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老爷”与风筝会的缘分
潍坊晚报 2022-06-28 10:06:22
曾帮风筝会写歌出歌集、录制录音带等
王观光回忆往事,让潍坊市民记住乔羽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6月20日,著名词作家、剧作家乔羽因病在北京去世,牵动了无数人的心。提起乔羽,大家并不陌生,由他作词的《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难忘今宵》等歌曲耳熟能详。可是你知道吗?36年前,乔羽为潍坊国际风筝会写过歌曲,带领大家出版了歌集《风筝之歌》,还制作了录音带……让潍坊风筝越飞越高。6月26日,记者采访了当年《风筝之歌》歌集创作的参与者王观光,听他讲述乔羽与潍坊国际风筝会的故事。
乔羽(资料图片)
■人物简介
乔羽(1927年11月16日——2022年6月20日),出生于山东济宁,词作家、剧作家。代表作有《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刘三姐》《难忘今宵》。曾任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名誉院长。
幼时家庭生活拮据,靠哥哥做店员维持生活。高中期间当过小学教员。1946年初入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学习,开始在报刊发表诗歌和小说,还写过秧歌剧。1948年华北联合大学与北方大学合并为华北大学,乔羽调入华大三部创作室,开始专业创作。2010年4月9日,担任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名誉院长。曾担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主席、中国社会音乐研究会名誉会长、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2022年6月20日,乔羽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
《彩色的梦》录音带保存完好。
录音带名为《彩色的梦》
乔羽作词创作《风筝之歌》
6月26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潍城区玫瑰国际小区王观光老人家中。虽然已经86岁高龄,但他精神饱满,声音洪亮。
《彩色的梦》正面。
看到记者到来,王观光拿出一盘珍藏已久的录音带。录音带的正面写有“献给中国·潍坊国际风筝会”“飘向五洲的和平·友谊风筝歌集”等字样,下方是一位身穿红裙子的小女孩手里拿着一只潍坊风筝,右上角是潍坊国际风筝会会徽。这盘录音带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彩色的梦》,由全国著名书法家王遐举题词。
《彩色的梦》反面。
录音带的背面除了潍坊国际风筝会会徽及《彩色的梦》的英语译文外,还印有一名年轻靓丽的外国少女,只见她手捧黄色的鲜花,笑容甜美。这盘录音带尽管年代久远,但保存完好。
“这盘录音带是1987年第四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前发行的,里面共有17首歌,全部都与潍坊风筝有关。”王观光说。
一盘录音带上汇集了40多个国内音乐名家。
说话间,王观光打开了录音带,一张银色的纸上写着作词乔羽、张士燮等,作曲时乐濛、谷建芬、王观光等,合唱指挥胡德风,演唱胡月、蒋大为、郁钧剑等。没想到这一盘小小的录音带竟然汇集了国内40多位著名的词作家、曲作家、歌唱家,让记者大吃一惊。
“感谢杨柳春风送我飞上碧空,谁能有我这样从容,谁能有我这样轻盈……”这首由乔羽作词、王世光作曲的《风筝之歌》,歌颂的正是潍坊风筝。“没错,这盘录音带是在乔羽的帮助和指导下完成的,我是参与者之一。”王观光说。他打开记忆的大门,将乔羽与创作《风筝之歌》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
王观光与乔羽(右)合影。(王观光供图,记者翻拍)
山东老乡带大葱大姜海米拜访
乔羽爽快接受邀请
1986年,时任潍坊市歌舞团团长的王观光接到一份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当时风筝会已经连续举办3届,国内外反响良好,市里的主要领导想邀请国内著名的词作家、曲作家为潍坊国际风筝会创作一本歌集。”王观光说。
1986年秋,王观光前往北京,找到了他的老师、时任总政治部文工团歌舞团合唱指挥的胡德风,获得老师的支持。后来,在潍坊市领导的推荐下,王观光又找到了作曲家罗捷书。“我们三人一商量,觉得这事得请乔老爷‘出山’。”王观光说。
王观光口中的“乔老爷”就是曾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的著名词作家、剧作家乔羽。在得知乔羽的住址后,王观光带着山东特产2斤大葱、2斤大姜和1斤海米登门拜访。
第一次见到乔羽时的情景,王观光至今仍记忆犹新。乔羽穿着朴素,为人随和,说起话来笑眯眯,济宁腔很浓。“知道我是从潍坊来的,乔老爷对我这个山东老乡很热情,直奔主题问‘你找我有什么事?’”王观光见乔羽这么直爽,开门见山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我知道潍坊国际风筝会,这是一个国际盛会,办得很好。潍坊市委领导有眼光,有战略,相信风筝会会越办越好,知名度越来越高的。为风筝会写歌,这是好事,我参加。”当时,乔羽爽快地答应了邀请。
成立创作领导小组
乔羽每天坐两三小时公交碰面
