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恩折帝王各有风格
潍坊晚报 2022-05-26 10:45:06
刘喜海谢恩折抄件
李封谢恩折
谢恩折在清代奏折中也占有很大比重,拥有上奏权的官员每逢升迁、赏赐、免罪等所谓的皇帝恩遇时,往往第一时间上折谢恩,以表忠心。清代帝王的朱批谢恩折,不仅书法风格不同,用词用句也截然不同。从不同年代的谢恩折里,我们也不难看出清代历任帝王不同的处事风格。
乾隆回复寿光人李封:“还可出息”
李封,字紫绶,别号松园,寿光人,清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出任庐州府、镇江府、苏州府知府,历升江西驿盐道、浙江按察使、福建布政使,湖北巡抚、署湖广总督,内迁刑部左侍郎。
乾隆四十二年(1777)十二月,时任苏州府知府的李封入京觐见,乾隆皇帝对其甚为许可,于二十一日颁布上谕,升李封为江西驿盐道。次日,李封便上折谢恩:“窃臣山左庸愚,毫无知识,蒙皇上天恩,由庶吉士改授刑部主事,洊升知府,调繁苏州府知府。兹因历俸六年,遵例引见,仰蒙圣训周详,鸿慈优渥,复荷恩施,逾格赏赍……惟有勉竭驽骀,益矢勤慎,以冀仰酬高厚于万一。”乾隆朱批说:“好的,还可出息。”
迨至乾隆五十一年(1786),李封由江苏布政使擢升湖北巡抚,在交卸江苏布政使印务后,于六月初二自苏州启程,沿途阴雨连绵,于六月二十四日抵达任所。次日,李封专折谢恩,他在折中亦如九年前一样小心翼翼:“伏念臣驽骀下质,樗栎庸才,仰蒙皇上豢养生成至优极渥,正以涓埃未效,悚惧实深,乃荷简命宠颁畀以封圻巨任,沐圣恩之愈重揣。臣分以难安,惟有勉竭愚忱,益矢勤慎,事事认真,不敢稍有怠忽。”
乾隆回复诸城人范廷楷:“莫以望满而自止”
范廷楷,字端植,号怡云,诸城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授户部福建司主事,累升掌广东道监察御史、户科掌印给事中,补授江西按察使,因审案致使案犯自缢遭革职,起任户部主事,外任遵化州知州。其任御史时抗直敢言,先后奏参浙江巡抚永贵、翰林汪师韩、江南粮道讬恩多。
乾隆十八年(1753)三月,原任江西按察使阿桂调回京任侍读学士,时任户科掌印给事中的范廷楷奉旨补授江西按察使。
范廷楷接到任命后,遵例恭设香案望阙谢恩,他在《奏谢补授江西按察使折》中说:“讫伏念臣一介庸愚,知识短浅,由乾隆元年进士洊历户部郎中,皇上擢用御史,拨至户垣,恩荣逾分,感激难名。上年十月奉差江右毫无报称,清夜扪心,殊多负疚。兹蒙皇上格外鸿慈,授臣江西按察使,仰邀天恩之潮擢弥切,臣心之悚惭。臣服官以来依依廷阙一十八载,今当外任,犬马恋主情何能已。”乾隆皇帝朱批说:“知道了。一切勉力为之,莫以望满而自止。更励由中以达外,则何事不可胜任而愉快耶!”
