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评论员文章 | 推进“四个提升” 铸就硬核实力
潍坊新闻网 2022-11-24 08:49:21
推进“四个提升” 铸就硬核实力——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系列评论之二
□本报评论员
现代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更要聚焦潜力空间、短板弱项重点发力。在现代化建设中创造加速崛起的潍坊高度,就要突出抓好“四个提升”,加快铸就现代化强市的硬核实力。
提升干部素质能力。干部是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把潍坊发展推向新高度,关键在干部。干部有境界有格局,潍坊就有坚实的脊梁;干部有本领有担当,潍坊就有奋进的动能、光明的前景。“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当前,新时代形势变化产生新情况、带来新问题,新的风险、新的挑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干部队伍必须加快推进认知迭代、能力重构、作风重塑,提高与潍坊发展的适配度。新的赶考之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求变,在提升境界中强化发展意识,在放大格局中破除思想坚冰,在迭代认知中增强领导能力,在重塑作风中争当关键变量,涵养高境界大格局,锤炼真本领硬作风,真正担负起领导和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提升城市能级活力。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主阵地,能级活力是城市的长效竞争力、未来生命力。完善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城市能级,体现的是城市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也是增强城市活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潍坊必须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树立品质、现代、活力理念,聚焦使人快乐生活、成就事业,聚力塑造“高品质”、提升“承载力”、增强“时尚范”,在城市能级提升中积优成势、铺开长卷,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要加速优化规划建设治理,加力完善城市功能,加快丰富服务业态,打造品质之城、现代之城、活力之城,构筑集聚资源要素的强大磁场。
提升新经济新产业。新经济、新产业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昭示着未来发展前景,决定着城市发展潜力和上限。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新经济、新产业,在深刻洞悉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中,主动适应新经济,大力拥抱新产业,培育新发展新动能,抢占高质量发展的制高点。实体经济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石,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力推进“五个优化”,全面落实“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产业组织理念,推深做实“优存量”“扩增量”两篇文章,努力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要提增谋划高度,前瞻发力“黄金赛道”;提增支撑强度,做专建优“平台载体”;提增生态黏度,携手共建“热带雨林”;提增招引精度,创新突破“资本招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开辟高质量发展的广阔蓝海。
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征程上,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快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城市”。要多措并举增加居民收入,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要持续扩大优质服务供给,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人的全生命周期需求,紧盯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德、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让高品质公共服务成为群众生活的“标配”。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推进社保扩面、提标、优服务攻坚行动,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要聚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拓展创新“三个模式”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绘就共同富裕的幸福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