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之剑 | 那醉那醒那清风

潍坊晚报 2023-09-26 15:22:20

 

那醉那醒那清风

□孔祥秋

  亭,水光山色中的点睛之美,为古代文人偏爱,为此,风格各异的名亭遍筑神州,亭间佳话流传千古,多有文墨之香。

  安徽滁州有三亭,大家首先想到的自然是醉翁亭。是的,不管是十大古亭,还是四大名亭,醉翁亭都名列其中,而且被誉为“天下第一亭”。有人这样叹道:欧阳修一贬,造就了文学经典;欧阳修一醉,成就了天下名亭。因为欧阳公的生平,也因为《醉翁亭记》,我对滁州深有向往。

  说起来,滁州也绝非三亭五亭,既然这第一亭和欧阳修有如此重要的关系,另两亭自然也不会远,和欧阳修也多有牵连,似乎关系更紧密些。

  欧阳修初上琅琊山,独爱醉翁亭,邀朋宴客多在亭中,后来,他又在丰山发现了一处更美的所在,景美泉美。如此胜地,怎能独乐,何不让大家都来欣赏呢?欧阳修便在泉边建了一座凉亭。这就是丰乐亭。

  丰者,茂盛、丰富。欧阳修向来倡求与民同乐,丰乐亭,众人欢乐,收获更多快乐之地,表达了他的这一意旨。而又依了丰山之名,也是顺应民意。

  滁州,难说有多美的酒,也难说有多美的景,可为何让欧阳修如此沉醉?其实一切并不重要,有品,清水就可为美酒,有心,寸草便可是美景。这座朴实得有些贫穷的小城,让欧阳修一下子悟了,依自然,归民心,彻底融入其中。无我,才有大自在,才有大欢乐。

  醉翁亭也好,丰乐亭也罢,都是与民同乐的大众场所,欧阳修不能只在这喧嚣之中醉而忘归,他需要自我的所在,需要更深层次的思索。于是,在距丰乐亭几百米处,欧阳修又建起了一个亭子,也就是那第三亭。亭子建得很简单,也没有像丰乐亭那样用奇石加以烘托,没有遍植花卉来映衬,四周的景色毫无奇妙之处,所以这样一个平淡的地方,自然也就少有人来,但欧阳修偏爱这里,常常独自来到亭中,不饮酒不赋诗,只是临风而坐。

  许多人对这位愿与民同乐的太守有些不解。谁懂呢?

  欧阳修的弟子曾巩来了,这位对欧阳修的文章、人品都非常尊崇的年轻人,见欧阳修不茶不棋,无诗无酒,只是于亭中默然清坐。他,恍然大悟,怪不得欧阳修偏爱此亭,醉,不是目的,醒,才是根本。曾巩感慨万千,挥笔写下《醒心亭记》。

  飞鸟流云,山花野草,只看到他的醉,只有明月清风知道,他求的是醒。醒中知民心,醒中有天下。

  醉在身,醒在心,醉醒之间有乐,这就是欧阳修。知其醉者是身边的三五随从,见其乐者是周围的众人,懂其醒者又有几人呢?醉翁亭位列万千亭台之首,丰乐亭也多有人知,醒心亭却少有人了解,也难见这方面的文字。不懂得醒心,美酒又何在呢?纵是狂饮千杯,不过也就似喝了些索然无味的水罢了。

  一醉一醒,亦醉亦醒,醉醒自如,这才是他的人生。

  现在人们去滁州,追逐的当然多是醉翁亭,醒心亭仍少人寻问。若是有缘,还是到那里坐坐为好,品悟那一亭的明月清风。

责任编辑:封晓健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