乾隆皇帝对范廷楷一度很信任。他在乾隆十九年(1754)闰四月初三范廷楷所上办理秋审案情形折中朱批说:“是足见留心,勉励,内外如一可也。”同年十月十九日,范廷楷奏报办理词讼情形折。乾隆皇帝朱批说:“好。益当留心,实力为之。”
乾隆朱批往往简短,回复刘墉:“览”
与雍正皇帝动辄百字的朱批相比,乾隆皇帝的朱批奏折很简单,往往是“览”“好”“知道了”一类,不是重要或紧急奏件,很少有超过十个字的朱批。
乾隆五十五年(1790)五月,刘墉侄刘镮之由庶吉士恩授翰林检讨,引见时乾隆皇帝问及刘统勋子孙和刘墉子嗣情况,时任顺天学政的刘墉当时正在正定府办理考试事务,接到刘镮之家书后,立即上折谢恩。
刘墉在谢恩折中说:“伏念自臣父刘统勋受皇上殊遇,深恩罕有伦比。逮臣合蒙豢养教诲,数十年间拔擢矜全,仁同覆载。而臣从无丝毫出力之处,扪心自问,时切惭惶。侄刘镮之先以赏给举人准预会试得中进士,馆选庶常,蒙恩命授职检讨。引见之际,天语垂问,睠忆臣父刘统勋子孙几人,并臣墉未有子嗣,不能过继,皆在圣慈轸念之中。臣感刻五内,莫可言宣。”乾隆皇帝只是回复了一个“览”字。
道光回复刘鸿翱:“三年期满再奏请陛见”
道光十八年(1838),潍县人刘鸿翱由陕西按察使升任云南布政使,上折谢恩。
他在同年闰四月初六日所写的谢恩折中说:“伏念臣山左庸才,至愚极陋,仰蒙皇上天恩,由内阁典籍补放同知,洊升臬司。上年正月赴京叩觐天颜,叠荷召见,训诲周祥。到任年余,涓埃未报,兹复蒙皇上渥沛殊恩,特擢授滇南藩司,凡此逾格之鸿施,实非梦想所敢及。”刘鸿翱还表示,在交卸陕西按察使印务后,将进京陛见。也许道光皇帝觉得他上年刚刚进京一次,这次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刘鸿翱进京途中,行至河南修武,接到朱批奏折:“先赴新任,三年期满,再奏请陛见。”
刘鸿翱由是遵照谕旨立即取道赶赴云南,于七月十三日抵达云南省城昆明,于七月十六日又上谢恩折说:“伏念滇南为边疆要地,布政使职司察考、人才、出纳、库项,兼有办理京铜采铜之事,在在俱关紧要。惟有实心实力,矢慎矢勤,随时随事认真整饬,务期理财用人聿归允当。”道光皇帝只是朱批说:“知道了。”
刘喜海擢升上奏谢恩道光回复:“著来见”
刘喜海,字吉甫,号燕庭,刘统勋曾孙、刘镮之长子,以荫生官至浙江布政使,署理浙江巡抚,是清代著名的金石学家。
刘喜海为官有清名,《长汀县志》记载,其任汀州府知府时,“清廉谦谨,政不烦扰,尤爱士好文,多置书籍于书院,以资博览”。灾荒之年,“发仓粟四万,设厂分粜,亲为巡视,以杜侵渔,三阅月事竣,存活甚众,升任去,各坊士民皆立主祀之”。光绪《诸城县志》记载:“喜海禀承家训持躬严正,守汀州日,以廉介自矢。汀俗悍,地瘠而贫,至有官遣吏役唆乡民械斗为索赃计者,喜海痛革之。宽严交济,务得其平,莅任数省,皆能兴利抉弊,政通民和。”
道光二十七年(1847)六月,刘喜海由四川按察使奉旨升授浙江布政使,上折谢恩并请求进京陛见。他在奏折中说:“窃臣山左庸愚,毫无知识,自高曾祖父,世受国恩,至扰极渥。臣以举人荫补部员,洊升府道,擢任四川臬司,涓埃未报,竞惕方深,复蒙恩简畀浙江布政使,闻命自天,悚惶无地。交卸后即北上趋扣廷阙,跪聆圣训。”道光朱批说:“著来见。”可惜刘喜海未能与他的先祖一样官位显达,其在浙江布政使任上,被浙江巡抚吴文镕以“风雅好古”弹劾罢职,清爱堂刘家自此再无达官显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