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神奇吗?
潍坊新闻网 2023-06-24 16:27:00
在人们的印象中,生了重病就应该补充人血白蛋白,认为可以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其实,并不然!
白蛋白的本来面目
白蛋白其实就是一种蛋白质,由肝脏合成,在血浆总蛋白质中占40%-60%,其主要生理功能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和解毒等。
白蛋白的适应症
国内批准适应症:用于血容量不足(如失血创伤、烧伤引起的休克)的紧急治疗,经晶体扩容后仍不能维持有效血容量或伴低白蛋白血症的情况下使用;用于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用于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用于治疗显著的低白蛋白血症(<30g/L);用于预防低白蛋白血症;用于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用于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用于心肺复苏分流术、特殊类型血液透析、血浆置换的辅助治疗。
不同规格人血白蛋白的特点
目前,临床上有3种规格的人血白蛋白。5%人血白蛋白为等渗胶体液,不削减组织间液,主要用于非水肿低白蛋白血症患者。20%和25%是高渗性白蛋白,扩大血容量的同时削减组织间液量,有效缓解组织器官的水肿,适合用于伴有水肿的低白蛋白血症患者。
人血白蛋白认识上的误区
1. 营养支持
人体对白蛋白的利用率很低。输入白蛋白后,人体需要先将白蛋白降解成氨基酸才能利用。然而,白蛋白的降解半衰期约为21天,所以当日输入的白蛋白并不能直接发挥营养作用。此外,白蛋白所含氨基酸的种类并不全面,缺乏色氨酸等合成其他蛋白质的氨基酸。这么看来,白蛋白的营养价值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营养不良的根本原因是机体氮和热量摄取不足或利用障碍。所以,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应该提供足量、合理搭配的能量(脂肪乳剂与葡萄糖)和营养底物(平衡型氨基酸制剂)。且人血白蛋白价格昂贵,无论是从营养学还是经济学角度出发,人血白蛋白均不宜作为营养支持。
2. 促进伤口愈合
严重创伤或手术会引起白蛋白流失增加或合成不足。有些医师或患者认为,补充白蛋白可提高胶体渗透压,减少术后发生水肿,促进伤口愈合。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输注白蛋白仅仅临时升高患者血清白蛋白,对原发病的治疗并无益处;相反,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输注的人血白蛋白可能会渗漏到组织间隙,加重患者组织水肿。此外,术后白蛋白的适度下降可以刺激机体对白蛋白的合成,对于机体的恢复是有利的,输注外源性白蛋白反而会抑制肝脏对白蛋白的合成。
3. 改善贫血
贫血的主要表现为红细胞数目的减少和血红蛋白含量的降低。按照中国的指南,在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血红蛋白低于110g/L、孕妇血红蛋白低于100g/L就诊断为贫血。
对于贫血的治疗,首先要查明病因。通常情况下,贫血只是一个症状,不是单一疾病。因此,需要确定病因后,才能治疗。急性大量失血应积极止血,同时输注红细胞纠正贫血。营养性贫血,可以通过补充缺乏的营养元素进行治疗,如缺铁性贫血,补充铁剂;巨幼细胞性贫血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
可以明确的是,贫血患者缺乏的是血红蛋白,而不是白蛋白。这时,补充白蛋白对改善血红蛋白并无益处。重要的是说明书中明确指出,严重贫血是人血白蛋白的禁忌症。
总结
目前,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存在用药指征不明确,禁忌症用药等不合理用药情况。由于国内尚未出台人血白蛋白使用的相关指南,而我国说明书的适应症太过宽泛,使得白蛋白在临床中的应用相对随意。因此,本科普面向医师和患者,以期纠正对人血白蛋白使用的错误观念,最终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潍坊市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科 徐焕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