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佐中主上章直言不讳

潍坊晚报 2022-09-19 15:48:00

南唐中主李璟

陆游《南唐书》卷十二中的记载

  中主朝,韩熙载深得李璟信任,真正进入政局核心圈。他亦竭尽毕生所学辅佐李璟,直言进谏。然而,其不事逢迎的个性引起朝中权贵的嫉恨,被卷入政治斗争,仕途浮浮沉沉。

  深得中主信任恩礼上章言事无所回隐

  943年,中主李璟即位,改元保大,任命韩熙载为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对他信任有加。熙载慨然叹曰:“受昪知遇,不得显位,是以我属嗣君也。”他数次上章言事,言辞十分切直,无所回隐,李璟都采纳了。他后来还改了吉凶仪礼不合法式十余项。

  李璟令熙载主理李昪安葬仪式、谥法庙号等事宜。臣子们商议李昪的庙号应该继唐昭宗之后,合称宗。韩熙载与司门郎中萧俨、给事中江文蔚等建议:“以为古者帝王己失之,己得之,谓之反正;非我失之,自我复之,谓之中兴,中兴之君庙号称祖。以为昪兴既坠之业,请号烈祖。”这件事令李璟十分满意,但韩熙载并不是一个会逢迎的人,也不是事事都得李璟欢心,比如对于李璟即位当年改元,他上疏:“逾年改元,古之制也,事不师古,弗可以训。”李璟赞同熙载所说的,但以制书已行为由,坚持改元。

  李璟这次虽没采纳韩熙载的建议,可对他更加恩礼,令其以本官权知制诰。按当时制度,六员中书舍人中的一员掌管起草诏敕的工作,称知制诰;如果以其他官员兼管这项工作,称兼知制诰或权知制诰。韩熙载权知制诰,足见李璟对他的信任。

  上表诛陈觉等人未得到皇帝支持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韩熙载为人孤傲,生性懒散,朝班多缺,朝堂之上又多直言,不事逢迎,引起朝中权贵宋齐丘等人的嫉恨,自然被卷入南唐的权势争斗之中,遭到弹劾。

  冯延己(903—960,一说名延巳)为中主朝宰相,与冯延鲁、陈觉、魏岑、查文徽四人结党营私,狼狈为奸,号称“五鬼”,又与位列三公的宋齐丘结为一党,以奸倿行事。南唐保大四年(946),宋齐丘与冯延己大肆鼓吹开疆拓土,鼓动中主发动战争。宋齐丘推荐枢密使陈觉为福建宣谕使,往福州宣武威节度使李仁达入觐,李仁达不从。陈觉到建安,伪造了一份假文书,派建汀抚信兵、防戍兵趁李仁达不备,直至其城下。抚漳泉的魏岑听闻陈觉起兵,遂发兵响应。

  李璟闻之大怒,冯延己等称,兵马都已经派出去了,不可停,于是以王崇文为招使,王建封为副使与他们会合。冯延鲁、魏岑分别为南面、东面监军使,陈觉为诸军监军使,攻打李仁达。第二年三月,陈觉等人互相争功,各自为战,彼此攻取进退不能呼应,加上吴越军队增援李仁达,南唐军队溃败,损失惨重。

  此役,南唐兵败而归,李璟大怒,将陈觉等人押至金陵,由于宋齐丘和冯延己从中说和,李璟没有下令诛杀陈觉等。韩熙载与徐铉上表弹劾宋齐丘、冯延己二人与陈觉等结为朋党、祸乱国事,请求诛杀陈觉、冯延鲁,以正国法:“臣观觉等罪不容诛,但齐丘、延己内为陈请,所以得全,且擅兴者不罪,则疆场生事;丧师者获存,则行阵解体。请行显戳,以重军威。”李璟解释称,延己没有给陈觉等人请赦,将陈觉流放蕲州,冯延鲁流放舒州,两人“一家狼籍,永不录用”,与死没什么不同。

  遭弹劾罪名莫须有皇帝迫于形势降罪

  韩熙载的这次上表不仅没有得到皇帝的支持,反倒彻底激怒了宋齐丘等人,他们给他扣上“醉酒披猖”的罪名。李璟不得不罢免韩熙载,由虞部员外郎贬为和州司士参军。其实,韩熙载的酒量仅“涓滴而已”,“醉酒披猖”纯粹是“莫须有”的罪名。

  李璟没有忘记自己的老师,后来也知道了熙载并不能喝酒,所以在他任和州司士参军不久即调宣州节度推官,还复其虞部员外郎,迁虞部郎中、史馆修撰,熙载仕途回到起点。按照唐制,六部侍郎、中书、门下侍郎等未及三品的重要官员,在必要的条件下,可由皇帝赐紫,也就是可以穿三品以上官员才能穿的紫色袍服。韩熙载毕竟是李璟的旧时幕僚,又是颇具才华的人,李璟虽迫于形势将其贬官,可对他还是十分信任的,这次重返金陵,为五品郎中韩熙载赐紫,不久之后又提升其为中书舍人。

  审时度势恳切进谏无奈不为中主所用

  讨李仁达之役,南唐不仅兵败,还错失了一个成为天下正统的机会。保大五年(947),契丹大举南下,俘走了后晋少帝石重贵,后晋北迁。契丹还遣使南唐,意欲册命南唐为中原之主,李璟回应:“唐守江淮,社稷已固,与梁、宋阻隔……其他不敢拜命之辱。”一直关注中原局势的熙载上疏劝李璟北伐,敦促他不可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陛下有经营天下的志向,恢复祖业就在此时。若是契丹北归了,中原另有新主,南唐可就没有办法再图天下了。”可此时南唐的兵力都集中在南闽,顾不上也没有能力北顾中原,李璟悲叹:“闽役惫矣,其能抗衡中原乎?”南唐白白浪费了大好时机,最终,刘知远趁机主中原,建立后汉。

  南唐保大九年(951),中原郭威灭后汉建立后周,南唐商议用兵北方,韩熙载进谏:“郭氏是像曹操一样的奸雄,虽然刚立国但军队较强大,如果我们轻举妄动,不但不成功反而有损实力。”他劝谏李璟此时非用兵之机,尽管言辞肯切,可李璟没有听,反倒派遣李金全等人陈兵淮上,这也给了后周出兵的借口。

  中主不听劝谏酿大祸失14州去帝号称国主

  保大十三年(955),后周征伐南唐,保大十四年(956),李璟任命弟弟齐王李景达为兵马元帅,重新起用陈觉为监军,出师抵御。熙载向来知道陈觉志大才疏,难堪大任,所以再次上疏力谏。他告诉李璟,出兵是大事,当先正名,“莫信于亲王,莫重于元帅”,有什么人能比得上亲王更值得信任,有什么职位比元帅一职还重要的,何必再让陈觉为监军使。

  李璟没有采纳熙载的谏言,是因为李景达曾为太子人选,他不能完全放心,这一疑虑最终埋下隐患。自955年至958年,在后周的四次征伐之下,南唐割让了扬、泰、滁、和、寿、濠、泗、楚、光、海、庐、舒、蕲、黄14州,元气大伤,与后周划江以为界,中主于958年去帝号,称国主,称臣纳贡,奉周正朔。

  南唐国势江河日下,从此无法再与后周维持均衡对峙的局面,韩熙载审时度势的政治识见最终消解在权势争斗中。

责任编辑:邢敏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