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临朐残疾青年制作的箅子产品登上全国展台

潍坊新闻网 2023-07-01 09:16:00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临朐县冶源街道平安峪村的残疾青年刘岳清在传承手工箅子技艺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增加文化元素,打造爆款手造文创产品,利用直播带货和展会销售,找到发家致富的好门路。村里20多位村民从他手里领取手工箅子订单,挣钱、顾家两不误。近日,他作为潍坊市唯一参展人员参加第四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现场展示手工箅子制作技艺,赢得参会人员的广泛好评。

刘岳清在第四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上展示手工箅子制作技艺。

  6月27日至28日,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暨第四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在济南举行。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每四年举办一次,是国家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举办展能节,是为了全方位向社会集中反映近年来全国残疾人就业工作和职业培训成就,展示广大残疾人自强自立的精神和残疾人文化艺术、能工巧匠风采,引导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认识残疾人的就业潜能。第四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上,刘岳清作为潍坊市唯一参展人员,展示了10多种手工箅子文创产品,现场进行了手工技艺演示,赢得与会专家领导和观众的广泛好评,进一步提升了手工箅子的影响力。

第四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上,刘岳清的箅子产品吸引观众驻足。

  2006年,22岁的刘岳清在一家机械厂打工时,不慎造成双手残疾,失去劳动能力。他坚持恢复锻炼,硬是把不能攥紧的双手攥紧了。后来,他去了一家福利企业从事轻便工作,边上班边创业,制作手工箅子,为自己的小家扛起一肩风雨。他内心一直有个强烈的心愿:把跟随父亲学习的手工箅子制作技艺传承下去。

刘岳清的妻子在制作手工箅子。

  2018年,他回老家专职从事传统手工箅子制作。一根根在农村再常见不过的高粱秫秸,经他一双巧手剪裁、打磨和编织,很快就变成一件件大小各异、形态多样的箅子工艺品。在传承传统工艺中,他不断创新发展,根据现代生活需要,制作冰箱、果盘专用箅子产品,共有水饺箅子、软箅子、锅盖、瓮盖、盖垫、高粱秆灯笼、蝈蝈笼、昆虫笼子、钟表及相关工艺7大类20余个品种。

刘岳清创新制作的高粱秆箅子钟表

  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残联等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2018年12月,手工箅子制作技艺入选临朐县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20年,手工箅子技艺入选潍坊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刘岳清创新制作的高粱秆箅子钟表成功申请国家专利。

刘岳清在直播带货手工箅子。

  刘岳清还多次参加政府组织的公益展会,产品深受欢迎。他积极探索“非遗+电商”“非遗+展会”“非遗+景区”“非遗+创新”等模式,通过直播带货、抖音电商销售产品,产品价格也不断上涨。2020年,他创办临朐泰沣家庭农场,不仅夫妻俩和父母从事手工箅子,而且把订单分给四邻八舍,现在村里已经有20多位村民跟着编织手工箅子。现在,刘岳清的家庭农场年销售额达50余万元,带动了部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村里很多老人一起参与制作手工箅子。

  “过去箅子制作全靠经验,现在要通过文创开发的方式,给传统的手工箅子注入时尚文化元素,让传承非遗手艺走进人们的新生活。我也愿意为残疾人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让他们加入到手工箅子制作行列,帮助解决就业。”刘岳清说。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洪明/文图

责任编辑:聂臻臻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