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调入闽康熙赞誉

潍坊晚报 2022-11-07 16:11:06


王骘举荐薛受益奏疏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古来战场,诉不尽英雄情长。满腔热血唯愿了却君王天下事,哪管是否赢得生前身后名。农家子弟、行伍出身的薛受益以其男儿本色在八闽大地留下别样风采,由此也得到康熙皇帝的瞩目。

  江东桥之战中炮 疮病几死

  三藩之乱初始,台湾郑经趁机占领福建漳州、泉州、汀州、兴化及广东潮州、惠州等地。康熙十五年(1676),耿精忠、尚之信先后降清,盘踞福建、广东沿海的郑军成为清军进击的重要目标。

  康熙十七年(1678),鉴于浙江战事已渐趋尾声,福建总督姚启圣奏请选调二十名浙江贤能文武官员入闽。在李之芳的举荐下,薛受益、王英、蒋懋勋等一批出色将领得以入闽。李之芳在康熙十七年八月初七所上《遴补营员疏》中说:“福建总督姚启圣题请调浙江将弁,臣标前营参将蒋懋勋、中营守备王文魁、提标中营参将王英,左营游击曾承、水师提标前营游击刘诏,定海营参将高禄、宁海营参将林葵、嘉兴左营守备薛受益、衢协左营守备康成功、右营守备马伏秀,严协右营守备吴德荣等,皆臣用兵以来试用选拔,屡著军功勇敢历练之员。”

  姚启圣应该对战功卓著的薛受益早有耳闻。徐树庸《薛受益墓志铭》这样记载:“闽中未靖……总督姚启圣题请浙员‘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者’为剿除计,公名首列,因补督标游击。”

  姚启圣命薛受益“总统先锋,率师往征讨”。康熙十八年(1679)春,郑军骁将刘国轩与清军在漳州江东桥对垒,互有胜负。据杨捷《平闽记》记载,当时任督标中协左营游击的薛受益奉命“带兵一千四百名守江东桥一寨”。在江东桥战役中,薛受益“冒矢石体无完肤,炮石由面贯脑后,出血淋甲胄犹力战。成功破贼归营后,疮病几死”。当时大臣诸公为之戚然,欲送之城中医治,薛受益坚决不从。他说:“我宁死行营,不死枕席也。”诸人哭劝乃止。

  康熙十九年(1680),薛受益署福建督标右营参将。伤愈后随清军连续攻克三河等十九寨,收复海澄县城,继又收复厦门、金门、铜山各岛。史料记载:“雄气如初,连破十九寨,贼退海澄,又攻克之。”在清军猛烈攻势下,郑经最终无奈退回台湾。

  驻扎要口策应 参与收复台湾

  康熙二十二年(1683),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奉旨收复台湾。五月间,薛受益奉命带兵驾战船前赴施琅军前,驻扎蓼罗、金门等处,准备进剿台湾。关于这段历史,薛受益属下将领杨章的《履历册底》有明确记载。

  福建总督姚启圣在当年五月初四所上《题为亲统水陆官兵前赴金门密期进攻台湾事本》奏报进攻台湾的战斗方案时,亦提及薛受益,战斗方案中包括平阳总兵朱天贵等“过洋进剿者”,兴化总兵吴英等“出海策应者”,刚刚提升汀州副将的薛受益则是“沿海策应者”。奏疏中说,各路将士“俱定于本月初八日臣亲统水陆官兵起行,前赴蓼罗、金门,听候提臣密期进剿”。六月十四,施琅亲率大型战船300余艘,官兵2万余人以及大量中小战船扬帆进军澎湖。也许是考虑到薛受益此前受过重伤,施琅没有让他跟随战船直接参加澎湖海战,而是奉令驻扎金门等处要口,日夜出洋策应,为澎湖海战作外围保障。虽然清修《台湾府志》“开拓勋臣”名单中没有薛受益的名讳,但他曾参与收复台湾是不争的历史事实。