当时,乔羽接受邀请后,还推荐了一个人,那就是当时的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指挥家时乐濛。巧合的是时乐濛与胡德风住一个小区,后者也受邀参加。时任潍坊市艺术馆馆长的石歌也参与进来,就这样他们六人成立了“风筝之歌”创作领导小组,乔羽任组长,时乐濛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胡德风家中。
为更好地完成创作,大家每天都在办公室相聚,风雨无阻。“乔老爷距离办公室较远,来回坐公交车需要两三个小时,但他坚持每天和我们碰面,谈完事情就走,从不留下吃饭。”王观光回忆道。
老艺术家们都非常热情、负责。一次碰面会,乔羽提出他负责所有歌曲的作词,时乐濛负责所有的作曲。有了乔老爷的号召,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几天之内,有名的词作家、曲作家都收到了任务通知。
“虽然创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但创作的目的、要求,很多人不熟悉,所以大家商议在北京开一场新闻发布会,把作词、作曲的艺术家都邀请来。”王观光说。
今年86岁的王观光。
作词作曲用时俩月
四五十首入选歌集
这场新闻发布会是在原北京饭店召开的,创作领导小组、作词家、作曲家、潍坊市的领导以及记者等100多人相聚该饭店。乔羽作为创作领导小组的组长发表了重要讲话,并提出了要求。“在场的每个词作者写一首歌词,我先带头写,争取一个月交稿。”乔羽说。看到乔羽表态,时乐濛也赶紧站出来说:“歌词写完了,每个曲作者完成一首曲子,时间也是一个月。”
“两位组长一说完,我们几个从潍坊赶来的特别激动,带头鼓掌。掌声持续了好长时间。”王观光说。一个月后,词作者们如约交了“作业”,曲作者们分别认领了歌词,回家开始作曲。从写词到作曲,共用时两个月,一共创作了七八十首曲子,影响力很大。
“看到这些大艺术家们这么积极,我和石歌作为潍坊的代表也不甘落后。我们俩也合作了一首歌曲,他作词,我作曲。”王观光和石歌合作的是《放风筝》,将潍坊春天放风筝的场景写入歌曲里,既富有艺术气息,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最终,有四五十首歌曲入选《风筝之歌》歌集,从不同角度赞扬潍坊国际风筝会。
在北京录制好母带之后
回到潍坊生产
罗捷书对录音带颇有研究。他认为,只出一本歌集有些单调,建议挑选几首歌曲做成录音带,在国内外发行。他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当时已是冬天,天气寒冷,为了能赶在第四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开幕前发行,大家加点加班,各司其职,找录音棚、约演唱者,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从早上7时一直忙到晚上12时。演唱者也都非常敬业,为了尽快完成录制,纷纷推掉自己的档期,按时出现在录音棚里。
“参与演唱的有蒋大为、董文华、郁钧剑等著名歌唱家,他们对待工作很认真,从来不请假。当时录音用了半个月时间,几乎是一天一首,进度很快。”王观光说。
在北京录制好后,王观光将母带回了潍坊,委托潍坊录音磁带厂生产。当时正好赶上原潍坊录音磁带厂的效益不好,这个大单帮该厂解了燃眉之急。
录音带赶在第四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开幕之前完成发行,那年的风筝会开幕式上到处播放着关于潍坊风筝的歌曲,振奋人心。另外,当年来参加潍坊国际风筝会的外国选手,每人获赠一本歌集《风筝之歌》和一盘录音带《彩色的梦》,真正将“潍坊风筝”带到了国外。
“一举四得”留下珍贵史料
“乔老爷”功不可没
出版歌集、发行录音带,在风筝会历史上可以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第四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含金量”不仅如此。
“那年,总政治部文工团歌舞团的歌唱家们还到潍坊开了一场‘风筝之歌’的专题音乐会,反响强烈。”王观光说,第四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开幕式在潍坊市体育馆举行,总政治部文工团歌舞团的歌唱家们演唱了《彩色的梦》中的17首歌曲,高朋满座,座无虚席,那届风筝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乔羽、胡德风、时乐濛等人也来到潍坊,可以说是群贤毕至,成为潍坊国际风筝会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
潍坊文化历史底蕴深厚,人杰地灵,物华天宝,风景宜人,潍坊国际风筝会的召开更是打响了潍坊的知名度。1987年,中央电视台还以潍坊国际风筝会为主线,拍摄了60分钟的《风筝情》电视专题片。“本来只想出一本歌集,后来又发行了录音带,还开了演唱会、拍摄了专题片,可以说‘一举四得’。乔老爷功不可没,为潍坊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王观光说。
从那以后,王观光和乔羽成为了好朋友,他只要去北京,都会带着乔羽爱吃的山东海米去看望他。今年6月20日,乔羽因病去世,牵动了无数人的心,王观光陷入深深的怀念之中。“乔老爷为我们潍坊做出了突出贡献,我觉得我应该说出来,让潍坊的后辈们知道这件事。”王观光说。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燕/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