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有哪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潍坊新闻网 2023-08-30 10:47:46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我市按“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织,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

  2006年开始,各县市区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挖掘、申报工作;2006年5月,“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扑灰年画”“高密茂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数量名列全省第一。

潍坊龙头蜈蚣风筝

  

杨家埠木版年画

高密扑灰年画

高密茂腔

  2008年,“潍坊核雕”“秃尾巴老李的传说”“诸城派古琴”“聂家庄泥塑”“高密剪纸”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我市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普查资源项目近7000项,征集珍贵实物5000余件,影像资料、书籍、乐谱、手稿、画稿等2000余件。全市有22项文化遗产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4个项目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洛书被评为全省唯一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

  2010年,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被原文化部批准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跨入高层次的国家级区域性整体保护新阶段。

2011年4月,国家级潍水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授牌。(杨向东摄)

2011年4月,潍坊文展会上,国家级潍水文化实验保护区开放型特装展。

  2011年,“柳毅传说”“舜的传说”“青州花毽”“孙膑拳”“潍坊嵌银髹漆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寿光卤水制盐技艺”“临朐东镇沂山祭仪”项目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11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临朐、青州、高密被评为“全国文化艺术之乡”,杨家埠民俗艺术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

  2017年,潍坊市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民间文艺之乡”。

2017年12月18日,中国民间文艺之乡专家评审会现场。

  2018年,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举办“千年潍水·手艺之都”国家级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成果展示月活动,成为首个在北京举办展览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引起较大社会反响,被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同年,全市新增3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2020年,景芝酒传统酿造技艺进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公示名单。

       (来源:潍坊档案)

 

责任编辑:邢敏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