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两会特别报道 | 李希勇:践行“二十字标准”,带领企业阔步前行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2022-02-10 09:23:30

  2月7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召开,现场表彰山东省杰出企业家、行业领军企业家和优秀企业家。其中,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原董事长李希勇获评行业领军企业家。

  

  李希勇,生于1963年12月,1981年12月参加工作,198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山东省委委员。历任华丰煤矿矿长,新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兖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联合重组后的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因长期忘我工作、积劳成疾,于2021年4月10日病逝,终年57岁。

  在40年工作生涯中特别是担任单位主要领导后,李希勇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要做到“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二十字标准”为遵循,把“忠诚+担当,智慧+汗水,公平+清廉”作为座右铭,勤勉敬业,担当作为,带领企业在变革中重生、在创新中前行,为国有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2021年,集团位列世界500强第70位、中国企业500强第24位。李希勇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40人、全国优秀企业家、山东省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2020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21年获评第八届全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对党忠诚,带动企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企业家必须要有根植于内心的家国情怀,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对党和国家、对人民和事业的忠诚,舍小家顾大家、舍个人为集体。”这是李希勇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李希勇始终将对党忠诚、为党工作作为自己毕生的信仰,探索形成以“全面嵌入、深度融入,务实创新、增盈创效”为内涵的“双入双创”党建特色模式,筑牢了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双入双创”党建模式获得全省组织工作创新奖,入选全国企业党建十佳优秀案例。他忠于事业、扑在一线,工作40年、下井超过7000次,足迹遍布企业开发建设的每一个区域。

  勇于创新,带动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

  在煤气化液化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4000吨级超大型水煤浆气化技术示范装置项目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建成发布全球首套矿用高可靠5G专网系统,340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这是李希勇带领企业交出的“创新成绩单”。

  李希勇以前瞻思维把舵企业发展,率先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大力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建成发布全球首套矿用高可靠5G专网系统,成立首家国家级煤炭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智能化建设等技术走在行业前列。他敏锐洞察当前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形势和机遇,加速千万吨煤制油建设,自主研发的全国首个10万吨高温费托合成示范装置成功运行,为化工产业高端高效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启动实施“蓝天工程”,全力推动“有烟煤炭无烟化、高硫煤炭低硫化、黑色煤炭绿色化”,获国家环保部门试点推广。他勇于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任务,“4000吨级超大型水煤浆气化技术示范装置”项目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敲开了发达国家煤炭资源投资开发的大门。他以坚决打赢煤矿生存保卫战为目标,成立冲击地压防治、地质灾害防治、智能开采试验“三个中心”,突出抓好重大灾害防治研究,安全工作保持行业先进水平。

  

  治企有方,带动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

  累计关闭矿井50对,退减产能5215万吨;232户僵尸企业完成出清,277户亏损企业扭亏为盈;占全省77%的三供一业、市政设施、社区管理职能、社会保险职能全部移交,移交200处市政设施、97处社区管理机构,完成54个教育机构分类处理、20.3万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这是李希勇带领企业交出的“改革成绩单”。

  每一项改革,都必须付出巨大的艰辛。聚焦党中央和我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李希勇强力实施一系列改革攻坚突破。在全省率先完成改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兖州煤业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双百企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将集团管理体系压缩至三级,联合重组后集团机构数量减少50%,机关定员减少31%,机关中层干部平均年龄降低5岁以上,实现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国际化。他致力推进产融结合通过独立上市、借壳上市、资产注入等方式,加速资产证券化,形成4家主板上市公司、1家科创板上市公司、4家“新三板”挂牌公司的多元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新格局。他坚持股改上市、引进战投、员工持股、民企合作“四向并进”,推动权属企业混改,完成34户权属企业混改,混改资产占比达到75%。他顶住巨大压力,实施物资供应专项治理,清理各类中间商6500余家,采购价格降低15%,节约资金13亿元。

  兴企有为,带动企业加速朝着世界一流能源集团迈进

  说起全球煤炭行业“十三五”最大的兼并重组案,那就是兖矿成功收购力拓公司优质资源,此举成功彻底撕掉了中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效率低、反应慢、市场化程度不高的标签,并将国际巨头嘉能可由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中国国有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国际能源行业的影响力大幅提升,国务院给予充分肯定。

  而这只是李希勇兴企有为的一个具体事例。他始终树牢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使命,自觉把岗位职责融入企业长远发展大局。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成一批“千人千万吨”安全高效示范矿井和三个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年煤炭产能达3.4亿吨,年化工产品生产能力1500万吨,甲醇协同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形成澳洲国际一流能源基地,布局拉美有色金属产业,为持续领先发展奠定了基础、拓展了空间。他着眼打造山东乃至全国领先的氢能源生产、供应、示范应用基地,联合共建山东能源研究院、新能源学院,完成新能源研发创新中心建设。他全力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向中高端迭代升级,激光熔覆加工能力达到国内第一,东华重工成为卡特彼勒液压支架产品全球供应商,轻合金公司成为复兴号高铁型材主力供应商、中车四方市场份额突破65%,研制应用世界首套8.2米超大采高综采装备,达到年产1500万吨能力。

  

  清正廉洁,带动企业形成干事创业浓厚氛围

  “企业家必须坚守党纪法规底线,在‘无我’状态中豁出去干事业。坚持一切出于公心、一切为了事业……”李希勇在党风廉政述职报告中这样写道。

  李希勇时刻保持敬畏之心,自觉遵守党规党纪,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严格要求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在各种诱惑面前,保持头脑清醒,做到清白做官、清廉干事。他热爱事业、公道正派,一切出于公心、一切为了事业,心胸宽阔仁慈,待人真诚坦荡,善于用人格魅力感召部属,塑造了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打造了一支价值观高度一致、有梦想和激情、被全行业公认的“钢铁团队”“虎狼之师”。他注重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正风肃纪,一体推进“三不”机制,严查经商办企业、利益输送、靠企吃企、设租寻租行为,严惩侵害职工利益的“微腐败”,保持高压惩处态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挖细查“四风”问题隐形变异的表现;坚决贯彻“三个区分开来”,严格落实容错纠错、澄清正名实施办法,营造了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干事创业环境。


责任编辑:陈晓芳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