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尚 更好潍坊·民生直通车 | “百姓餐厅”吃出民生“大幸福”
潍坊日报 2023-10-13 06:54:06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谁能想到,上年纪了,又过上‘饭来张口’的日子。”国庆节前夕,记者到临朐县城关街道谭马村采访,临近中午11点,看到该村75岁的村民谭民吉和老伴一起到村里的“百姓餐厅”吃午饭,他向记者说出了这句话。
让老年人生活幸福是人们的共同愿望。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工作或学习,老年人已成为许多村庄的主要“常住居民”,也成为众多家庭的重要“关切对象”。临朐县在城关街道先行先试,探索并推出了“村办自营”“村企合作”等8种模式的“百姓餐厅”,聚力解决部分农村留守老人及其他面临无人做饭等情况的老年人中午吃口“热饭”难题,让老人们感受到“舌尖上的幸福”。
明知难度大,
为什么还要办?
跟着谭民吉,记者来到谭马村的“百姓餐厅”,这处面积60平方米左右的餐厅内,22张餐桌擦得锃亮,餐盘、碗筷整齐摆放在消毒柜里。餐厅南侧是厨房,大型蒸柜、大型燃气灶等一应俱全。餐厅四周墙上挂着当地的风景照片,有一张照片印着这样一句话:“幸福谭马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
在谭马村“百姓餐厅”,老年人拿出“惠民餐券”准备就餐。
谭民吉一边与餐厅的厨师谭清栋和面点师郭玉兰打招呼,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两张“惠民餐券”交给郭玉兰,随后与老伴选了一张餐桌坐下。“餐券是从村里买的,每张3元。来这里‘坐下就吃,吃完就走’,省了大工夫。”谭民吉说。
郭玉兰很快为谭民吉两口子打好了饭菜,并送到他们的餐桌上。菜是两菜一汤:西红柿炒鸡蛋、青椒炒肉、紫菜蛋花汤;面食是米饭和馒头。饭菜冒着热气,飘着香味,好看又可口。用时近30分钟,谭民吉和老伴吃完了饭。两人擦擦嘴,放好餐盘,起身回家。
在谭马村“百姓餐厅”厨房,郭玉兰查看蒸饭柜温度。
这是普普通通的一餐,却充满了民生温度。这一餐的背后,需要大量工作来支撑。
“一日三餐是生活的基础,也是幸福感最基本的来源之一。”临朐县副县长、城关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洪科告诉记者,围绕让广大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临朐县确定了很多民生实事,让部分农村老人中午能“吃上一口热饭”,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把好事办实,城关街道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以村或社区为单位建设“百姓餐厅”,推动解决相关难题。
“人员怎么解决?经费怎么出?场地怎么建?”城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叶森坦言,在对相关设想进行讨论时,一些经济实力较弱的村意见比较大,害怕因资金等问题做不好工作,造成半途而废。
“核算了一下,一顿午饭按照两个菜一份面食计算,成本在10元左右。让老年人来吃饭,要么免费,要么特别优惠,否则不一定有人来。按照周一到周五,每周提供5顿午饭,每顿饭每人拿3元、村里补贴7元计算,如果有20人吃饭,加上厨师工资等费用,村里每年要增加近5万元支出。”一位村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对于村集体年收入在几十万元的村来说,压力非常大。
“所以,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统筹多方资源,指导部分村和社区建设‘百姓餐厅’,探索形成了‘村办自营’‘村企合作’‘市场化运作’‘村店联营’‘村社共营’‘公益助餐’‘公益性岗位助餐’‘镇村合营’8种模式。”叶森说。
各村情况不同,
怎样把好事办好?
