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人大“昌通四海”聚侨力同频共振促发展
潍坊新闻网 2023-04-20 08:50:06
昌邑是近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山东省华侨最多的县市之一,拥有海外华侨2万多人,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昌邑市人大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核心,围绕“凝聚侨心聚侨力、同频共振促发展”主题,全力打造“昌通四海”侨务工作品牌。全国人大华侨委、省人大常委会等省部级领导先后来昌调研指导侨务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
激活“四个一”,在服务群众中关注“侨”声音
昌邑市人大高度重视侨务工作,民侨外委聚焦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贴心人”工作定位,坚持“以侨为本、为侨服务”宗旨,指导激活一库、一站、一家、一活动“四个一”服务载体,以实际行动爱侨、暖侨、呼侨。一库,即设立海外联络委员会,建立华侨华人、归侨侨眷重点人员数据库,构建与海外侨领、知名侨眷常态化联系网络。一站,即设立11处“为侨法律服务站”,全面做好侨法宣传、归侨侨眷法律咨询援助、涉侨案件调解等工作,切实维护好侨胞侨眷合法权益。一家,即建设12个“侨胞之家”,设立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书法绘画创作展览室等功能场所,常态化组织开展理论读书班、侨法讲座、健康体检等活动,打造广大侨胞联络联谊温馨家园。一活动,即积极开展“海外华侨华人回乡行”系列活动,定期拜访港澳台和海外知名人士,诚邀广大华侨回乡考察调研。近年来,先后成功举办“侨心向党·同心筑梦”书画作品展、“喜迎二十大·侨心向未来”华侨文化剪纸作品展、潍坊市侨商昌邑行、侨界“双招双引”推介会等活动20多次,开展“筑梦侨乡、艺路同行”公益课堂17次,讲好昌邑侨乡故事,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进一步激发华侨侨眷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担当和情怀。
建设“三阵地”,在文化交流中展现“侨”风貌
清末民初,昌邑人上北洋、下南洋、走西洋,把昌邑茧绸带出国门、销往世界,昌邑成为近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昌邑绸商遍布海外、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回哺家乡,长期积淀形成了特有且珍贵的昌邑侨文化。面对多年来侨文化有历史、有传承却无载体、无呈现问题,昌邑市创新方式、探索路径,形成以场馆建设为基础,以现场教学、宣传推介为延伸的侨文化挖掘利用“昌邑模式”。一是建设侨文化展示“主阵地”。创新“政府投资+资本注入+向上争取”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整合利用各类资金5亿元,建成以潍坊侨使馆为核心,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柳疃丝绸博物馆、姜泊五大功陈列馆等20个侨文化展馆为支撑的“1+20”侨文化基地,实现阵地建设的从无到有、由散到合,打造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县级侨文化展示平台。其中,建于昌邑的潍坊侨史馆是全省首家侨务主题展馆,设侨胞之家、侨史厅、侨乡厅三大板块,收集展示藏品2000多件,系统生动展示潍坊及昌邑侨乡文化,成为全省侨乡文化阵地建设的示范标杆。联合华侨大学开展“侨乡海上丝绸之路(昌邑)文化研究”项目,创建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1处、山东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3处,潍坊侨史馆荣获“山东省中华文化传承基地”称号。二是搭建侨文化现场教学“新载体”。把“1+20”基地作为展现侨文化的窗口、联系在外华侨华人的纽带,广泛开展现场教学,2000多名侨界群众在展馆重拾记忆、引发共鸣。很多华侨动情地说道,展馆里面有他们的回忆、寄托和乡愁,是家乡人民送给他们的最好礼物。同时,坚持以“侨”化人、以“侨”育人,把侨文化基地作为爱国教育的重要平台,组织机关干部、中小学生、党员群众走进展厅,累计20多万人次近距离感受以“爱国爱乡、敢闯敢拼、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核心的华侨精神,凝聚共识、激发斗志、汇聚力量。三是叫响侨文化宣传推介“最强音”。围绕改变侨文化社会知晓度低现状,构建“一书一片一栏目多活动”宣传体系,全方位推介侨文化。一书,即在出版《下南洋》《天之涯海之角》《大绸商》三本记录华侨奋斗史的书籍同时,汇编出版《昌邑侨界风采录》一书,引起较好反响。一片,即拍摄《百年赤子心 启航新征程》宣传短片,播放量达到6万多人次,让更多的人了解昌邑侨乡文化。一栏目,即设立“赤子侨心”广播栏目,宣传昌邑华侨爱国心、奋斗史、家乡情,已播出200多期。多活动,即组织开展“镌刻记忆 致敬祖国”影像图片展、“侨心向党 同心筑梦”书画作品展等一系列活动,让侨文化有声有色、深入人心。
实施“三行动”,在推动发展中贡献“侨”力量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融合、互促、共赢”理念,“双招双引”和经济发展中打好“侨”牌,在公益事业中贡献“侨”心,在乡村振兴中彰显“侨”力,着力把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爱国爱乡之情转化为投身家乡发展的实际行动。一是在“双招双引”和经济发展中打好“侨”牌。搭建服务新侨回乡创业发展的合作交流平台,建成新侨创业工作基地11处,服务创业企业26家,华晨集团、青阜农业综合体等4家单位被授予潍坊市新侨创新创业联盟实践基地。目前,昌邑籍侨胞侨眷回乡投资项目达到14个、总投资20多亿元。其中,留学归国人员时岐亭,在做好传统纺织产业的基础上,带领华晨集团率先求变再创业,建设包含品牌展示、手绘创意、服装及花型设计、数据采集、研发试制、市场运营6大板块的“文创工坊”项目,成为纺织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新样板。昌邑市人大代表、归侨、潍坊市英创上润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川成功搭建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创新贸易渠道,将国内30多家企业的产品远销欧洲,年贸易额达20多亿元。还建设废旧农膜回收项目,年再生利用废旧农膜3500多吨,为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做出积极贡献。二是在公益事业中贡献“侨”心。坚持党建引领、多方参与,探索构建“侨联+侨胞+侨星”公益事业新模式,组织开展系列活动200余次,为广大侨界人士扶危济困、奉献爱心、回馈社会搭建了重要平台。举办“回馈桑梓·敬老助学”侨乡爱心义拍慈善活动,筹得善款300余万元。全市侨胞侨眷捐资500余万元设立“鸿启奖学金”“陈氏奖学金”“树仁爱心基金”等各类奖助学金、扶贫助困基金7个,目前已有2000余名学生得到资助。疫情防控期间,海外侨团侨胞和归侨侨眷捐款捐物300多万元。一项项活动、一组组数据,擦亮了昌邑侨界公益品牌,展示了侨界人士崇高品格。三是在乡村振兴中彰显“侨”力。打造侨兴乡村工作基地,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先后建成以智峰食品、西红柿小镇为代表的华侨扶智工作基地7处,带动周边3万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深入挖掘整合侨文化资源,规划“百年侨乡之旅”“丝路探源之旅”“侨乡文化之旅”“侨企风采之旅”4条精品路线,有力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潍坊市人大代表、山东省侨商协会常务副会长、潍坊市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孙健回乡建设的潍水田园综合体项目,入选省第一批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全国归侨侨眷代表陈江波立足乡村振兴,创立山东敬姜恒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生姜全产业链技术研发、科研成果转化和大数据服务,有力带动了昌邑大姜等系列农产品向规模化种植、精细化加工、网络化销售发展,“昌邑大姜”获评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达到35亿元,生姜种植区被认定为国家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通讯员: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