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水剑 | 让更多学生“动起来”

潍坊新闻网 2022-06-28 10:47:38

让更多学生“动起来”

□潍坊融媒评论员 马玉凤

  有人说,运动是治愈一切的良药。运动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减少消极情绪、消除疲劳,让人以更好的状态、充沛的精力面对种种压力和挑战。随着暑假的来临,一些学生即将进入了暑期运动“打卡”模式。我们为支持学生运动打卡的学校点赞,也希望更多学生在学校的督促下,把运动一如既往坚持下去,跟着“打卡”动起来。

  “打卡”式运动,是为了督促学生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日常生活中,很多学生尤其是大学生都意识到了运动的重要性。中国青年报社中青校媒曾面向全国1000名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2.97%受访大学生认为体育运动是重要的,其中48.25%认为参与运动非常重要。

图源:中国青年报

  但从认识转化为行动,从体验到运动乐趣到养成运动习惯,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外在约束。中青校媒调查显示,74.72%大学生的运动场景是体育课,只有56.96%大学生会自发进行日常运动。正是基于对大学生自觉运动不够充分的考虑,有的大学为学生制定了“晨刷”“晚刷”的“校园跑”计划,或者把有的运动项目设定为学生的必修课。也正是在校园和整个社会的带动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享受到了运动的乐趣,并逐渐把运动转化成一项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

  假期来临,在相对让人慵懒、考验自律的环境中,如何保障学生运动的时间和实效?

  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元化的运动项目。假期时间相对宽裕,环境更加开放,学生可以参加的活动也更加丰富多彩,因此,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应鼓励学生尝试更多安全有效的锻炼方式,这既可以激发学生运动的主动性,也能让学生拥有更多选择、更多体验,收获更多运动乐趣。

  注重实效,防止“打卡”式运动流于形式,这既是运动“打卡”的本意,也是其目的。为此,有的高校规定学生需要用手机软件定点按时进行锻炼打卡,并将其与学分、考勤相挂钩。但在假期,脱离了学校环境,离开了同学互相监督激励的氛围,如何避免 “打卡第一,留痕走人” ,如何有效避免把强身健体的运动变成“留痕游戏”?

  一方面,要加强监督,比如通过上传运动路线图、运动长视频等方式,防止“不够自觉”“没有自制力”的同学浑水摸鱼。另一方面,学校要不断创新求解新路径,更加注重学生自主锻炼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更多创新性的选择中发现自己运动的兴趣所在,激励更多学生自觉参与运动,让学生在自觉运动中收获更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庞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