  早在台湾收复前,薛受益因战功卓著,升任福建汀州城守副将。后朝廷议叙平闽军功,薛受益得授左都督,并授拜他喇布勒哈番又一拖沙喇哈番世职,仍带余功一等,纪录一次。

  “拜他喇布勒哈番又一拖沙喇哈番”系满语音译,乾隆年间改称“骑都尉又一云骑尉”。清代功臣世爵分为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九等。其中骑都尉分骑都尉又一云骑尉、骑都尉二等,品秩为正四品。薛受益后裔三世承袭世职,其子薛瓀(ruǎn)、孙薛隆绍、曾孙薛廷起先后袭爵。

  康熙解衣验其疮瘢

  圣心悯恻御赐蟒袍

  康熙二十七年(1688),山东福山人王骘(zhì)出任闽浙总督,他对薛受益甚为欣赏,并在奏疏中多次举荐。如“汀州副将薛受益忠勤勇敢,而且能孝能廉,兵民悦服”。“汀州副将薛受益忠勇孝廉,臣已奏明,似用之闽地为宜”。

  薛受益与王骘保持了密切往来,王骘在《与潮州镇薛谦若》一信中曾述及二人友情:“在杭向别未几,即奉补授之命。于七月十二日离杭北上,与闽中诸君子不能面别,贵镇远在东粤,又徒神往矣。唯留神封疆,报答皇上天恩是嘱不宣。”

  当年,薛受益奉旨进京引见。清代地方官员能有机会进京得到当朝皇帝亲自召见,是为殊荣。因当时汀州临近的江西地方不安静,王骘奏请让薛受益延期进京。不久,延平协副将陈世恺因冒饷需索被弹劾革职,薛受益奉命署理延平协副将印务,受命查点兵丁,整顿营伍。赴京引见前,适逢其母范夫人大寿,同僚好友皆往祝贺。福建长汀名士黎士弘撰寿序云:“谦若复仁声濊(huì)泽被于四方,宇下父老子弟万口颂扬。谦若近奉诏乘锋车入见天子,旦晚秉节开镇……以壮谦若万里之行也。”史料记载,薛受益赴京引见时,汀州百姓知道其将升迁他地,“百姓昼夜环辕守之,至数日乘隙北上,众为痛哭失声”。

  当年十一月初,薛受益终于如愿见到康熙皇帝。康熙听闻薛受益讲述当年战斗情形后,亲自解衣察看伤痕。据传,当时宫廷画师曾将康熙验伤的场面绘图,这便是薛家所传的“御影”。徐树庸《薛受益墓志铭》载:“公恺切具前后破敌状,验其疮瘢,圣心悯恻,钦赐蟒袍。”

  十一月初八,康熙至南苑阅兵,亲自到晾膺台视阅军容,命薛受益等人射箭,以示军威。《康熙起居注》详细记载了当时盛况:“上至晾膺台,入黄幄内,令火器营官兵俱擐(huàn)甲胄,有鹿角兵列于东,无鹿角兵列于西,挨次进火器营,以观军容。士族进退极其严整,毫无紊乱,兵威赫濯。旋设布侯,令湖广辰州副将郭忠孝、福建汀州副将薛受益射毕。皇上及裕亲王、大阿哥、皇太子排次递射,俱中三四矢。继而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七阿哥、八阿哥亦序立,皇上亲示射法,亦俱中三四矢。皇上复偕皇太子及诸皇子射,众官莫不惊叹以为神。”同月十三日辰时,康熙御畅春园澹宁居,兵部尚书纪尔塔布奏毕后,康熙下旨让辰州副将郭忠孝补榆林总兵,同时下旨说:“此番同来引见之汀州副将薛受益遇总兵员缺,亦即拟出具奏。”次年三月十九,薛受益奉旨升授广东潮州镇总兵。

  

责任编辑:邢敏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