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造耒开启农耕文明
潍坊晚报 2023-10-23 15:07:00
夏代木制耒耜
春秋战国时期铁锸
炎帝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炎帝造耒”被看作中国农具史的开端。春秋战国时,以齐国为代表的铁犁牛耕是我国古代农业最主要的生产方式,通过广泛推广,使得农业迅速发展。寿光人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的问世,把黄河中下游旱地农耕技术推向了较高的水平。
炎帝始作耒耜教民耕种
《诗经》良耜篇讲农耕过程
《易经·系辞下》载:“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礼纬含文嘉》则提到,神农“始作耒耜,教民耕种”。据说古人的农具智慧起源于炎帝。
一日,炎帝和部落人民一起围猎野猪,来到一片林地。林地里,凶猛的野猪正在拱土,长长的嘴巴伸进泥土,一撅一撅地把土拱起,一路拱过,留下一片被翻过的松土。
野猪拱土的情形给炎帝留下很深的印象,于是他思索能否做成一件工具,依照这个方法翻松土地呢?经过反复琢磨,炎帝在尖木棒上部横着绑上一段短木,先将尖木棒插在地上,再用脚踩在横木上发力,让尖端插入泥土,然后将木柄往身边扳,尖木棒随之将土块撬起。这样连续操作,便耕翻出一片松土,以便下种,更利于作物的发芽和生长。这是锨的雏形。
这种加上横木的工具,史籍上称为“耒”。在翻土过程中,炎帝发现弯曲的耒柄比直耒柄用起来更省力,于是他将“耒”的木柄用火烤弯,成为曲柄,减轻了劳动强度。这就是我国农具史上著名的“耒耜”,有了耒耜,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耕”和耕播农业。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从收集到成书,历经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共500多年。其中最早的《周颂》就有描写农业生产的诗句。《诗经·周颂》中良耜篇:“畟(cè)畟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或来瞻女,载筐及莒,其馕伊黍。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杀时犉牡,有捄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意思是:犁头入土真锋利,先到南面去耕地。百谷种子播田头,粒粒孕育富生机。有人送饭来看你,挑着方筐和圆篓,里面装的是黍米。头戴手编草斗笠,手持锄头来翻土,除草田畦得清理。野草腐烂作肥料,庄稼生长真茂密。挥镰收割响声齐,打下谷子高堆起。看那高处似城墙,看那两旁似梳齿,粮仓成百开不闭。各个粮仓都装满,妇女儿童心神怡。杀头黑唇大黄牛,弯弯双角真美丽。不断祭祀后续前,继承古人的礼仪。
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 系统归纳农具及操作
春秋战国时已进入农业社会,齐国的国都临淄在1969年之前,还是昌潍地区下辖的一个县级区。齐国既然是五霸之首,必军事强,军事强必农业强,农具自然先进。当时潍坊农具的先进程度排在各诸侯国前列。以齐国为代表的铁犁牛耕是我国古代农业最主要的生产方式,通过广泛推广,使得农业迅速发展,这在文献中都有记载。
汉朝时,农耕领域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提高了播种的效率。
北魏时期,潍坊出了一位杰出的农学家,他就是寿光人贾思勰。他所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农学巨著,也是世界科学文化宝库的珍贵典籍,影响深远。《齐民要术》对耕、耙、耱等重要农具作了明确阐述,对耕、耙、耱、锄、压等技术环节及犁、耧、锄等操用方法作了系统归纳。《齐民要术》的问世,把黄河中下游旱地农耕技术推向了较高的水平。
唐宋之际,熟铁钢刃农具的推广,相对战国秦汉时期的铸铁农具,可谓又一次重大变革。隋唐宋元是我国传统农具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时期。这一阶段,犁、耙、耖、翻车、筒车等高效、省力、专用的农具臻于成熟。
至宋元时期,我国古代传统农具基本定型,发展到了小农经济所能达到的极限。元代《王祯农书》的“农器图谱”所载农具达105种之多,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农具,且附以精致插图。
明清两代的农具较之元代无多大变化,但某些农具仍有改进。这期间中国北方出现了露锄,南方出现了塍铲、虫梳和除虫滑车等,反映了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程度愈来愈高。
皇帝立春祭祀先农神
农人农具农事入古诗
在民以食为天的封建社会,帝王为了维护皇权,强化统治,把农耕当做头等大事来抓。明、清两朝的皇帝在每年立春这一天,都要到先农坛,在祭祀完了先农神(炎帝)后,再亲领文武百官行耕田礼,在众大臣扶助、称颂下,亲手扶犁,在先农坛纯属个人的一亩三分地上,犁开春天的第一块土地。可见,农具在耕田礼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所有农具中,现在的人民最先知道的恐怕是锄,皆因李绅所写《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如今幼儿园的孩子都会吟诵。
苏轼在他《九日黄楼作》一诗中也有对农具的表述:
去年重阳不可说,
南城夜半千沤发。
水穿城下作雷鸣,
泥满城头飞雨滑。
黄花白酒无人问,
日暮归来洗靴袜。
岂知还复有今年,
把盏对花容一呷。
莫嫌酒薄红粉陋,
终胜泥中事锹锸。
黄楼新成壁未干,
清河已落霜初杀。
在所有农具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当数《西游记》猪八戒手中那把舞起来虎虎生风的九齿钉耙了。耙子是整土用的农具,主要用于翻耕土地后把大块的土块捣碎碾细,顺便把土地整平,以利于种庄稼。与耙子的“耙(pá)”同字不同音的,还有一种马或牛拉的“耙(bà)”,耙比耙子大很多,人要站在上面以加重分量,作用也是将翻耕过的土地的大坷垃耙碎、耙细,并平整土地。
潍坊,除南部、西南部有一些丘陵、山地外,大多是平原,在这里,铁锨、镰刀、大镢、耙子、锄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