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画作解读不同版本

潍坊晚报 2022-09-19 16:05:00

上图一为《韩熙载夜宴图》第四段“清吹”中的韩熙载,上图二为第五段“送别”中的韩熙载。

《韩熙载夜宴图》第三段“休息”(局部)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床上的红袍青年是新科状元郎粲,弹琵琶的女子是教坊副使李家明的妹妹,李家明则在她左边并扭头望着她,听得入神且一直关心她的弹奏手法。长案的两端坐着太常博士陈致雍和门生紫薇郎朱铣,另有宠妓弱兰和王屋山等。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韩熙载夜宴图》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长335.5厘米,宽28.7厘米,为宋代摹本。此画所绘内容分为五个段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其创作缘由有多种解释,均从侧面展示了南唐的历史形势。

  五段画面构成连环画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

  现代学者李松1979年将《韩熙载夜宴图》所绘内容定为“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和“送别”五段画面,每段画面以屏风相隔,不同画面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连环画叙事,主人公韩熙载在每段中各出现一次。

  第一段“听乐”,是韩熙载与众宾客听教坊副使李家明之妹弹奏琵琶的情景,宾主全神贯注,侧耳倾听,穿着红衣的新科状元郎粲与熙载坐在床榻上,其兄在旁;第二段“观舞”,韩熙载亲自击鼓,身着蓝衣的王屋山正跳《六幺》舞,打板者为李家明,熙载好友德明和尚亦在场,宾客们以赞赏的神色注视着韩熙载击鼓的动作,陶醉在美妙的鼓声、歌舞中;第三段“休息”,韩熙载和歌伎们坐在床上聊天,同时侧身洗手;第四段“清吹”,韩熙载盘膝坐在椅子上,坦胸露肚,手摇团扇,听歌伎们吹奏管乐,好像还在跟一个歌伎说话,五名歌伎坐在一排,参差婀娜,姿态各异,正在吹奏;第五段“送别”,曲终人散,夜宴结束,熙载一一送别宾客。

  创作缘由有各种说法多角度展现历史形势

  关于画作缘由,有各种解读,前文提到的归纳成“重用说”,还有“劝诫说”“避嫌说”,也有称其为“谍报图”的说法。

  《五代史补》指出,韩熙载晚年生活放纵,后主李煜知道后很生气,但考虑到他的大臣身份,“不欲直指其过,因命待诏画为图以赐之,使其自愧,而(韩)熙载自知安然”。李煜本想借此图来规劝韩熙载,希望他有所悔改,哪知熙载并不领情。

  陆游《南唐书》卷十二载:韩熙载跟亲信密语他蓄歌伎的原因,“吾为此以自污,避入相尔。老矣,不能为千古笑端”。韩熙载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搞烂自己的名声,意在拒绝后主让他当宰相的任命。熙载信佛,与好友德明经常一起聊天,关系非常融洽。德明曾问他为什么要拒绝当宰相,韩熙载说,中原对南唐一直虎视眈眈,一旦杀将过来,南唐的部队投降都还来不及呢,抵御更是无从谈起,所以说,南唐被灭只是时间问题。

  韩熙载是有政治观察力的,他知道,后主时代的南唐已无法挽回颓势,优柔寡断的李煜绝非明主,没有经天纬地之才,又沉迷于“一晌贪欢”,既便他当宰相,仅凭一人之力并不能改变什么,所以他没有必要成为时代的笑柄、南唐的背锅者。如此,同时可避免朝中太过显眼,招来杀身之祸。

  韩熙载有此观点是因为有前车之鉴。南唐潘佑与韩熙载一样,有才华、有政治理想,他八次上书,痛斥朝中那些尸位素餐之人,最终把矛头指向任用此等人的李煜,因惹恼李煜,招来杀身之祸,后自缢而亡,其好友李平也因此自缢。潘、李二人之死,让韩熙载对南唐不再抱任何希望,也不想搭上性命。壮志既已难酬,不如干脆激流勇退,从此不问政事,终日与歌伎饮酒歌舞,吃喝玩乐。

  另有记载:李煜即位后,有人向他举报称,韩熙载每晚召集许多大臣在家里聚会,有结党营私的企图。王士禛、郑方坤《五代诗话》卷三引《缃素杂记》云:“后主即位,颇疑北人,鸩死者多。而熙载且惧,愈肆情坦率,不遵礼法,破其财货,售集妓乐,迨数百人,日与荒乐,蔑家人之法,所受月俸,至即散为妓女所有,而熙载不能制之,以为喜。”李煜对南迁士人本心存疑虑,这番举报更加重了他的疑心,不落实是坐不安稳的,所以让画师去画。有观点据此将《韩熙载夜宴图》称为“谍报图”。韩熙载表面上过着“荒淫腐朽”的生活,实则是为避祸端而纵情嬉戏,目的是让李煜不要猜疑他别有所图,以求自保。

  艺术水准评价极高歌舞背后难掩危机

  其实无论这幅《韩熙载夜宴图》出于什么目的而作,总之其艺术水准至今看来都是极高的,千年以来,大凡收录此画的各书都对它高度评价。这幅画作将南唐士大夫们的生活常态展露无遗,将韩熙载身在酒色中却难掩内心巨大痛苦的心理描摩得十分传神,失意、郁郁寡欢的复杂性格跃然纸上。

  表面的歌舞升平,难掩南唐社会面临的深刻危机,夜里的歌舞夜宴,无法消解韩熙载的悲苦难言。南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河山”,都在这幅超出个人情感的画作中,浓缩成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哀叹。

  相关链接

  张大千五百两黄金购画

  《韩熙载夜宴图》是画中精品,能历经千年流转实属不易。据清《石渠宝笈》记载:该画本入清后曾归藏清廷御书房,并钤有若干方鉴藏印。前则有乾隆皇帝一段题记,并存有南宋时的行书残缺题语。1921年,末代皇帝溥仪将此画带至长春伪满宫中,后辗转流落到北京玉池山房。

  1945年,张大千从一位古玩商那里得知此画就在玉池山房,迫不及待地想要买下来,托朋友一起看画后,当即决定要买,并商定价格为黄金500两。500两黄金,在当时能买下一座王府,而张大千也正张罗着要买前清王府,“房子以后还有,而此图一纵即失,永不再返。”张大千最终放弃买房,第二天便筹足500两黄金,交付玉池山房。

  此后,这幅画作一直被张大千带在身边,直到1951年,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

  1990年12月,邮电部发行《韩熙载夜宴图》特种邮票一套5枚。同时,潍坊市邮票公司设计发行“韩熙载籍潍坊”纪念封一套5枚和邮戳1枚,配合发行。

责任编辑:邢敏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