省政府对山东幼儿教育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从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来看,下一步还应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扩大高校幼儿教师的招生规模,为山东的幼儿教育奠定基础。”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家校共育,巩固“双减”成果。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尚绪强委员认为,家校共育不止是在学科教育方面,也涵盖德育、体育、劳动教育等方方面面,“真正的劳动教育是融于生活的全过程,贯穿于家庭学校生活学习过程,形成整个社会浓厚的崇尚劳动氛围。”

  当前,山东经济社会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保健服务需求持续增长,提高医疗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势在必行。“提高卫生健康水平,实施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需要加快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省政协委员、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与妇幼卫生系主任徐凌忠表示,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在基本医疗服务提供、危急疑难重症诊疗、突发事件医疗处置和紧急救援、引领我省医学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骨干作用。

  共同富裕既要“口袋富”也要“精神富”

  共同富裕,关乎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幸福。今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出台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省级试点”。

  在高质量发展中探索共同富裕的“山东路径”,已有部分市开始探索。近日,淄博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关于建设高品质民生促进共同富裕的行动方案(2022—2024年)》,聚力打造能级优、品质高、活力强、群众富的全域共同富裕先行城市;日照市积极实施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倍增计划,夯实共同富裕基础。

  同样,在省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上,共同富裕成为代表关注的焦点。省人大代表刘奎忠建议,省委、省政府把威海作为省级试点先行先试,在威海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近年来,威海市扎实推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人均收入程度比较高,城乡发展比较均衡,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程度较高,具备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的良好基础,为全省全国分梯次推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作出贡献。“共同富裕包含物质富裕、精神富裕,后者要求社会治理化水平、文明程度、居民素质高。”刘奎忠代表认为,在推进上,通盘考虑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指标设定目标,然后是阶段性目标,设置实施路径。

  乘北京冬奥东风,夯实体育强省根基

  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山东造”国产雪蜡车亮相,在全国引领新一轮的体育热。山东是人口大省,也是体育大省,借着北京冬奥会的东风,“体育+”产业站上风口。

  在德州市政协副主席、民进市委主委、市大数据局局长陈晓强委员看来,每一次体育盛会都是一次发展体育事业的有利时机。“首先是体旅融合,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休闲+旅游’向‘休闲+旅游+健康’转变,山东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体育旅游消费环境为突破口,推进体育与文化、旅游、商购等产业事业深度融合,构建以体育赛事游为引擎,以运动休闲游为主体的体育休闲产业体系。”陈晓强委员还希望加强体育名城创建工程,综合省市体育产业发展禀赋,规划建设一批制造、会展、赛事、培训、物流等体育名城,夯实体育强省根基。


责任编辑:聂臻臻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