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声振弦歌 万印传薪火——探析“金石之都”何以潍坊(四)

潍坊新闻网 2023-10-11 16:42:02

金声振弦歌 万印传薪火

—— 探析“金石之都”何以潍坊(四)

传递金石薪火:

公共教育,普及大众

  在万印楼与毗邻的潍坊三中之间,一座名为汉字金石文化园的小院落,将古朴建筑与现代校园紧密衔接,一边是青苔满阶,一边是朗朗书声。汉字金石文化园是潍坊三中2016年建设的,依托古建筑万印楼,与篆刻研修室、书法云教室、汉字体验馆和当代学生版“万印楼”五位一体,形成以金石文化为主体,融合汉字书法文化元素,集教育、展示、交流于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文化园区。

当代学生版“万印楼”

  走进当代学生版“万印楼”,一排排寿山玉石怀抱古拙汉字,名家精品与少年佳作无论上下。秦砖汉瓦之上雕刻的构图呈现典雅之美,有盛开的莲,有穿越千年的祝福语,古人与当下在此沟通交流、文脉传递。10年来,潍坊三中坚持开展金石篆刻进课堂,收集历届学生临刻的印章近8000方,富藏于当代学生版“万印楼”,并向全潍城区中小学生开放,为传承书法篆刻艺术搭建了全新平台,为广大师生学习书法篆刻提供了新的实践基地。

  以“篆刻艺术进课堂”为契机,潍坊三中系统梳理了学校的传统文化资源,重点打造陈介祺金石文化、于希宁国画文化、郭味蕖美术文化、国学明珠楹联文化、十笏园历史文化和魅力潍城地域文化、方寸世界集邮文化等板块内容。依托“万印楼”等资源,潍坊三中以篆刻文化为切入点,每周拿出两个课时来推进篆刻课程落实,同时打造了一批专业的篆刻教师队伍,成立了一支百人篆刻社团,让学生了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文素养。如今,学校篆刻社团不断壮大,已经培养出200多名“小小篆刻家”,创作作品数千方。他们多次携篆刻技艺走进全国文展会,受到高度赞扬。

金石篆刻走进潍坊校园。

  谈起潍坊市开展的“书法篆刻进校园”活动,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篆刻委员会主任王丹说,文化是民族之魂,是民族复兴的根基,我们必须要把传统文化好好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潍坊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传统文化特别是金石文脉相承,潍坊三中对篆刻课程的开发开设给中小学金石文化教育作出了榜样。

  潍坊市对于金石文化的传承与普及尤为重视,将其作为公共教育课程向社会和校园推广。依托潍城丰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发挥“万印楼”等古迹资源优势和陈介祺等历史名人效应,围绕“写好中国字,刻好中国印,做好中国人”这一主题,广泛开展“书法篆刻进校园”活动,潍坊三中、潍坊外国语学校、潍城区浮烟山中学等学校纷纷开发教材、开设课程。

  市教育局将金石篆刻列入书法进课堂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五年计划,重点抓好全市100所有条件的中学开设金石篆刻课,聘请专职教师,设置专业课程,安排专门学习场所,不断推出新成果。

  2015年7月14日,潍州外国语学校阶梯教室内,时任中国书协副主席、篆刻专业委员会主任的苏士澍、时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院长骆芃芃,分别作“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身边的篆刻艺术”专题讲座,以多年浸润金石文化的心得,与师生分享,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书协篆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法》主编朱培尔,来到十笏园文化街区作了一场“当代篆刻及其发展”的艺术讲座。

  2016年首届陈介祺艺术节期间,潍坊市组织了四个传承性展览,潍坊三中精心打造的汉字金石文化体验馆开馆,传承金石之光,传统文化的种子深植孩子们的心中并生根发芽。

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理事崔志强走进潍坊三中指导学生篆刻。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成为潍坊市推进“书法篆刻进校园”秉承的理念。全国知名篆刻家来到潍坊,现场教学,以“身边的篆刻艺术”为主题开展专题讲座,让更多的潍坊学子充分感受到篆刻艺术的博大精深,也爱上了这门传统艺术。

  韩天衡、骆芃芃、朱培尔、陆明君、崔志强、徐振濂、许雄志等诸多书法篆刻名家一次次走进潍坊市的中小学校园,他们秉持金石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使命,从书法篆刻艺术切入,传递中华传统文化的薪火。

  2017年陈介祺金石文化周上,时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院长的骆芃芃再次走进潍坊市的校园,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谈到篆刻艺术;中国书协理事、篆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朱培尔结合自身创作经验和多年金石积学,对学生书法篆刻的认识和技法给予了指导。

骆芃芃在潍坊三中作专题讲座。

  潍坊市和中国书协篆刻专家苦心孤诣,致力金石文化薪火相传。近年来,中国书协篆刻委还向潍坊城区的部分学校捐赠了书法篆刻艺术图书,为开展书法篆刻教育送来了“精神食粮”,进一步推动篆刻书法艺术进校园、进课堂,并使之规范化、常态化、课程化。

