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不休 活跃诗坛(四)
潍坊晚报 2023-04-10 14:18:20
带有上海部分诗人签名的《上海诗人》(创刊号)
田永昌夫妻新婚时在上海南京东路新华书店为读者签名售书。
上海诗人团赴江苏采风。
2004年,田永昌退休了,人却没闲着,开始了“忙碌”的新生活。他与上海的新老诗人、老报人开始创办《上海诗人》报纸,还编辑出版了“上海诗人丛书”,推出了不少佳作及新诗人。他参加了不少文学笔会,与中外诗人座谈交流,在各种诗坛活动中活跃着,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退休参创《上海诗人》 编辑出版“诗人丛书”
2004年,田永昌从《文学报》副总编辑的岗位上退休。时间瞬间宽裕,身体依旧硬朗。田永昌开始了新的生活。旅游、收藏、摄影、养花、读书、写作……“胸中万卷风雷动,无端直奔笔下来。”用他自己的诗句表达:“写诗的人永不言老,诗在身边的日子真好!”
然而,有一件事,田永昌与上海的新老诗人多年来萦绕脑海,挥之不去。这就是: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作为曾经的一个诗歌重镇,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却没有一份专业的诗歌报刊,这不能不说是沪上诗坛的缺失和遗憾。他们在交流中产生一个强烈愿望:上海的诗歌队伍,“应该有一个发挥其特有的精神文明建设作用的舞台。盛世修志,盛世也要‘修’诗”。于是,季振邦、田永昌、朱金晨等人登高一呼,立刻响应者众。他们开始创办《上海诗人》报纸,为上海的诗人及诗歌爱好者提供一个发表作品的平台,为诗人的创作成果留下墨香的脚印。创办过程中琐事较多,从向市新闻出版局申请刊号、给市作协党组写报告,到联系办公地址、签订印刷合同等等。田永昌他们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他回忆道:“为了《上海诗人》,上海的诗人们真的是非常努力。”2004年8月1日,大气美观、内容丰富的《上海诗人》报与读者见面了。季振邦任总编,田永昌、朱金晨任副总编。报纸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发表了许多诗歌佳作,推出了不少杰出诗人,及时传播了上海和全国及国外诗坛、诗人信息,及时评论诗坛诗作,辟出专版发表诗歌理论文章,鼓励和发表诗人涉猎其他文学艺术领域的创新成果等等,团结、凝聚了一大批诗人和读者。
与此同时,他们还编辑出版了《上海诗人丛书》,特别是发现了一批名不见经传的优秀作者。“他们的职业不同,年龄各异,人生的一个感情指向却是共同的,热爱诗歌……现在我们还不能说他们已经成功,然而无疑,已然可以看到这些‘新星’发出光芒,这光芒或有强有弱,有长有短,但都不乏可圈可点之处。”(季振邦语)在筹备《海上心声——九诗人诗歌朗诵会》时,田永昌与季振邦、朱金晨一起,动脑子,想点子,花时间,齐心协力来做这项工作。因为季、朱二人尚未退休,田永昌便主动承担了许多要办的事情,全是义务劳动,分文不取。
2007年,在上海市作协副主席赵丽宏的关心下,《上海诗人》报改为《上海诗人》杂志,由民办升格为官办,经费有了保障,还对刊发作品予以付酬。由于公开发行,读者面相继扩大。有一年,田永昌在海口新华书店看到新出版的《上海诗人》杂志,竟有他乡遇故知之感。
参加文学笔会 中外诗人交流
上海与江苏是近邻,两地来往密切,文化交流频繁。诗人们更是不甘落后,相互学习,加强联系。2000年,江苏创办《扬子江诗刊》时,田永昌就与同事专程去采访了亲自谋划和支持刊物出版的江苏省委副书记顾浩,为他写过长篇报告文学。2004年,在江苏作协的邀请下,田永昌与黎焕颐、宁宇、宫玺、姜金城、季振邦、朱金晨等上海诗人,赴江苏参加芒蒿节,感受芒蒿丰收时的壮观景象与当地百姓收获时的喜悦心情。大家在浩浩长江中的江心亭上,边品茶,边吟诗。又去秦淮河、夫子庙游览,玩味六朝古都韵味,畅叙诗艺友情。体验生活,观景畅谈。
上世纪60年代末,田永昌随东海舰队领导机关迁入浙江,成为浙江文学界重要创作人才。1980年,在浙江省第二次文代会上,田永昌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浙江分会(浙江省作协)常务理事,当年即率浙江诗人访问团到上海参观交流。后来转业到上海,又成为上海作协的理事。有了这一便利条件,他在退休之后,为浙江、上海两地诗人的交往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2004年,上海诗人组团到文学大师茅盾的故乡乌镇、海宁徐志摩故居等地参观。2006年,由季振邦、田永昌与朱金晨带队,上海市作协诗歌委员会组团到浙江访问,浙江作协专门安排著名诗人董培伦陪同。两地诗人就诗人与时代、诗人与生活、诗人与爱情等多个话题展开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诗人只有相互包容,相互学习,才能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是对外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不仅吸引外国企业前来投资经商,而且外国文化界人士也来参观交流,其中就包括诗人作家。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田永昌参加过美国、俄罗斯、巴基斯坦、韩国、缅甸、爱尔兰、尼泊尔、日本、马其顿、塞尔维亚、约旦、印度、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的诗人作家到沪访问时的座谈会。他还邀请瑞典作家代表团,参加上海写作计划的英国、法国等作家,日本作家代表团等,到家中参观做客,结识了一批外国诗人朋友,互相交流诗歌创作体会,开阔了诗歌创作视野。
其中与约旦、尼泊尔诗人作家代表团座谈,给田永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约旦代表团中,有一位易卜拉欣·穆斯里哈·苏沃伊尔的团员,因与田永昌是同行,既是记者,又是诗人,两人一见如故,十分投缘,相互赠送了诗集。易卜拉欣还说要为田永昌写个专访,发表在他们国家的报纸上。在接待尼泊尔诗人作家代表团时,有位叫乌沙·舍尔昌的团员,回国后还给田永昌发来电子邮件,遗憾的是他不懂尼泊尔文,看不懂,也无法回复,只能默默地在心里谢谢那位朋友。
另外,田永昌还多次参加世界各地华人文学社团和港台诗人的交流活动。与许福吉、洛夫、痖弦、席慕蓉、杜国清、向明、傅天虹、路羽等相交甚欢。
诗人喜结良缘 新婚签名售书
田永昌是一位诗人。诗人自有诗人的浪漫。1994年2月,田永昌与栗玲喜结良缘。二人在南京东路新华书店举行《让我们与爱同行——田永昌栗玲新婚签名售书》活动。由书店经理陈木林和梁爱玲担任证婚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凌云、方雨桦主持。
工作人员协助新婚夫妇向读者分发喜糖,书店里播放电台《午夜星河》录制的田永昌写的爱情诗。他和夫人在甜蜜喜庆气氛中,在各自刚出版的《飘出心灵的歌声》和《寻找自己的世界》书上为读者签名。臧克家和李瑛特意写来贺诗。上海《青年报》在头版头条以《顾客抢喜糖,情侣争买书——本市首次签名售书婚礼在“南东”举行》发了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