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道|“秋老虎”反扑,心血管患者用药也经历“烤验”
潍坊新闻网 2023-09-19 10:25:00
开栏语: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智者之养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在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如何适应四季轮转和气候的变化,有效地保养身体、防御疾病侵害、健康生活,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特别是新冠疫情之后,人们更加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既知养生之意,又得养生之法呢?顺应公众所需,我们推出原创栏目《养生有道》,邀请相关专家、学者针对不同季节、不同节气的特点,用通俗易懂、浅显明了的语言,结合现代科学,将一些养生知识推荐给大家。如果您有与养生相关的问题或困惑,可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将邀请相关专家,针对热点问题进行集中解答,希望与您一起养出好身体。
炎热的三伏天已到尾声,“秋老虎”本着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态度却拉开了序幕。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一些心血管患者可能出现血压波动明显、失眠等症状,严重时可能诱导心脏病、脑卒中等疾病发作,可谓是经历着种种“烤验”。那么,在用药时需要注意什么?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联系到了潍坊市中医院临床药学科的陈焕蕾。
服药后腹泻或者呕吐,怎么补救?
天气炎热易出现腹泻或呕吐,对于非药物因素引起的腹泻或者呕吐:若出现在服药15分钟内,或呕吐物中有完整的药片,说明药物还未吸收,一般需补服一次。若超过1小时后发生,通常大部分药物已被吸收,不需补服。
若发生在服药15—60分钟间,应根据药物的吸收性质决定是否补服。如胺碘酮半衰期较长,腹泻或者呕吐一次影响较小,可不补服;他汀类降脂药是长期预防用药,偶尔一次呕吐或腹泻,也可不补服;但有些药物由于安全窗较窄、毒性较大,补服后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不建议补服,如华法林。具体情况需咨询医生或药师。
血压正常可以停降压药吗?
血压具有波动性,如果高血压患者这段时间血压较低,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降压药物,但不可自行停药,避免出现血压反弹,引起心血管事件。
“秋老虎”来袭,如何储存药物?
大多数药品储藏在常温(10—30℃)或凉暗处(避光并不超过20℃),但夏季室内温度较高,宜将药品储存在阴凉通风处。应避免置于窗边、阳台等处。
这个季节雨水多,湿度大,需“密封,防潮”的药品开封后应放置于单独的密闭药盒内,用后立即拧紧瓶盖并置于干燥处。
需低温储存(2—8℃)的药品应置于冰箱冷藏,如胰岛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若患者从医院开具此类药品,可提前准备适量冰袋用于短暂储存,并尽快转移到冷藏环境中。
用药还需要注意哪些?
总结为“三不”注意事项
1.不要大量进食冷饮
高温环境下进食冷饮可刺激全身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心脏、大脑耗氧量增加,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等。
2.不要运动后立刻洗冷水澡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后应擦干汗,再用温水洗澡。如果用冷水冲洗,宜先冲洗四肢,适应后再冲洗全身。
3.不可盲目限制饮水
建议少量多次饮水,每次宜100—150毫升,每天总量不宜超过2L。
总的来说,高温环境下人体出汗多,如果摄入水量过少时,会使血液黏稠度相对增加,血流缓慢,易出现血栓。因此,不建议心血管患者长时间在户外从事重体力活动,同时应保证适当的饮水量。但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而应向医师或药师咨询后再决定。
策划:孙瑞永 李中伟
统筹:陈晓芳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路欣
设计:苑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