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水剑 | 让文身彻底远离未成年人
潍坊新闻网 2022-06-07 09:18:37
让文身彻底远离未成年人
□潍坊融媒评论员 薛静
近年来,文身出现“低龄化”现象。未成年人文身容易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影响未成年人就业和生活,让未成年人受到不良文化侵蚀。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6月6日印发《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要求任何企业、组织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不得胁迫、引诱、教唆未成年人文身。
保护未成年人的拼图上,又一块碎片回归原位。伴随着《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的出台,困扰未成年人教育多年的一块心病有了祛除依据。
文身,看似小众,但已经在未成年人中悄然流行了相当长时间。尤其是同龄人之间的相互跟风,“你文我也文”,自己没有似乎就不够合群。可文身的时候,没有人告诉他们,文身非常难去除,会给身体带来永久性创伤,而且也会限制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年少无知的代价可能需要用一生偿还。更重要的是,由于文身天生带有标签化意义,未成年人心智发育不够成熟,文身极易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在现实中,有许多文身店没有保护未成年人的意识,不设任何提示标语,对前来文身的青少年毫无阻拦之意。有的甚至为了那一点经济利益,劝诱、胁迫未成年人文身。因此,文身决不能简单地视作一项个人选择,也不是“家事”“私事”。“我的身体我做主”的前提是心智成熟,可以为自己的行为完全负责任的成年人,而非认知和辨别能力不足的未成年人。
解决未成年人文身问题,需要综合施策。《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被教育界称作“及时雨”。其中明确的各项规定,为下一步严格监管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家庭、学校、社会、部门各负其责,织密织牢防护网。
有了硬性规定,学校和家庭教育不能缺位。在日常教育中,应开诚布公地跟孩子讲明文身的危害性及不良后果,比如可能引起周围人的负面评价,影响以后的就业等,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向跟风文身的不良现象说“不”,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