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势微熙载不改其志
潍坊晚报 2022-09-19 15:50:00
明唐寅所绘《陶谷赠词图》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之“清吹”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后主时期的南唐国势日渐衰落,可韩熙载心犹在,志仍存,兢兢业业地奉献着毕生所学,铸铁钱平抑物价,无论是出使还是接待来使都拿捏有度、保有志节,对后主忠心耿耿,始终直谏。
铸铁钱以提高币值与相争论声震朝堂
周世宗柴荣历时三年夺取了南唐的淮南14州,南唐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同时,因多处用兵,国库亏虚,征税减少。
南唐交泰元年(958),钱币贬值,韩熙载提出铸铁钱以提高币值建议:新铸的铁钱,一枚新大钱当十枚旧钱;一枚新小钱当二枚旧钱,规格仿“开元通宝”,徐铉为书篆文。李璟遂拜熙载为户部侍郎,充铸钱使。
新钱铸成后,广为流通,“公私便之”,物价终于被抑制,受到朝野的称颂。但铸铁钱一事最终并不十分成功,“钱货渐弊”让韩熙载心生悔意,觉得不该推行此政。因铁钱使用问题,他与宰相严续发生争论,声震朝堂,李璟以他失礼,改授秘书监,一年后复用为吏部侍郎,并升任兵部尚书,充勤政殿学士承旨。
得信知陶谷秉性弱点略使小计挫使者气焰
陶谷,字秀实,邠(bīn)州新平人。五代时任后周翰林学士,北宋建立后,历任礼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958年十二月,周世宗柴荣派陶谷从首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出使南唐,南唐本就国力弱小,陶谷自恃本国国力强盛,态度傲慢,“假书为名,挟大国之势,气焰非常”,在中主李璟面前出言不逊,容色凛然。
南唐派升州(南京)太守韩熙载招待陶谷,甚是尽礼。熙载的好友李谷曾给他写信提及陶谷,说陶骄横喜欢被奉承着,如果到了南唐,一定要善待之。熙载阅人无数,早看出陶谷绝非看起来那么正人君子,决定出手教训。
此番过招,熙载使的是美人计。他令名歌伎秦弱兰装扮成驿卒之女,在驿馆洒扫庭院,故意在陶谷面前晃。弱兰面容娇好,着葛衣,戴竹钗,完全是一幅邻家女孩的模样,又说丈夫去世了,依傍父母生活,听起来让人生怜。陶谷劝慰之时意乱情迷,忘却了君子慎独之戒。第二天还以《春光好》词相赠:“好姻缘,恶姻缘,只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待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还捎回几句话感谢韩熙载:“巫山之丽质初来,霞侵鸟道;洛浦之妖姬自至,月满鸿沟。”
“邮亭一夜眠”数日后,李璟在澄心堂设宴款待来使。陶谷起初态度凛然,摆出不容侵犯的驾势,李璟命人唱起已经演练数日的鸾胶之曲《春光好》,并传唤秦弱兰,歌以送酒。陶谷一听这曲,再看面前的弱兰,窘得脸红耳赤,无地自容。
韩熙载略使小计,就大挫后周使者的嚣张气焰。这一典故后成为明代唐寅的素材,作《陶谷赠词图》,该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出使北宋被扣为人质终日愁闷署馆壁题诗
南唐三代君主,均是吟诗作画的好手,但在军事上却始终软弱无能,仅凭长江天险苟活,中主李璟奉后周为正统,961年后主李煜(937—978)即位时,中原已是赵匡胤建立的大宋王朝,李煜眼见无力回天,对割地求和、偏安江南不以为耻,一面向宋屈辱求和,满足于“一晌贪欢”,一面又无端猜疑来自北方的官员,不肯重用他们,冯延己一党对北方人尤其戒忌和歧视,甚至不惜采用残暴手段将人杀害。
967年,韩熙载出使中原,也有资料称他这次是回到了青州。此时,距他离开家乡已41年,曾经的热血青年已是六旬老翁,无法揣测他当时的心理活动,但从他的几首感怀诗中或许可以读出其中的悲凉。
此行,使者熙载被北宋王朝扣留为人质,软禁在署馆内,终日愁闷交加,感怀备至,在署馆壁上题《感怀诗二章》:“未到故乡时,端为故乡好。及至亲到来,争如身不到。眼前相识无一人,出入空伤我怀抱。风雨萧萧旅馆秋,归来窗下和衣倒。梦中忽到江南路,寻得花中旧居处。桃脸蛾眉笑出迎,争向花前拥将去。”“仆本江北人,去作江南客。还至江北时,举目无相识。金风吹人寒,明月为谁白?不如归去来,江南有人忆。”
史虚白的《钓矶立谈》记载,韩熙载这次出使中原,中原人问:“江南何故不食剥皮羊?”韩熙载说:“江南生产绫罗绸缎,不像北方人要用羊皮来做衣服。”中原人当时听了都不明白,直到熙载离开后才明白这句话,想追赶已来不及了。一说他指江南是富庶之地,北方贫穷才穿羊皮;一说用谐音来解读,南吴君主姓杨、后周君主姓郭,后周人用“剥羊皮”喻,为什么不杀姓杨的国君?韩熙载快速反应,以“穿纨”暗喻“裹丝”,谐音“郭死”。
对待后主忠心耿耿不改其节写诗讽谏
韩熙载为人自重,不为强者所屈,虽遭贬逐,不改其节,对后主李煜始终忠心耿耿,尽职尽忠,敢于直言进谏,不改其志。李煜曾经到青龙山狩猎,回来后在大理寺小憩,亲自提审囚徒,特赦了很多,群臣都称颂后主宽厚。只有韩熙载上书,谈论牢狱有司之事,称这些地方并不适合皇帝车驾前来。又请后主拿出二百万私产,以充军资库用。后主听从韩熙载的进言,说:“绳愆纠谬其熙载之谓矣。”
开宝元年(968)十一月,后主李煜立前周后的妹妹为后,熙载觉得不妥,于是写诗讽谏,后主知道他是为了自己好,并没有生气。后来,李煜作红罗亭,四面栽上红梅,并作艳曲来歌之,熙载和其诗云:“桃李不段夸烂漫,已输了春风一半。”因淮南故地已割属中朝,熙载借诗讽南唐割地求和,只剩半壁江山,难以匡救。
相关链接
陶谷与潍坊的渊源
其实陶谷与潍坊也是有渊源的。他本姓唐,祖父彦谦、父涣,为避晋高祖石敬瑭讳改姓陶。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唐氏三祖”瑶、偕、谘。谘子唐揣,字子化,北海太守,受封“晋昌公”,其子唐俨,字整之,东海太守;孙子唐轮,字文转,青州太守;曾孙唐永,后周仪同三司,平寿忠武公。《北史》卷六十七(《列传第五十五》)载有唐永传:“唐永,北海平寿人也。本居晋昌之愤安县,晋乱,徙于丹阳(太湖流域,江苏南部,笔者注)。祖揣,始远魏,官至北海太守,因家焉。父伦,青州刺史。正光中(520-525,笔者注),为北地太守,当郡别将……大统元年,拜东雍州刺史,寻加卫将军,封平寿伯。卒,赠司空公。”
唐揣一家在南北朝时期在山东北海(今潍坊)世代为官,唐揣至唐永及其四代以后皆系名门望族,唐揣是唐氏北海郡的始祖,因此其子孙以此为荣而自称“北海郡”,绵延至彦谦是第十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