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水剑 | 萝卜花了人参价 如此采购谁能信
潍坊新闻网 2023-03-02 10:01:29
萝卜花了人参价
如此采购谁能信
□潍坊融媒评论员 王亚欣
据央广网报道,近期,有网友发帖称,“安徽当涂二中一项中标金额488万元的采购项目中,出现了单价3600元的插线板和单价4000元的单灯控制器,疑似存在成本虚高、萝卜招标。”2月28日傍晚,当涂县人民政府发布通报称,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对网民反映的情况进行全面调查。
从200多元的市场价到3600元的采购价,这样的招标明细让人震惊,更引人深思。这笔远远高于市场价格,甚至违反常识的报价,究竟是如何完成的?层层审核为何形同虚设?相关部门高价买便宜货,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这些问题,不是一句“不清楚”“不了解情况”“不方便回答”可以一带而过的,相关部门有必要调查清楚。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我国专门出台了《政府采购法》及其实施条例,如果严格按规定选择供应商并实施采购,采购不应该出现价格“注水”现象。
“阳光采购”作为一种采购制度,初衷在于规避采购单位自行决策、“黑箱采购”的弊端,规范采购行为,同时也期望以此促进宏观调控和廉政建设。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信息公开透明,在一定程度上堵住了官商勾结、利益输送。
但陆续发生的一些案例也在提醒人们,任何看似严密的制度,都有可能被人为干预。价格虚高的案例屡有发生,足见仅有招投标的形式并不足以让人却步,反而给权力寻租留出了巨大利润空间,导致出现“萝卜花了人参价”的荒诞现象。
据悉,这项招投标是2021年进行的,按说,相关问题早该被发现。根据法律规定,采购人在采购活动完成后,应当将采购结果予以公布,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检查,如果监督检查到位,或许早就发现问题了,不至于最近才被发现。
舆情就是举报信。阳光采购不能止于外在形式的公开透明,更需多方监管同时发力。每一次政府采购都能经得起公众审视,应当是相关单位秉持的金标准。即便“木已成舟”,也需追查与倒查,给出一个明明白白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