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土栽培!“95后”新农人把大姜种出新“花样”

潍坊新闻网 2023-03-11 17:52:49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阳春三月,正是播种的好时节。在昌乐县营丘镇,当一些姜农在大田里耕耘时,黎家村的“95后”新农人张珂却和工人们钻进大棚,守着田埂上一个个装着木粉、松塔等基质的黑色塑料袋,做起了施肥、浇水等准备工作。“我们的大姜采用无土栽培,在本地算是超前的,虽然前期投入大,但质量好,能卖高价。”张珂告诉记者。

张珂(左)和同事探讨生姜管理技术。

  张珂毕业于青岛农业大学,2019年,在父母的鼓励下,回到家乡当起了“新农人”。他流转了600多亩土地,建设了姜公生姜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与中国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研发培育优质姜苗,采用无土栽培方式种大姜。

  据张珂介绍,无土栽培的基质能多年使用,与地面脱离接触,从根本上杜绝土传病害,实现化肥、农药的减量化甚至零使用。每袋种植两棵姜苗,如果有一棵或一袋出现问题,不会像大田种植那样影响一大片,将危害降到最低。园区各种设施配套高度智能化、数字化,一个工人能管理10个大棚。

  好姜卖出好价钱。记者采访时,恰好姜公生姜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正在出售姜种,每斤12元,而市面上的大田姜是每斤7元。“每年秋季大姜上市后,我们都将成品姜和姜种分别储存到恒温库里,第二年春天再卖,今年成品姜卖到了每斤10元左右,主要销往上海等大城市。”张珂说。

张珂引进的姜酒生产线。

  在大力发展生姜产业的同时,张珂还注重以文化振兴促进产业振兴,助力生姜产业再升级。借助姜太公始封之地这一历史文化光环,注册了“太公姜”商标,引进了姜酒、姜糖等生产线,大大提高了昌乐大姜的知名度和附加值。

  记者眼前的张珂,手上长出了老茧,脚下沾着尘土,全然没有年轻人的时尚和光鲜,但说起大姜产业来,他讲得头头是道、激情迸发,“乡村振兴给我们年轻人回乡创业提供了好机遇,我有信心把大姜产业持续做大做强!”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希明/文图 

责任编辑:庞珂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