在缺少相关投入的情况下,要让各村有能力、有积极性把这件好事办好,必须找到符合各村实际的办法。
谭马村背靠石门坊景区,农旅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去年村集体收入达300多万元,可以说实力雄厚。该村即通过“村办自营”的模式,把“百姓餐厅”放到“幸福来临”惠民综合体中统一建设,不仅面向村里的老年人,还按市场价对游客开放。
“目前,村内75岁以上老年人去‘百姓餐厅’吃午饭,每顿只收3元钱。”谭马村党总支书记谭清辉说,从7月24日“百姓餐厅”投入运营到现在,去吃午饭的老年人平均每天有15人左右。
与谭马村相比,石埠村的“百姓餐厅”规模小得多。餐厅、厨房与村卫生室共用一个小院,餐厅有6张桌子,厨房内只有一个洗菜池、一个液化气灶。但这里干净卫生的环境,让前来就餐的老年人吃得非常舒心。
在石埠村“百姓餐厅”,老人们正在吃午饭。
记者来到时,该村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王琴芳等人正在为老人盛饭、上菜。当天的菜品有土豆烧鸡块、西红柿炒鸡蛋,面食是米饭和馒头。
看到餐盘中满满的两份菜,前来吃饭的86岁村民王学友对王琴芳说:“太多了,怕吃不了。”用时20分钟左右,老人们就陆续吃完午饭回家了。
石埠村党支部委员王志强介绍,他们村75岁以上老年人每顿午饭同样收3元钱。“因实力有限,没有聘请专门的厨师和面点师,都是村干部、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等轮流到‘百姓餐厅’做饭、提供服务。”王志强说,他们的这一做法被称为“公益性岗位助餐”模式。
凤凰村的“百姓餐厅”采用“村企合作”模式,该村80岁以上老年人可以免费吃。记者在上午10点25分左右到达餐厅,“厨师”张群芳已经做好了饭菜。
凤凰村“百姓餐厅”内,张群芳在厨房忙碌。
她告诉记者,她是临朐大兴建设集团的工作人员,根据公司安排,他们几名工作人员轮流到这里为老年人做饭。
凤凰村党支部书记刘学信解释说,他们与企业开展公益合作,由村里提供房间和硬件设施,承担每天的水电气费用;其余的由大兴建设集团负责。“这家企业负责人是本村人,热心公益,村里找他交流的时候,共同商定了这个办法。”刘学信说。
目前,城关街道共有38个村或社区建设了“百姓餐厅”。“虽然采用的模式不同,但都符合各村或社区实际。随着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也许还会有新的模式出现。”叶森说。
农村相关问题在逐步解决,
生活在城区的老年人管不管?
由于精准切中了民生需求热点,“百姓餐厅”一经亮相,就赢得了一片叫好声。一个新问题也随之出现:农村相关问题逐步在解决,生活在城区的老年人还管不管呢?
“管!”刘洪科告诉记者,城关街道既有城区也有农村,在解决好农村相关问题的同时,也结合城区实际,街道正在着力推进相关问题解决。
“与农村村庄相比,位于城区的社区老年人数量更多,而且很多社区没有集体收入,在推进相关问题解决上难度更大。”城关街道新华社区党委书记张在京说,他们社区75岁以上老年人有1500多人,自营、企业合作等办法难以推行,就探索了“市场化运作”模式。
新华社区“百姓餐厅”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实现与商业化餐厅融合发展。
新华社区的“百姓餐厅”又叫“惠佳餐厅”,是由瀛岳房地产公司投资建设的快餐厅,对前来就餐的社区内75岁以上老年人,实行餐费9折优惠,如果餐厅推出其它优惠活动,老年人还可以享受“折上折”。
让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餐厅打出“普惠牌”,新华社区是如何做到的?“我们与相关企业合作,盘活了一处闲置房产,然后出租给瀛岳房地产公司建设快餐厅,但租金也不用餐厅交,全部折算成老年人就餐的打折费用。”新华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李坤说。
惠佳餐厅负责人李林霞告诉记者,他们的餐厅供应早中晚三餐,每天提供的菜品有16种左右,多数人吃一顿午饭花费12元左右。老年人享受打折优惠后,10元左右就能吃饱。
在结合实际、各想办法的基础上,一家家“百姓餐厅”相继投入运营,不仅最大程度解决了让部分老年人中午吃上“热饭”的难题,也减轻了部分上班族的家务负担,并相应降低了相关群众的生活成本。让群众身边的点滴“小幸福”汇聚成民生“大幸福”,临朐正努力把群众关切的民生小事办好,让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付生/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