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相强国将才奔齐(五)
潍坊晚报 2023-05-14 16:11:08
臧台顶。房师新 供图
晏子使楚(资料图片)
晏婴,东莱夷维(今高密)人,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有“晏子使楚”“二桃杀三士”等历史典故。臧台,位于青州市何官镇境内,相传为齐国贤良臧武仲训练兵马、垦荒屯田、强齐称雄的点将台。台侧有一村庄,庄以台名,曰“臧台村”,臧武仲奔齐的故事在这里广为流传。
出任国相 晏婴临危受命重振国力
晏婴(前578—前500),字仲,谥平,故亦称晏平仲,尊称晏子。父晏弱,齐大夫,称晏桓子。晏婴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为政50余年。以睿智、高操、事功显明,为三朝重臣,一代名相。孔子赞曰:“救民之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也。”
齐景公时,晏婴出任国相,受命于齐国内忧外患之际,为重振国力,长治久安,晏婴力推四项治国方略:一是严吏治,明法度,选贤任能,不私于亲,诛不避贵,赏不避贱。二是薄赋省敛,革除政弊,权有无,均贫富,歉年免征,常情下“耕者十取二焉”。三是“君商渔盐”,力振齐国鱼盐优势,以裕国库,减轻民负。四是弛除严刑苛法,以仁民礼义治政。对景公诸多邪弊劣行,他不仅敢于犯颜直谏,且善于运智讽谏,至于一日三责君,见过则针谏,景公虽昏暴,然对晏婴的忠心劝谏,也不得不纳而有所改。是故,“齐国赖之以安”。
晏婴以厉行节俭著称于世。其出身望族,高居相位,掌一国之政,而“食不重肉,吃脱粟之食”“穿缁布之衣,妾不衣帛”“一狐裘三十载”不换。处闹市,居陋宅,乘敞车,驾驽马,景公恩赐贵裘、重金、华车、豪宅、封邑,皆固辞不受。以自俭洁行,为世垂范,谏君之奢,匡齐靡俗。
晏婴不仅善内政,还善外交,对强邻诸国,敦睦邦交,遂有“之晋”“之鲁”“使楚”“使吴”之邦交活动,使齐国与诸侯维持了50多年的和平局面,又保持了半个世纪的大国地位。晏婴出使大国,不辱国格,机敏善变,从容取胜,并赢得尊重,留下了“晏子使吴”“晏子使楚”等传世佳话。
公元前500年,晏婴去世,景公得耗,跌足大哭道:“夫子舍我而去,还有谁在我耳边进忠言啊!”遗世有《晏子春秋》一书,为战国时期搜集他的言行辑成。
机智善辩 晏子使楚故事流传后世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予?”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臧武仲怀有将才
舍弃防邑而奔齐
据传,臧台系齐国贤良臧武仲训练兵马、垦荒屯田、强齐称雄的点将台。台侧有一村庄,庄以台名,曰“臧台村”。
鲁国大夫臧武仲,有旷世之才,不被重用,他闻齐之名、慕王之贤,夙兴夜寐,奔齐,传为佳话。
史载,臧武仲,姬姓,臧氏,名纥,谥号为“武”,史称臧武仲,是春秋时期鲁国有名的政治人物。他身材矮小却足智多谋,德才兼备,辅佐过鲁成公、鲁襄公。
臧武仲的祖父为臧文仲,父亲为臧宣叔。公元前587年,臧武仲继父为卿,世袭司寇。他运用计谋帮助季武子废除了季武子的长子季孙弥的继承权,立季武子宠爱的季孙悼为季氏家族权力继承人。因此事得罪了季孙弥以及与弥交好的孟孙家族,孟孙氏家族成员向季武子诬告臧武仲阴谋叛乱,因此,臧武仲遭到季孙氏的讨伐,被迫逃往邾国。
后来他回到臧氏家族的封邑——防邑,并在防邑整顿文武之事,然后派使者向鲁君请求保有臧氏的宗祠,为臧氏家族“立后”来确保臧氏家族的权利,即要求鲁君允许他的后代世袭其领地。作为交换条件,臧武仲愿意舍弃防邑,流亡国外。防城位于今天山东省费县境内,在当时距离齐国边境很近,鲁国不能失去这个战略要地。鲁襄公只能同意臧武仲的要求,册立了臧武仲的另一个异母弟臧为作为臧氏家族继承人,继承臧氏家族的宗祧。于是“臧纥致防而奔齐”。臧武仲自己说并不是据地自重来要挟鲁君,但是孔子认为他就是以自己居住地以及建立起来的武备来要挟鲁君。
臧武仲逃到齐国后,齐庄公欣赏他的才能,要封给他田地,可他预料到齐庄公不能长久,便设法拒绝。故后来齐庄公被杀,他没有受到牵连。
臧台为古文化遗址
因臧文仲重修得名
据考,臧台是一处古文化遗址。遗址以商周文化为主,并含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青州市何官镇臧台、东台、西台三村之间。地势略高,西临跃龙河。臧台村压在遗址南部边缘,东台、西台两村压在遗址的西部。遗址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1200米,1979年春发现文化层厚达3米以上。
臧台遗址有臧台、马陵台两个大型夯筑台基。臧台位于臧台村西北,现存台基高15米,呈南高北低三层台阶状,南北长120米,东西宽80米。两台均为三次分层夯筑而成,从断面分析,一为始筑,土质单纯,年代不详;二为整修,时在战国;三为重修,时在汉代。
臧台遗址暴露有灰坑、灰层、墓葬、房基等。在臧台村北,有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灰坑、地层暴露。遗址地面散存大量陶片,出土有龙山文化的陶罐,商周的鬲足、盔形器、素面半瓦当,战国至汉的豆、盆等。在遗址上遍布筒瓦、板瓦、花纹铺地砖等。地面散存陶片时代偏晚,早期陶片多在深沟或地下层发现。据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记载,“臧台”因臧文仲重修此台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