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王府文物散落民间

潍坊晚报 2022-07-18 17:49:45

明代孔子石刻像(资料图片)

济南巡抚院署大堂(资料图片)

衡恭王墓。房永江摄

  2017年2月16日,国家旅游局公示青州古城入选5A级景区。漫步古城,有不少珍贵的衡王府遗物、遗迹散落其间,成为景区独有的一道文化景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散落的衡王府遗物,有的收藏于博物馆,有的却流落他乡,还有的安身名刹古寺,更有不少此类“宝贝”还散落在民间,有待发掘。

  十二生肖俑唯缺午马孔子像石刻栩栩如生

  十二生肖俑是衡王府玉田怀简王朱厚烃墓出土的墓葬随葬品,现保存在青州博物馆,共11件,皆为陶质,件件栩栩如生,当为泥塑精品。

  朱厚烃,恭王朱祐楎次子,封为玉田王。玉田王妃马氏,性温柔,貌美艳,深得郡王喜爱。马氏命短,早故,玉田王厚葬之。

  墓葬发掘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塑品高10厘米左右,11件动物惟妙惟肖,生动别致,唯缺午马。经分析认为墓中女主人姓马,寓以与十一生肖同好之意。

  孔子石刻像现收藏于青州博物馆,乃明衡王府遗物,是朱载玺根据唐代吴道子所绘制的孔子像为蓝本,摹刻出的孔子形象,栩栩如生。该石刻高142厘米、宽79厘米,为线刻,画面为孔子像的上半身,像高84厘米。孔子头戴折冠,中掼长簪,冠有丝带系于颌下,眉目清朗,眼神灼灼,美髯飘逸,富有神气。石刻的下部有约600字的撰文。

  清济南巡抚院署大堂拆王府大殿木料所建

  清巡抚院署大堂在济南珍珠泉东侧。

  大堂建于康熙五年(1666),由山东巡抚周有德拆青州衡王府大殿木料建造。

  昔时为清山东巡抚及民国山东军政首脑施政、断狱的场所。济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面阔五间,进深16米,歇山九脊,翘角飞檐,前为卷棚式,六根大红柱支撑着错落的云头斗拱。红柱之间,为落地槅扇,檐角脊端,皆饰吻兽。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宏伟壮观。

  1937年12月,日军攻进济南,珍珠泉大院内建筑多被焚毁,巡抚院署大堂也遭受严重破坏。

  1951年对其重新整修,恢复原来面貌。

  1979年9月济南市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济南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岛湛山寺石狮子原置王府东华门外

  湛山寺位于青岛市区湛山南麓,它虽然年轻,却有一些老物件。三进门前有石狮一对,分踞左右,雕工精美,乃青州衡王府遗物。

  这对石狮子原置于衡王府东华门外。据考证,石狮工艺独特,源远流长,乃北魏时期艺术石雕。

  清末,德国人修筑胶济铁路时掠至青岛。1934年由胶济铁路委员长葛先庭赠送湛山寺。后来,这两个石狮子均遭到严重破坏,1984年在修复湛山寺时对其进行了修复。

  驼山昊天宫衡王遗墨龙首碑帽现完好无损

  驼山昊天宫院内有一龙首碑帽,为衡王朱祐楎所立,这也是衡藩诸王留在驼山的唯一踪迹。据资料考证和现存龙首碑帽题记可知,衡王朱祐楎曾经重修过昊天宫。由于朝代更替,风雨侵袭,衡王所立碑记、碑身和赑屃倒地碎裂,所幸龙首碑帽完好无损。20世纪末整修复立古碑时,无意中将龙首碑帽“张冠李戴”配在它碑之首,虽不匹配,可也为保护古碑、研究衡王其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重要史证。

  该龙首碑帽为优质青石雕成,镌刻精致,技艺超群,远望似真龙再现,龙首中间镌有题记,宽36厘米,高45厘米,竖写“昊天宫”3字,楷书,字径13厘米。右刻“乐善子书”4字,字径2厘米,并刻有印章两方。上为:“皇明宗室”,边长5厘米,下为“衡王图书”,边长6厘米。两方印文皆为篆书。左刻印章五方,均为方形小印,字迹未辨。

  法庆寺“龙墩”瓷盘康有为观后即赋诗

  法庆寺,旧址在青州市区西北隅前营子村西侧。该寺从清初至上世纪初,一直是青州规模最大的寺院,《山东通志》称该寺是山东省内四大禅院之一。

  1925年,“戊戌变法”运动领导人之一康有为造访青州时游览法庆寺。时庙宇雄伟,古柏参天,是为胶济铁路沿线著名古刹。

  康有为游览期间,由方丈慈宽陪同、介绍古寺。其中,有一件用荆树根雕成的座椅,玲珑剔透,庄重古朴,是当年衡王乘坐的“龙墩”。还有一对古瓷盘,盘大一尺四寸,彩绘“鹿鹤同春图”,生动逼真,极为美观,均为衡王府旧物。康有为观后颇为感动,当即赋诗《游法庆寺》,书赠方丈慈宽留念。

  绿瓦红墙松柏宫,闻移衡府殿材工。

  树根倚几庄严在,瓷画双皿色相同。

  华屋山丘何所住,王侯帝释尽归空。

  元戎小队郊相引,俯仰山河落日同。

  诗中内容佐证了衡王府被查抄以后,其珍贵金石和文物,流入法庆寺的史实。“元戎小队郊相引”一句,指青州满族旗兵团一个连为其护卫,团长吴延年。

  民国十九年(1930),国民党二十二军六十四旅进驻法庆寺。期间,旅长宁春孝将寺内部分碑刻拓片、珍贵文物掠走,剩余之佛经圣卷及其重要物品交存设在县文庙的益都县民众教育馆收藏。

  三阳山衡恭王墓七王墓保存最好

  衡恭王墓,位于青州市王坟镇王坟村西北200米处,省级博临公路从墓前经过。1992年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建立文物保护标志。

  据《益都县图志》载:明衡恭王墓,在城西南三阳山前,面河背山,占龙冈之穴。衡恭王朱祐楎(1479—1538),宪宗第七子,成化二十三年(1487)封为衡王,弘治十二年(1499)就藩青州,卒于嘉靖十七年(1538)八月,时年61岁(虚岁),谥号“恭”。

  该墓葬封土高4米,墓顶直径6米,墓底直径18米。原有内外城墙环绕相护,城墙以石块与石灰垒砌而成,今已破坏。墓室结构不详。在距墓葬西南方向60米处,原王坟中学院内出土衡恭王地卷一方。1997年9月,益都县文物管理所(现称青州市文物管理所)征集入馆。该地卷为方形,石灰石质,残高39厘米,宽58厘米,厚10.5厘米,残存298字。

  该墓保护较好,是目前为止衡王府六世七王墓葬中保护最好的一个。

  本期参考资料:《青州市志》《青州古城》《青州碑刻文化》《青州纪胜》

责任编辑:邢敏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