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龙池镇:聚力谋新篇 实干开新局

潍坊新闻网 2022-10-31 16:24:14

  龙池镇位于昌邑市西北部,北濒渤海莱州湾,辖4个社区、27个村,8656户、24373人,1502名党员,耕地面积60655亩。2022年计划实现公共预算收入7944万元,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秉持“争第一、创唯一”工作定位,聚焦“蓝色化工”和“红色文旅”两大主攻方向,拉高标杆继续前行,奋力建设“五个龙池”。

  一、坚持党建引领,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围绕“事争一流、唯旗是夺”主题,以过硬作风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一是抓党建提升作风。坚持党委抓总,各领导干部各守一摊,通过拉清单、列计划、抓落实,切实引导全镇上下把责任担起来、把任务扛起来、把工作抓到底。二是抓党建凝聚合力。充分发挥“一心三区五馆”党性教育基地优势,探索试行现场体验式教学,完善基础设施配套,1-2年内启动昌邑市首届红色文化博览会。研究制定《龙池镇2022年度村级工作考核办法》,把昌邑市委市政府“不甘落后、奋勇争先,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作风要求持续不断向各级党组织传导。三是抓党建推动发展。积极探索村、企业、部门抓党建“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打响“红色领航”党建品牌,形成党旗引领、产业集聚、乡村振兴的发展新高地。

  二、聚力产业发展,建设实力强劲的“滨海龙池”

  龙池化工产业园2015年被获批潍坊市循环经济示范园区,2019年被评定为省级化工园区,2020年被认定为省级海洋特色产业园。一是更大力度强化“双招双引”。用好用活“两图一平台”招商机制,聚焦500强、百亿元大项目等进行精准招商,力争年内引进过10亿元项目3-5个,形成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建设热潮。二是更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始终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实行专班包靠、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逐一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推动项目早日建成达效。三是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深入推进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三大工程”,落实服务企业专员制度,采取“一企一策”工作措施,全力保障企业组织好生产经营。

  三、聚力文旅融合,建设远近闻名的“红色龙池”

  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争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一是全域打造闻名全国的红色教育基地。继续打造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瓦城起义纪念馆、马渠红色村庄等一批红色现场教学点,把红色文旅大旗插满龙乡大地。二是全力推动红色文旅组团发展。以打造“渤海走廊红色主题公园”为目标,加大对“一心、三区、五馆”红色文旅资源的推介和宣传力度,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与龙乡文化节等平台搞好结合,打造红博会品牌。三是全面推行产业融合“龙池模式”。立足文旅特色村,重点推进东利渔特色产品采摘园、北部生态湿地绘画摄影基地、龙东旧民居连片开发建设、龙文化观光园采摘基地等项目,培育黄席菜包子、齐氏牛肉包等特色美食,推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业态繁荣蓬勃发展,打响“红色小镇”品牌。

  四、聚力环境提升,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龙池”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一是高标准推进国土生态建设。严格落实林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加快建设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科学推进盐碱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二是高标准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畜禽粪污资源化;集中开展弱电线路专线整治,进一步美化环境。三是高标准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建设中草药现代农业产业园,择优扶持培育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不断提升艺源丹参、利渔小米、魏记香油等明星农产品知名度,打造一批龙池特色农产品品牌。

  五、聚力民生福祉,建设品质一流的“幸福龙池”

  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需求,强化社会事业领域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一是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将27个村庄打造成景区化村庄为标准,借势借力推动乡村“颜值”“品质”双提升。二是全面提升民生保障。继续挖掘“龙乡水韵”项目潜力,全面完善提升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强镇、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三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统筹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制度,切实增强民生工作的渗透力和实效性。

  六、聚力基层治理,建设治理高效的“平安龙池”

  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和专项治理相结合,树牢底线思维,切实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一是安全环保底线。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散乱污”企业整治等行动,抓好安全环保,常态化推进防溺水、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等工作。二是疫情防控底线。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全力推进疫苗加强针接种,实现“应接尽接”。三是社会稳定底线。加强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信访联动协作机制,成立镇、社区、村三级应急分队,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董俊言)

责任编辑:邢敏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