  多次举办各类金石文化大展,组织数次金石篆刻高峰论坛,开展多场金石篆刻专题讲座……如今在潍坊,金石篆刻已经走进校园课堂、走到普通群众身边,金石文化在学子心田和大众生活中扎根发芽。

  本为小众的高雅艺术,潍坊却在传承金石文化、打造“金石之都”的过程中,拓开了大众普及的空间,以公共教育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形成沟通,告诉一代又一代青春学子,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传统的瑰宝不能丢,薪火相传,还要发扬光大。

聚焦名家作品。

  2022年第四届陈介祺艺术节上,潍坊学院陈介祺金石书法学院和黄河流域高等院校金石书法联盟在潍坊正式成立,中日韩金石篆刻交流互鉴中心也正式落户潍坊。

  在潍坊学院建成海内外第一所陈介祺金石书法学院,是潍坊市委、市政府发挥潍坊金石文化资源优势,提高金石人才培养质量和品牌影响的施教实践。学院开设陈介祺金石文化本科班,设立硕士培养点,面向全国、面向国际招生,将对潍坊市挖掘潍坊金石书法文化,潍坊学院学术交流、品牌效应、美术学院特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等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金石文化的魅力和精髓在千年传承的不同历史阶段,或精研,或彰显,或遮蔽,其深厚的学术底蕴需要一种当代传承的力量去打开,去阐释。潍坊市在对陈介祺金石文化当代性学术视野的探究方面,有着扎实而深入的开掘,以陈介祺金石文化系列活动为重要载体,多维度呈现中国金石文化之博大精深,探寻出一条学术普及、服务大众、造福当代的文脉传承弘扬新路径。

  利用陈介祺艺术节和陈介祺金石文化周,2014年以来,潍坊举办了学术、交流和讲座活动30余场次。除了中国书法篆刻进课堂高端学术讲座,还先后举办“陈介祺金石思想与当代篆刻走向高峰论坛”“传承与弘扬——中、日、韩篆刻国际高峰论坛暨十钟山房与当代篆刻创作学术研讨会”“打造‘金石之都•建设文化名市’,唱响‘一带一路’金石文化新篇章学术研讨会”“打造‘金石之都’主题对话”“现状与走向一一当代篆刻潍坊论坛”及黄尝铭金石文化研究重要专著《篆刻年历1051-1949》首发式、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陈介祺研究》首发式……为当代视野下金石学术作出了有力贡献。

  中国金石文化当致敬传统、汲古润今,面向未来、推陈出新,这是潍坊作为“金石之都”的使命与担当。

“一起向未来”——高等院校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学术提名展部分参展作品(资料图)

  2022年9月,经陈介祺研究会的同仁们策划,潍坊发起了一场“一起向未来”的大型展览,面向全国200多所开设书法篆刻专业的高校吹响“集结号”,对金石书法篆刻教育进行一次高水准的创作检验。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63所高等院校的503名篆刻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入选,2500件镌刻着传统文化精神印记的精品书法印章、印屏在潍坊集中亮相,向世界展示中国高校书法篆刻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为了尽快实现金石文化产业和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潍坊市计划以十笏园文化街区为中心,整合十笏园、“万印楼”、城隍庙、松园子、金银仓、郑板桥纪念馆、非遗空间、潍坊市美术馆、郭味蕖美术馆等金石文化资源;整合欧阳修、赵明诚、周亮工、王石经、陈介祺、郑板桥、郭味蕖、于希宁等金石文化历史名人资源;整合潍坊青铜铸造、潍坊嵌银、潍坊金石传拓、潍坊风筝、潍坊核雕、潍坊刺绣、杨家埠木版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培植金石文化产业项目,开发金石文化衍生产品,打造中国乃至国际金石文化产业园和国际金石文化旅游目的地。

  夏日荷香润,秋深叶不枯。位于东风西街的清代园林自怡园内,一方方阴文篆刻在一步一景的奇石巨岩上汲古润今,历史与现实在此对话与交流。中国最大的金石文化产业园将在这里落成。

金石文化公园

  为推广普及陈介祺金石文化,让金石文化元素融入市民生活日常,潍坊市在潍城区自怡园规划建设国内最大的中日韩金石文化公园,中心广场设金石文化墙,集中展示历代金石篆刻名家精品;公园南北两个出入口分别设置标志性景石,凸显公园金石文化氛围;五个印章展示区,分别选出先秦古玺10方,秦汉魏晋南北朝印章15方,隋唐宋元印章4方,明清及近代以来包括台湾、香港、澳门篆刻家作品91方,共计120方予以镌刻,近年来中日韩金石文化交流的成果也将一并入园展示。

  漫步金石文化公园,太湖石、泰山石等景石为镌刻载体点缀于公园内,既可领略中国金石镌刻技艺,又可体验展示金石文化传承。匠心布局、精美架构,呈现给广大市民游客,推动金石文化贴近生活、深入人心,将成为潍坊“金石之都”的又一张亮丽城市名片。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高文 刘燕/文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陈介祺研究会提供

责任编辑:平小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