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刻在百姓心坎上
潍坊晚报 2023-03-25 15:39:51
王伯祥(左)离任寿光县委书记后,回寿光看望乡亲。
王伯祥认为,县委书记就是全县上百万人的一个标杆,与他搭档的县委办公室主任张桂昌动情地说:“五年多的时间里,我亲眼目睹了伯祥书记是怎样凭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和责任,凭着对老百姓的无限深情,凭着敢为人先的大智大勇,带领全县人民打响了寿光历史上著名的史诗般的三大战役,让一个原本贫穷的寿光迅速崛起,让政绩刻在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回回让出新车 不给坏风气开口子
王伯祥作为县委书记,他的“坐驾”先后是双排客货两用车、北京帆布吉普车、北京213吉普车、上海牌轿车、老式伏尔加轿车,且多数都不是新购的。
1987年夏天,县委第一次购进一辆普通桑塔纳轿车。王伯祥不坐,他指定让副县长王明新坐。王明新不接受。王伯祥说:“你抓工业,整天跟外界打交道,代表着咱寿光的形象,咱可要把金贴在脸上啊!”王明新坐着新车到济南、去北京,联系成了许多大项目,为全县工业崛起立了大功。
1988年,县委又新添了一辆皇冠轿车,王伯祥把车派给了副书记,理由是:“副书记陪同上级领导这里参观、那里视察,要是车不好,今日路上抛锚,明日地里趴窝,丢了面子是个事儿,耽误了工作更是个事儿。我需要用车就跟你借。”副书记说不过王伯祥,只好从命。
1989年,县物资公司购进了6辆豪华皇冠轿车,每辆售价30多万元。一些同志建议县委买几辆,王伯祥行使了否决权。
虽然当时社会上一度出现用车攀比现象,寿光却“纹丝不动”,奢靡之风不刹自灭。寿光百姓说,这是“伯祥效应”。王伯祥曾对上级媒体来采访的记者表白自己的心迹:“我是担心坏风气一开,不好收拾。就跟河口子一样,一开了,就不好堵。”
一辆130客货两用车装满了全部家当
1991年10月,王伯祥升任潍坊市副市长,家也要搬到潍坊市去。这是他第三次搬家。
第一次搬家是从老家农村搬到道口乡驻地。那是1980年,王伯祥由县委农工部长调任道口乡任党委书记。搬家那天,道口乡政府派了一辆130客货两用车,车前棚坐着妻子侯爱英和三个孩子,后厢拉着千余斤小麦,还有一套旧式桌椅和零碎家具。
三年后,王伯祥升任县委副书记,1983年8月28日,他的家从道口乡搬到寿光县城。除了三年前那堆破旧不堪的家具,新添的只有三件新家具——三张床。这三张床是老父亲送的,老父亲见孙子、孙女都大了,该分床了,就伐了家里的梧桐树,找木匠打了床。木料用完了,老人就用高粱秆一根根地勒出了三个“床板”。即使这样,130汽车也没装满。
往潍坊搬家是第三次搬家,这天,寿光派了一辆130客货两用车,一车就装完了王伯祥全部的家当:前棚坐着妻子和三个孩子,车厢拉着水桶、锅灶、风箱,几百斤玉米、千余斤小麦,一套旧式桌椅和零碎家具,当年老父亲做的桐木床床沿已经变黑。潍坊市政府派来的一辆货车没东西可拉,干脆装上了院子里没烧完的蜂窝煤和引火用的柴火。
说要住楼房却屡屡食言 县委书记“跟不上时代”
去过王伯祥家的人,都说他“跟不上时代”。任寿光县委副书记、书记8年间,王伯祥一家五口人始终住在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四间旧平房里。
王伯祥在全县大会上讲:“财政收入不到两亿元,我绝不住楼房。”等过了两亿,他却绝口不提住楼房的事。就连他父母住的普通农家小院,与已富起来的寿光农民相比,也显得格格不入。二老睡土炕,用锅灶、破三屉桌、旧沙发。王伯祥每每念及此,都不由长叹:“我是一个不孝之子……”
1987年10月4日,寿北开发刚刚拉开帷幕,王伯祥要去北大洼的前一天,他10岁的小儿子左臂骨折住进医院。王伯祥不由得一阵心酸。由于平时早出晚归,孩子们小的时候甚至不认识他。临走前,王伯祥拿出50元钱给妻子侯爱英:“我不去医院了,一定给孩子买点苹果吃。”
妻子知道丈夫忙,每天早出晚归,见不上孩子,经常半夜回来,想孩子了,就拉开电灯,一个个看。
百姓书记映初心 伯祥精神留民心
离开寿光去潍坊时,送行的人群中,终于有人控制不住:“伯祥书记,咱寿光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当也比你多呀!”
王伯祥一笑:“这不很好嘛!”
握手送别的刹那,许多送行者突然泪水奔涌,呜呜地哭出了声……
“伯祥书记”离开了寿光,留下的,是3.3万个年均收入两万元的蔬菜大棚,120万亩棉田、盐田、虾池,4850多家企业,已成万元户、十万元户、百万元户的全县70%的群众……
2009年6月3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已经66岁的王伯祥说:“群众对我的感情,其实蕴含着对我们党的感情;老百姓感谢的不是我个人,而是称赞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我们党的伟大,感受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价值。”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党中央、国务院对100名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员进行了表彰,王伯祥作为其中一员,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开放奖章,并获评“打造寿光蔬菜品牌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典型代表”。12月20日,王伯祥载誉归来,他说:“改革开放后,最大的变化是大多数人富起来了,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农民今天的日子。农民不光有饭吃,还有钱花,这个变化为什么较早地在寿光实现了?那是因为寿光人民主动地自己找路子。改革开放的最大意义,不是让别人给你找路子,而是要自己找适合自己的路子。”
在王伯祥精神的感召下,寿光市历任领导班子双手接过“接力棒”,抖擞精神再出发。
如今的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中国海盐之都”,是中央确定的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18个重大典型之一,也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集中宣传和推广典型、“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全国3个典型采访县市之一,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2018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肯定“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2022年,寿光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首次跻身“千亿俱乐部”,外贸进出口总量突破500亿元,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170家,25家企业纳税过亿元,上市过会企业8家,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578亿元,是全省存款最多的县(市),从一粒种子到一盘菜的蔬菜产业体系建设典型经验入选“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群众满意度调查中位居全省第二位、全市第一位,连续三年以全省前三名的成绩被省政府确定为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王伯祥给寿光人民留下一座座搬不走的金山银山,“伯祥精神”成为一笔享用不尽的宝贵财富。赤子之心,大地为鉴!
本期图片由尹莉莉提供
本期参考资料:《伯祥书记》《大地为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