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名家为当代“万印楼”捐赠作品藏品

潍坊晚报 2022-09-26 16:55:00

丁一鹤捐赠藏品

丁一鹤捐赠藏品

丁一鹤捐赠藏品

段玉鹏作品《知者不惑》

段玉鹏作品《学之所知 施无不达》

段玉鹏作品《真实不虚》

  精品捐赠也是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的重头戏。随着弘扬陈介祺金石文化,“金石之都”品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许多有识之士和金石篆刻家、收藏家纷纷慷慨向陈介祺金石博物馆(当代“万印楼”)捐赠自己的精品作品和藏品。本届陈介祺艺术节上,来自国内外的金石篆刻艺术家、收藏家纷纷参与捐赠。记者采访了其中四位捐赠者,听他们讲述与潍坊的渊源。

  丁一鹤:

  捐赠珍贵拓片

  普及金石之美

  诸城人赵明诚撰写的《金石录》,在金石学领域享有崇高地位。现居北京的文化名人丁一鹤是诸城人,其祖上丁耀亢(丁野鹤)是明末清初著名小说家,与同时期的董其昌、王铎等书法名家吟风弄月,醉心翰墨。除了诗词歌赋,丁耀亢还是一位书法功底颇深的收藏家。基于这种文脉传承,到了丁一鹤这一辈,仍倾心金石书法。

  丁一鹤曾在潍坊当过兵,年轻气盛,渴求知识。逢假期,他必骑着自行车到当地文化气息浓厚的地方转悠,感受古人的文化底蕴。一来二去,他对潍坊就熟悉起来。

  后来因工作原因,丁一鹤到北京发展。工作期间结识了不少书法名家,受此影响,他重拾书法爱好。

  2014年,他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的研究生。学习期间,他常如凿井一般进行学术研究,多次外出考察和学习,他接触到摩崖刻经,为之震撼并深陷其中,如痴如醉。之后,丁一鹤沿着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僧安道一的足迹,对摩崖刻经进行了无数次田野调查,写了一些学术论文,还通过各种方式收藏了若干摩崖刻经拓片,以便临写和研究之用。

  陈介祺研究会会长陈新是丁一鹤在部队时的老领导,因两人都喜欢书法,多年来一直保持联系,还经常相约访碑。有一次,陈新与丁一鹤闲聊,提到他收藏的摩崖刻经的拓片。“老领导说,你把收藏的拓片捐了吧,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丁一鹤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收藏这些拓片是他的爱好,爱好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他不舍得卖掉拓片,但如果通过捐赠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拓片的艺术价值,他觉得很有意义。

  于是,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期间,丁一鹤将自己收藏的北齐摩崖刻经珍贵拓片共计360多平方米,捐赠给陈介祺金石博物馆(当代“万印楼”),为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资料,让更多的人欣赏到金石之美。

  “从魏晋南北朝的北齐时代开始,摩崖刻经在1450年的风雨磨砺中,有的已经漫漶不清,有的已经消失,令人扼腕叹息。我愿意通过这场捐赠,让历经千年的摩崖刻经留下这个时代的记忆。”丁一鹤说。

  段玉鹏:

  与潍坊缘分深 有很多好友和得意门生

  当代著名金石书画篆刻大师朱复戡弟子、著名书法篆刻家段玉鹏此次向陈介祺金石博物馆(当代“万印楼”)捐赠精品书法、绘画、精品印章201件。

  段玉鹏今年74岁,是济宁人,但与潍坊的缘分很深。他从1964年开始篆刻印章,手头的第一本学习资料就是《十钟山房印举》,临摹上面的作品,让自己的篆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这本书籍至今仍摆在案前,他时不时翻开,这也是他学习篆刻的最好资料。

  段玉鹏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对外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与潍坊市书协名誉主席、万印楼印社社长蒯宪一起在省书协共事,二人不仅是同事还是要好的朋友。段玉鹏与潍坊市书协主席纪君也很熟悉,在潍坊还有很多关系亲密的战友,所以他对潍坊并不陌生。

  他对潍坊感情深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陈介祺研究会会长陈新是他的学生。多年来,陈新竭尽全力推广金石学。在他的带领下,潍坊连续举办了不少以“金石文化”为主题的重大节庆活动,特别是陈介祺艺术节的成功举办,让潍坊的名气越来越大,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陈介祺和他的金石文化成就。看到学生全力以赴地在做一件事情,而且做得风生水起,作为老师,段玉鹏发自内心地欣慰和佩服,同时也给予大力支持。多年来,段玉鹏多次来潍坊参加展览活动。

  听闻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如期举办,段玉鹏专门创作了201件比较满意的作品,无偿捐赠给当代“万印楼”,为重现“万印楼”的昔日辉煌做出一份贡献。

  段玉鹏认为,陈介祺的“万印楼”不仅是潍坊的,它的影响力在世界首屈一指,全世界学习篆刻的人都知道“万印楼”的分量,而且都是看着陈介祺的《十钟山房印举》成长起来的,陈介祺的金石学是篆刻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十钟山房印举》很值得学习篆刻的同行收藏。

丁一鹤与他捐赠的藏品

李明昊篆刻印章

李明昊作品《延寿》

李明昊作品《南溪垂钓》

曲学朋篆刻的部分印章

曲学朋作品《涤除玄览》

曲学朋作品《怀玉》款

曲学朋作品《怀玉》

  曲学朋:

  潍坊女婿捐赠作品 为再造一座“万印楼”贡献力量

  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交流部副主任曲学朋向陈介祺金石博物馆(当代“万印楼”)捐赠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精品印章、书法作品120件。

  2020年元旦,曲学朋曾在十笏园文化街区举办过个人展览,曾得到陈介祺研究会的大力支持,会长陈新多次与他沟通、交流,对接展览事项,潍坊人的热情以及“做事的魄力”让他很感慨。“那次展览举办得非常成功,有很多书法爱好者前去参观,潍坊不仅写书法的人多,爱好和欣赏的人也很多。”曲学朋说。这次展览结束后,他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50件《道德经》印章捐赠给潍坊。

  曲学朋是聊城人,是个潍坊女婿,“我爱人是诸城人,潍坊也是我的第二故乡。”曲学朋说,他每年都会陪妻子回诸城探亲,经常路过潍坊城区,对潍坊这座文化名城并不陌生。

  在曲学朋眼中,潍坊喜欢书法和篆刻的人似乎比比皆是,走在潍坊的大街小巷,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特别是陈介祺等老一辈艺术家在金石文化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为这座文化名城增光添彩。他怀着对陈介祺的敬仰之情,在潍坊举办个人展览。“从事书法篆刻的人都与陈介祺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比如《十钟山房印举》是篆刻爱好者的第一手资料,这是陈介祺老先生花费几十年的心血编纂而成,为后人留下了金石篆刻的瑰宝,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曲学朋说。

  此次曲学朋捐赠的作品是他这几年创作的精品,即将在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上集中展示。“潍坊的文化人太多了,能得到他们的认可或者批评指正,对我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曲学朋说。

  此次曲学朋捐赠的作品将全部收藏入陈介祺金石博物馆(当代“万印楼”),他深感荣幸,希望今后有机会再到潍坊举办个展,推广书法艺术的同时也更好地展示所学成果。另外,他表示还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陈介祺研究会,争取以后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捐赠给潍坊,为潍坊再造一座“万印楼”贡献一份力量。

  李明昊:

  因一人爱上一座城 捐赠最满意作品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李明昊向“万印楼”捐赠精品印章60方。

  李明昊从20岁起开始制印,篆刻经验丰富。很多年前,他就知道潍坊有个篆刻大家陈介祺,郑板桥在潍县做过官,还知道潍坊是有名的世界风筝之都,但对潍坊的历史文脉并不了解,对陈介祺也只是略知一二。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明昊结识了陈新,才知潍坊名人辈出,文化资源丰厚,并对陈介祺的金石学成就有了详细的了解。“陈介祺辞官回到家乡潍县,专心研究金石文化,并将这一中华文脉流传下来,我很敬重他,不管是学问还是所付出的,他都站在了行业顶端,可以说没有陈介祺就没有现在金石文化的传承。”李明昊说,丢了传承便是丢了民族的文化和自信。清末是一个内忧外患的历史阶段,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下,陈介祺还投出人力、物力和财力将中华文脉的结晶保存下来,并发扬光大,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金石收藏家,更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以接下陈介祺的担子为己任,陈新虽不是土生土长的潍坊人,但在潍坊工作、生活几十年,早对这片土地有了深厚的感情。他退休后拿出时间,豁上精力,号召一群书法爱好者组建了陈介祺研究会,并多次举办以“金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活动。他尊重历史,尊重艺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仍坚持举办陈介祺艺术节,传承历史文化精髓,他的这种执着让众多金石爱好者敬佩。

  “我没有赶上陈介祺那个时代,但我有幸结识了陈新,接触了陈介祺研究会,也让我爱上了潍坊这座城市。”李明昊说。没有任何资源,陈新便东奔西走,搜集各种金石资料,为再造一座当代“万印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看到陈新这么努力,我十分感动,在他的感召下,我拿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捐给潍坊,表达我的心意和对陈新的敬佩。”李明昊说。这几年他一直关注着陈介祺艺术节,下一步,他将继续为潍坊捐赠作品,争取早日看到当代“万印楼”的辉煌。

  其他名家精品捐赠

  著名金石篆刻家、收藏家、日本篆刻家协会会长尾崎苍石先生,向“万印楼”捐赠珍贵秦汉古玺印100方;

  著名金石收藏家、中国澳门著名学者、濠江印社社长萧春源先生,向“万印楼”捐赠珍贵文物《簠斋古印集》(一函四册);

  上海当代著名金石篆刻家徐云叔先生,向“万印楼”捐赠精品印章一方;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著名青年书法篆刻家陈伯舸先生,向“万印楼”捐赠著名篆刻家童大年印章一方;

  “传承与弘扬——首届《十钟山房印举》国际临创大展”获得“陈介祺奖”的9位作者,集体向“万印楼”捐赠投稿临创印章72方;

  河南收藏家郭运红先生,向“万印楼”捐赠著名“封万年”完整汉砖一块;

  陈介祺金石传拓传承人、上海金辉拓创始人陈磊先生,向“万印楼”捐赠金辉拓作品10件;

  著名收藏人士屈庆国先生向“万印楼”捐赠珍贵西汉莱子侯刻石拓片一件;

  著名收藏家、金石传拓师吕夫永先生,向“万印楼”捐赠秦汉著名砖刻拓片120件;

  中国楹联学会理事、青海陶印社名誉社长付贵宁等10位陶印篆刻家,向“万印楼”捐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陶印作品23方。

责任编辑:邢敏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