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悦诚评 | 人间风味皆有情

潍坊晚报 2023-06-26 09:50:39

人间风味皆有情

□李风玲

  近日,读完了葛亮的长篇小说《燕食记》。这是一本40多万字的大部头,藉由“美食”这一线索,串联起了一个个既具有烟火气又波澜壮阔的故事。在看似一盘一盏、一勺一碗的微不足道中,演绎的却是一段段跌宕起伏的人间大戏。一食一风味,字字皆有情。每一道食物的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都含着一份情感。每一个故事,都是因食而生;每一份情感,又都因食而重。

  长篇小说《燕食记》

  一炉莲蓉月饼,烘烤出如父如子的师徒恩。《燕食记》是双男主:师傅荣贻生,徒弟陈五举。全书共十六章,前九章主要着墨于师傅荣贻生;后七章主要着墨于徒弟陈五举。结构看似简单,但葛亮用其风雅清扬的文笔,将人物塑造得相当成功。同钦楼的糕点大师傅荣贻生因一款莲蓉月饼享誉香江,但他性子淡定,低调处世。机缘巧合中,从未收徒的他慧眼识珠,相中了茶楼的小小“企堂”陈五举。陈五举天性的纯良,骨子里的外柔内刚,让荣贻生看见了从前的自己。书里写到陈五举,用了这样的比喻:“白纸一张,却是上好的生宣。”这是对于一个优质可塑的年轻人最好的形容。生意兴隆、门庭若市的同钦楼里,师傅荣贻生将厨房的秘笈言传身授给了徒弟陈五举。那款莲蓉月饼,任谁咬一口,都会瞬间惊艳,毕生怀念。一个月饼,从馅料的文火慢炒到饼皮的揉擀拿捏,每一步都是细功夫。这份齿颊生香的功力,靠的不仅是手艺,更是心志。时代的浪潮,也曾冲击着这对师徒的情谊,但无论怎样,他们都在彼此的人生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一席般若素筵,吟唱了临危托孤姊妹义。《燕食记》中,男主荣贻生的生母,是般若庵的妙尼月傅;他的养母,则是月傅的侍女慧生。这段前尘旧事,发生在十九世纪20年代的广州。当时,风云变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不乏巾帼不让须眉的民间传奇。此一折的记叙,有着深厚而长远的历史背景。不仅是此段,整部《燕食记》里,埋伏着很多历史的真实,它们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生逢乱世,月傅和慧生相依相助,靠着一席般若素筵,在般若庵里艰难栖身。“熔金煮玉”“鹤舞白川”,虽是素筵,却滋味丰厚。单是这菜名,已足够清丽脱俗、引人垂涎,却也由此牵出了一段乱世情缘。但面对凶险的前途,姐姐月傅临危托孤,自己一个人走向了未知的命运。姊妹所托,怎敢辜负。其后无论怎样动荡曲折,慧生都将孩子带在身边,直到他长大成人。她把月傅的孩子视如己出,并将一切守口如瓶,只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安稳的人生。而这个孩子,就是日后香港同钦楼的大师傅荣贻生。命运的辗转中,他敏感的味蕾,他傲人的厨艺,可是前世的机缘,命中的注定?

  一碗“戴氏本帮”,烧制出举案齐眉伉俪情。《燕食记》里的“戴氏本帮”菜,是因了陈五举的情爱而出场的。那个叫戴凤行的女孩,有着女子的姣容,却偏是男儿的性情。她和自己的爹娘一起,撑起了戴氏本帮“十八行”。“戴氏红烧”“鸡火干丝”,于她都是拿手好菜,做得那叫一个行云流水、色香兼具。戴凤行与陈五举在香港的厨艺大赛中相识,彼此一眼入心,很快定情。一个是“少年饼王”,一个是“本帮西施”,算得上珠联璧合、知音酬唱。我欢喜着《燕食记》里的这份鹣鲽情深、举案齐眉,也为戴凤行的意外早逝心意难平。

  一味“天山岩盐”,歌颂了情系家国义士心。《燕食记》中的向锡堃,应是全书的第一男配。他是太史第里的七少爷,与男主荣贻生乃竹马之交,虽身份有别,却情同手足。他的父亲向太史,支持革命,追求民主;他的兄长向锡允,更是坚定不移地走上抗日的道路。父兄的影响,骨子里的家国大义,让原本文弱的向锡堃,于烽火硝烟之中,与荣贻生一起,参与了一次对日谍的反杀。其秘密武器,居然只是一味“天山岩盐”。所谓“吾之蜜糖,彼之砒霜”,这味“天山岩盐”,本是制作莲蓉月饼时画龙点睛的一环,用在日谍河川守智的身上,就成了致命毒药。此一章节,全在《燕食记》里的“月满西楼”。一字一句都如暗夜微澜,于无声处的惊心动魄。

  听说《燕食记》是今年茅盾文学奖的热门,我热烈地期待着。

责任编辑:平小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