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槐花又开
潍坊日报 2023-05-12 14:18:27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常方方 摄
时光飞逝,觉不着立夏了!这预示着春花烂漫的季节已经随风而去,酷热难耐的夏季开始慢慢向我们走来。展现在面前的,将是一片葱茏茂盛的世界。借着明媚的阳光,万物开始迅猛地生长。
忽然想到泰戈尔的一句诗:“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原来我还有些疑惑,夏天哪还有花?白居易曾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应该是描写春夏之交,比较经典的一句古诗词。实际上,在四月份的时候大部分花都已经凋谢了,但是高山古寺中的桃花,因为海拔高气温低,才刚刚盛开。有人可能会说,槐花这不开得正艳吗?漫山遍野的槐花正在芬芳吐艳,花香四溢,引得蜜蜂来争相采蜜,哪能说是芳菲尽呢?槐花不是花?
现在大部分人把“洋槐花”普遍称之为“槐花”,其实这不严谨。“槐花”,原来指的是那能产槐米的“笨槐”,也就是咱们的传统树种老槐树。它的花小且呈米黄色,确实是开在炎热的夏天。但它的花实在不算美,几乎不能称之为花,我们习惯称之为“槐米”。反而,这漫山遍野的洋槐花,一串串,一树树,花瓣呈乳白色,花蒂呈红褐色,整朵花看起来虽然不算大,但细看像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带着略微的红心,非常漂亮。
既然把它称之为“洋槐”,那显然就是漂洋过海从国外引进过来的物种。据了解,在19世纪末洋槐才被引入到我国。这种树属于暖温带树种,喜光,幼树苗耐阴,能适应酸性土、钙质土及盐碱土,缺点是不耐涝。难怪在我们沂蒙山区的石灰岩地带,几乎看不到其他树种。在我的老家除了洋槐还是洋槐。每每到了这个季节,抬眼望去,满目苍白,空气中弥漫着丝丝甜甜的洋槐花味。因为它在我们那里太过普遍,在我小时候的意识里,就感觉它是古老树种,嘴里喊着“洋槐花”,却不知道它还真是“洋玩意儿”。
算下来,这种树传进国内种植也没多长时间,那人家唐代诗人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就对了。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洋槐花,因为它不仅看起来漂亮,还能充饥。在山上拾柴火,或者割羊草,肚子饿了,踩着树枝子,把那成串的洋槐花撸下来,直接塞进嘴里,大口咀嚼,那滋味,真是又甜又香。但洋槐树枝上布满了针刺,越是小树,刺越多,一不小心就会被它扎伤手指。大的自己咬牙拔出来,扎进肉里的“刺头”,只能跑回家让母亲用缝衣针挑出来。因为洋槐花是人和动物的美食,所以它才长出这些针刺来进行自我保护。那时候,大人们往往都是用一根长棍子,绑上镰刀,把大洋槐树上开满花的小树枝采下来,然后把花撸在簸箕或者筐里,拿回家去用水淘洗干净,放入一些豆面,或者白面、地瓜面,然后拌匀放进锅盖垫上蒸熟吃,这叫“蒸洋槐花菜”,也可以掺点白面做成粥,掺点地瓜面蒸窝窝头,还可以用洋槐花煎鸡蛋吃。
在那个年代,每到这个“青黄不接”的季节,若再遇上干旱少雨,人们经常填不饱肚子。这时,洋槐花就当仁不让,充当了人们的食粮。就连凋谢的洋槐花,也被人们弄回家去,当饲料喂猪。
洋槐花,虽然不如牡丹、月季那样艳丽,但它的花朵是那么恬静、淡雅,给人们带来一份宁静,让人忘却尘世的喧嚣,沉醉在花香中。
等到上学了,我才知道洋槐树还有个名字叫“刺槐树”。这种树,我个人感觉除了花好看,其他都不好看。树干长得歪瓜裂枣,树皮呈黑褐色,有些老树直接就变成黑色,年代久远的树干上还会长树瘤子,树皮皲裂,沟壑纵横,看起来真的挺丑。我们形容一个人脸上皱纹多,就会说:“你看你那张洋槐树皮脸!”
小时候拾柴,特别喜欢拾那些干洋槐树枝,因为洋槐树木质硬,当柴火耐烧火旺。现在才知道,它还耐腐蚀,密度高,是做渔船的好材料。我们村附近长得好的大洋槐树,后来基本被胶东渔民买去做木船了。
后来经过一段乡村路段,让我对洋槐花又有了新的认识。路两边的洋槐花如一片皑皑白雪,正争先恐后地怒放着,但其中的一排树竟开满了紫红色的洋槐花。我停下车,用手机拍照后在搜索软件里查找。原来,这叫“红花刺槐”,和普通洋槐花一样,也是一串挨着一串,是那种蝶形紫红色花瓣。我本来就少见多怪,“洋槐花是白的”这一理念,又被破坏了,原来还有“红色洋槐花”呢。
再仔细观察,这开红色花的洋槐树,竟然都没有那令人厌恶的树刺。看来丑陋的洋槐树也转型升级与时俱进,成了美丽的景观树。红花刺槐的花朵呈粉红色或红色,气味芳香,属于观赏植物,但一般不能吃,食用后很可能会肠胃不适或引起过敏反应。看来,我们还真需要注意那些漂亮的伪装。
走过这段路,我深深地被红色洋槐花吸引,它不仅鲜艳美丽,还散发着一种迷人的气息,让我不由自主地停下来,欣赏它的美。在这个生活富足的年代,人们不再以洋槐花为食,也无需提醒人们“红色洋槐花有毒”。这一路的所思所悟,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美好。(张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