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印记|圆磕子

潍坊日报 2023-10-20 15:12:28

圆磕子

◎单立文

  过去,在我的老家高密爱国村里有个木匠铺,农闲时为村集体修整木农具。二叔是个高小毕业生,能写会画,就被安排在木匠铺打杂,耳闻目染,成了“银木匠”(庄户人把只会说嘴,却做不好手艺活的匠人统称银匠),但二叔会做磕子(也称作“卡子”)。

  磕子是过年做“磕饽饽”的模具,我的老家叫“面磕子”,多是用梨木和苹果木料雕刻出来的,有鱼、桃、莲蓬、蝉等各种造型,使用时把和好的面放入刻有花纹图案的磕子里面,磕出来后上锅蒸熟,食用。小时候过年,我家窗台上都要摆一对面鱼或面桃,图个吉利。

  在《红楼梦》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中,宝玉挨打后,王夫人问他想吃什么,宝玉笑道:“也倒不想什么吃,倒是那一回做的那小荷叶儿小莲蓬儿的汤还好些”。按照书上描写,就是用银子打造模子,制成莲蓬、梅花、菊花等的样子,然后把揉好的面团放进去,磕出花样,再配上鸡汤煮熟,面里还加了用荷叶煮出来的水,这样汤就有荷叶的清香了。

  我家原有一个大面鱼磕子,是东北乡当货郎的外祖父偶然收进来的。有一年东北乡发大水,有一户殷实人家全家要去闯关东,便把家里的物件都处理了,只剩下一个大面鱼磕子,接近一米长。那时庄户人家哪有余力做大饽饽,就都不想要。外祖父挑担下乡叫卖,殷实人家就让外祖父收下来,外祖父一时出不了手,就只好自己留了下来。过年父母领着我走姥姥门,外祖父就把大面鱼磕子给了我家。走时用个大包袱包好,让我背着,走在官庄街上,与我同龄的学童纷纷出门来看,都羡慕我背着一杆木枪。我家也用不到这个,街坊邻居跟母亲说,没见过这么大的磕子,都怂恿母亲磕个大面鱼看看。母亲就磕了一个包着地瓜面、棒子面的大包皮面鱼,街坊们吃过都说,磕子再大、再好,也没吃出个饱来,就不再当回事了。

  有一天,我正在家里写作业,玩伴捎信儿要我去坡里接应一下背草的母亲,我敞着大门就急急离了家,等与母亲回到家,就找不到放在炕上的大面鱼磕子了。过年村人互相串门,有一个邻居说,曾在某个家里炕上看到过那个磕子。再细问,就模模糊糊了。母亲知道找不回来了,就说物件嘛,有人用,尽其材,还算有用,就再也不提了。

  二叔成了匠人,就想大展宏图,再做个大面鱼磕子出来,可惜志大才疏,心有余而力不足。成亲后,二叔忽然有了担当和责任感,听村人说手艺人闯关东能吃饱饭,还有钱挣,就想外出当木匠。可二婶觉得二叔的木匠活是“二杆子”武艺,挣不到钱不说,怕把人也搭上,就不愿意二叔外出。二叔嘴上功夫了得,会“画大饼”,走时给二婶留下一个能磕月饼的圆磕子,说月饼圆圆,幸福满满,在家时常磕月饼,能祈福,保平安。圆磕子浸透了二叔的心血,算是二叔在家最得意、最走心的木匠杰作。我知道二叔偷偷做了好几个月,从选材到雕刻,无不精工细作。试想二叔闷声不响,沉得住气,在那些粗糙坚硬的果木上,雕琢下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的场景,四周再饰以春兰夏荷、秋菊冬梅、瑞兽纹饰等图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这枚圆磕子代表了二叔对二婶别具一格的爱情。

  二叔走后,二婶想二叔了,就磕几个圆月饼子,与我们几个孩子分享,一起祈愿二叔在外逢凶化吉。每到月圆之夜,二婶会拿出月饼磕子仔细端详、摸索一番,这枚“圆月”寄托了她对二叔独有的情思。

  圆磕子也为街坊四邻磕了数不清的月饼。中秋节,妇女们围坐在一起,相互帮衬着烤月饼。孩子们则在旁边嬉闹玩耍,待到月饼烤熟后,就开始争抢着尝鲜,欢声笑语充斥了整个村子。

  正如二婶预言,二叔在外打工三四年,没有挣到大钱。二婶在家,辛勤劳作,衣食有余。二叔终于回来了,二婶拿出悉心使用的圆磕子,磕了一大锅圆月饼子,一家团圆。

  圆磕子依然完好如初,没有一丝裂痕,隐隐还发着油亮的光。透过这枚“圆月”,我真正体会到了浓浓的家乡味道。

责任编辑:平小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