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齐王陵留下故事(七)

潍坊晚报 2023-05-14 16:16:22

二王冢(资料图片)

四王冢远眺

  田齐王陵,位于青州市邵庄镇和益都街道境内,田齐侯剡与田桓公午之墓和齐威王、齐宣王、齐湣王、齐襄王之墓,被当地人称为“二王冢”和“四王冢”。田和墓、齐胡公墓、齐襄公墓均位于邵庄镇境内。规模高大的田齐王陵留下的文化遗产,那些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是齐文化真正的无价之宝。

  田齐王陵横亘数里 被誉为“东方金字塔”

  田齐王陵包括二王冢、四王冢以及附近的几十座小墓冢,是目前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先秦诸侯王陵古墓群,堪称战国王陵的典型代表,被誉为“东方金字塔”。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田齐王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王冢,又称齐王冢,传为田齐侯剡与田桓公午之墓。位于鼎足山上,二墓东西并列,封土底部相连接,高度基本相等。现存封土东西约140米,南北约90米,高约37米。因山就势,气势雄伟。东侧墓址皆在青州界,西侧墓址底部南、东、北三面均在青州界内,西部少许在淄博市境内。1984年山东省文物考古所,对二王冢进行了稽考,认定二王冢是田齐侯剡和田桓公午之墓。

  四王冢,又称四王墓,位于牛山东麓,邵庄镇朱石羊村西北约1公里处。四王冢依山而立,巍峨高大,一基四巅,东西并列,绵延相连。据史书、志书记载,此四墓为战国时期齐国国君齐威王、齐宣王、齐湣王、齐襄王之墓。

  陵台底东西总长789米,南北宽约188米,直径约45米。墓自西向东分别高为29.4米、34米、22米和23米。威王、宣王、湣王、襄王四王,贯穿了战国时期齐国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生产条件尚不发达的时代,建造如此高大封土的墓葬,反映了当时齐国势力之强盛。

  田和墓,位于青州市邵庄镇程家沟南。该墓现存封土东西约190米,南北约80米,高30米左右。2013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齐胡公墓,位于青州市邵庄镇北辛店村南。该墓现存封土南北长56米,东西宽约40米,高约15米。封土为红、黄土相间的夯土堆筑。2013年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齐襄公墓,位于青州市邵庄镇北马村南。现存封土南北长约75米,东西宽约66米,高约9米。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载,墓主人是齐国国君齐襄公。2013年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值得一书的是,中国文化宝库里那些脍炙人口、传唱不衰的成语故事,不乏墓主人们当年的杰作。

  齐襄公承诺“及瓜而代” 出尔反尔丢命

  齐襄公,是齐国第十四位国君,他在位时荒淫无道,最要命的是说话不算话,结果为此丢掉了性命。

  公元前687年,齐国国君齐襄公派了两个大夫连称、管至父,去守卫临淄西北郊的军事重镇——葵丘。葵丘条件不好,生活艰苦,又地处临淄的西北门户,守卫任务艰巨。连称、管至父不太情愿,又不敢违抗命令,因此临行前向齐襄公请示戍守葵丘的期限,问齐襄公到什么时候派人替换他们。当时正在吃西瓜的齐襄公随口说了句:“等明年夏天瓜熟了,我就派人去替换你们。”

  两人来到葵丘,尽职尽责,转眼到了第二年夏季,瓜已经熟了,可来接替他们的连个人影都没有。连称、管至父心生不满,派人以送西瓜为名提醒齐襄公,并旁敲侧击地询问,哪知齐襄公不认账,对送西瓜的人说:“我说的瓜熟时节,不是指今年瓜熟,说的明年瓜熟,再让他们戍守一年吧。”

  消息传到葵丘,连称、管至父十分憎恨齐襄公出尔反尔,便密谋与齐襄公有隙的公子公孙无知,准备弑君篡位。

  公元前686年冬,齐襄公在葵丘附近打猎,夜宿行宫。早有预谋的公孙无知、连称和管至父,经过周密谋划,乘机率军起事,秘密包围了行宫,突然向齐襄公发动袭击。齐襄公措手不及,在慌乱中被军士杀死。

  齐桓公“讳疾忌医”

  病入膏肓一命呜呼

  二王冢之一的墓主人齐桓公田午,是田齐第三代国君,他一个人创造了“一正一负”两个成语。正面的成语是创办了稷下学宫,促成了学术界“百家争鸣”的局面;他创造的负面成语是“讳疾忌医”。

  传说,战国时期的神医扁鹊到了齐国,拜见了齐桓公田午,扁鹊说:“您现在身体有点小毛病,不过不要紧,仅在肌肤纹理之间,不医治恐怕会加重。”田午说:“我没病。”扁鹊离开后,田午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当作自己的功劳!”

  过了几天,扁鹊又去见田午,说:“您的病已经进入肌肉,如不及时治疗,就会更严重。”田午不理睬他。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见到田午说:“国君的病已到了肠胃,不治就进入膏肓。”田午懒得理他。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见到田午扭头就走。田午特意派人问扁鹊。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汤熨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辖的事情了,大夫是没有办法医治的。现在病在骨髓里面,因此我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过了五天,田午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这时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田午于是病死了。

  齐威王受淳于髡规劝

  “一鸣惊人”始有作为

  田齐王陵的四王冢,其中有一座是齐威王墓,他是“一鸣惊人”成语的创造者,也是一位有所作为的君王。

  齐威王是田齐第四代传人,继位国君时,还不是王,和他的父辈一样,只能以侯相称。他贪恋酒色,不思治国,结果弄得天下大乱,外敌入侵,大片国土沦丧,许多大臣不敢规劝。这时齐国大夫淳于髡来见,他给齐王出了一个谜语:“临淄城里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又不鸣,国王可知这是只什么鸟?”齐威王才思敏捷,沉思片刻便道:“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便是后来“一鸣惊人”成语的出处。

  齐威王从此振作精神,励精图治;广开言路,纳谏忠言;改革吏治,惩治腐败;重视人才,兴办教育;加强军备,修复国力。在此后的一系列对外作战中,打垮魏国,战败赵国,收回全部失地,成为战国七雄之强。不仅如此,从齐威王开始,齐国由侯称王,在当时实力都不俗的七国当中敢于称王,足以证明其国力之强盛。

责任编辑:邢敏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