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行·寻迹齐长城——走进诸城 | 活化传承 千年齐长城续写新篇章
潍坊晚报 2023-06-22 09:35:57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6月13日至14日,潍坊日报社“山海行”融媒体大型采访活动走进诸城。在这里,采访团先后到齐长城遗址上茁山段、石河头北山段等地实地探访,并走进茁山齐长城民俗文化馆,以齐长城文化为轴线,细看诸城市如何在创新保护与活化利用中让千年齐长城焕发出蓬勃新活力。
齐长城遗址茁山口子受到精心保护。
长城文化,串起精神根脉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长城不仅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更替和荣辱变迁,也见证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不断碰撞、交流和融合。不论是感官上,还是在民族情感上,人们对长城的感知已不局限于建筑本身。长城更像一条纽带,连接着历史与现在,连接起每一位国人的精神与血脉。
方圆数百里的诸城大地,在春秋时为齐鲁会战的主战场,战国时期是齐楚交兵的边陲重地,齐长城诸城段在当时肩负着军事重任。寻迹齐长城诸城段,采访团一行先后到齐长城遗址上茁山段、石河头北山段实地探访。高温下,暴露的皮肤被骄阳灼得发烫,目睹眼前的景象,却又令人心生平静。历经2000多年岁月洗礼,齐长城蜿蜒于群山之中,守护着一方水土、一方人。
采访团走进皇华镇茁山齐长城民俗文化馆追溯历史。
6月13日,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皇华镇的茁山齐长城民俗文化馆,走进展馆,一幅古色古香的齐长城走势图映入眼帘。齐长城诸城段是齐宣王在位时修建的,分为枳沟、皇华、桃林、桃园四段。
“齐长城遗址在诸城境内全长49.85公里,遗迹有38.52公里。”茁山齐长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晓对齐长城研究颇深,各项数据信手拈来,甚至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两位,“现在,齐长城虽然没有秦长城那样雄伟壮观,但断壁残垣见证了2000多年的沧桑巨变”。
历经千年风蚀,齐长城已融入山间。
创新保护,注入时代之魂
踏遍诸城境内的齐长城遗址,采访团一行发现,齐长城虽隐于山间,其配备的保护措施却十分到位。不仅有专门的石碑“身份证”和沿线界桩,而且每段配有安全直接责任人,身份职务和联系方式清晰地列在一旁的公示牌上。除专门的“监护人”外,还有齐长城视频监控系统,人力与科技齐发力,共同守护着齐长城这一珍贵文化遗产,让齐长城屹立长存。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齐长城保护工作,按人类生产活动对齐长城本体影响程度划分为“红、黄、绿”三个类型,创新实施“红、黄、绿”段保护管理、出台全国首部专门保护早期长城的地方性法规《山东省齐长城保护条例》、在全国首次将长城保护员纳入公益性岗位等措施,破解齐长城遗产传承保护难题,齐长城总体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如今,从国家层面到省、市、区(县),对齐长城的保护都非常重视,诸城在这一方面的经验做法也有不少创新。”李晓说。
今年5月份,诸城市人民检察院联合诸城市文化和旅游局、齐长城沿线四个镇园区、齐长城文化研究中心,在茁山社区齐长城遗址脚下举行了“齐长城文物保护协作工作机制签约仪式”和座谈会。诸城市人民检察院与各协作单位签署了《诸城市齐长城文物保护协作工作机制》,明确了各协作成员单位协作的具体内容,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司法保障、社会参与的齐长城保护体系。
行走诸城,瞻仰齐长城历史古迹,仿佛打开了一座尘封已久的千年文化古窟。可喜的是,这一沉积千年的文化遗产,正被后人小心捧起,精心修缮打理,并在传承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齐长城遗址石河头北山段向西延伸到磊石山。
沿线非遗,连成璀璨星河
齐长城沿线除了自然风光和文物遗产外,还诞生了缤纷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时代变迁的见证,又是珍贵的文化资源。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听过诸城派古琴演奏的人,定然觉得白居易所言不虚。诸城派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拨弦乐器之一,是中国最古老、最具有生命力的民间艺术形式,其文化内涵已然超出音乐范畴。早在2003年,诸城派古琴就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诸城,不仅古琴能入选非遗,美食也可以。烧肉在诸城也叫烤烧肉,又称诸城烧烤。诸城烧烤产生于什么时间,史书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从1967年出土于原诸城县前凉台村的东汉汉阳太守孙琮墓内13块凉台汉画像石可以看出,在东汉时,诸城一带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烧烤制作工艺,算来已有近2000年历史。到了现代,诸城烧烤被进一步发扬光大,在2006年申报为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走在诸城市的大街上,记者打开手机地图搜索“烧肉”二字,在4公里内找到近130家店铺,诸城人的“烧肉狂热”可见一斑。如今,诸城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烧肉,每逢佳节都会制作烧肉来招待客人。可以说,烧肉已成为诸城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守护好齐长城遗址,讲好齐长城故事,活化传承是对齐长城最好的保护。古城墙边,诸城正以崭新姿态为齐长城文化不断增添着新内涵、新光彩。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元超 宋玉璐 /文 巩建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