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光伏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峡山区岞山街道创新光伏发展模式实现富民强村

潍坊新闻网 2023-03-23 08:53:00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宽阔笔直的村中大街最近变了模样,原本是空地的大街两侧架竖起了钢结构框架,上面架起了光伏板,初春的阳光打在宝石蓝色的光伏板上,流淌出熠熠光彩,锦缎般向远处延展,成为村庄一道别样的风景,间或有人徜徉其中,摆姿拍照打卡……这是近日记者在峡山区岞山街道多个村庄看到的“乡村新景”。

颜家庄村南北500米长的主街已搭起钢架构。

  去年以来,岞山街道紧抓峡山区全国整县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区县机遇,抢跑新能源赛道,大力推进辖区46个村“光伏入村”,争做“分布式光伏示范街道”,助力绿色低碳乡村振兴。

  光伏入村,集体村民“钱景”看好

  行走在岞山村中,两纵两横四条主街的“光伏街”已基本成型,特别是在长达800多米的前街,道路两侧的光伏板已全部安装完成,其他三条街施工人员正在加紧最后的施工,工作人员说,全村整个工程需要安装约8415块光伏板,安装总长度2300多米。这批光伏板有望在四月中旬实现并网发电,届时岞山村也将成为光伏项目建设的省级示范村。

  岞山村党总支书记王则辉对记者说,去年秋天,他们从街道上获知了要搞分布式光伏的消息,一番讨论,支部一班人都觉得这是个不容错过的好项目、好机会,于是主动请缨在岞山村先期试点建设。由党支部引领推动,村里成立专班,书记靠上抓,克服严寒天气、物料不畅、疫情影响等多重困难,当年腊月开工建设,目前进展顺利。

  据了解,岞山村整个光伏项目建设,由开发企业出资,不用村里掏一分钱,八千多块光伏板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约25万元,这些收入除保障集体公共开支外,计划每年拿出15万元左右用于村级公益事业。

  而在更多的村,村民则选择出租屋顶,由企业出资安装光伏板,每年支付给村民租赁费,签订25年租赁合同。目前,岞山街道初步规划在屋顶安装光伏的村民有400多户,一户村民在屋顶安装光伏每年可以收入2000多元。除了村庄外,部分企业也利用厂房屋顶安装光伏板,增加经济效益。

  据介绍,通过实施整县分布式光伏项目,每年可为岞山街道各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110万元,增加农户收入近120万元。

  “不增加占地的分布式光伏”全国领先

  “光伏进村”的,不仅有岞山村,同属岞山街道的颜家庄村、日戈庄村、南杨家庄村、卢家庄子村、盘马埠村、高家庄村等29个村,光伏建设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施工人员正在紧张施工中。

  峡山区是2021年9月份国家能源局公布的首批676个整县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区县之一。岞山街道作为峡山区的开发试点街道之一,目前正在利用岞山村等29个村开展光伏村建设,并将着力打造分布式光伏示范街道、分布式光伏示范村等一批样板,助力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岞山街道办事处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从2022年7月起步,目前推进顺利,计划2023年5月份全部完成建设并投产发电。在推进过程中,创新出了光伏合作发展“岞山”模式,即国企与地方合作,由村庄提供道路、广场、空闲宅基地、沟渠等资源,国企出资建设并每年支付租金。这种光伏合作建设模式,不增加占用土地资源,是分布式光伏行业的一种创新模式,属全国领先。利用空闲宅基地,上面铺设光伏板,下面改造成停车位,既实现了经济效益,又解决了村民停车问题。

  施工方山东汇邦电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嘉华表示,到目前为止,岞山街道已安装完成光伏板2万余块11兆瓦,在峡山区各街道光伏推进中速度最快。该项目也有望成为全国676个区县整县分布式项目中第一个完成的示范项目,在全国范围内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阳光机遇”带来更多灿烂机会

  “光伏村”的建设,不但为村集体经济带来可观收益,还成为村里的一道别样景观。通过网络新媒体的自发宣传,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打卡”拍照,许多省市区也纷纷组团前来参观学习。

  “光伏村”的建设,正在催生更多“光伏+”的可能。目前岞山街道多个村庄借“光伏入村”契机,开拓思路,谋划盘活闲置资源,充分利用村内硬化道路、空闲房屋、休闲广场等资源,安装光伏板。动作最快的岞山村,则在考虑采取农光互补等复合型开发模式,探索光伏与养殖、种植相结合,打造“光伏+花卉”“光伏+果蔬”“光伏+中草药”等项目,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据测算,岞山街道整县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完成后,每年可发电591万千瓦时,年节约标准煤约2044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211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156吨,将有力推动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助力地方空气质量提升,对助力峡山区建设自然生态区、创建“双碳”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窦浩智/文图

  通讯员 : 于海洋

责任编辑:聂臻臻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