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碡轧谷物太阳下扬场
潍坊晚报 2023-10-23 15:19:00
木锨
碌碡
扬场用的风车
每个生产队都有一方场院,可对粮食进行集中脱粒、晒干、扬净、入仓。大太阳下拉着碌碡脱粒,扬场锨挥动下,谷壳与谷粒彻底分离开。大雨来临前的抢场是全村最紧要的关头,全村老少齐上阵。多数牲口棚就在场院屋边上,平时,饲养员就住在场院屋外间,方便日夜照顾牲口。
毒太阳底下拉碌碡 满场滚动快脱粒
那些年,每个生产队都在村边划出一块三四亩的地方当场院,方便社员到场院里干活和记工分。
生产队收获的需要脱粒收仓的粮食,都要运送到场院里,以便集中脱粒、晒干、扬净、入仓。上了年纪的人才能到场院里干活,用的都是笤帚、扫把、扬场锨之类轻便的农具。扬场锨为木质锨,是堆、铲粮食或扬场用的。为什么在场院里要用木锨而不用铁锨,因为场院是用土压实垫成的,用铁锨会把地面的土铲起来,使晾晒的粮食掺进砂土。场院里还有一样重要的农具——碌碡,碌碡由人或小毛驴拉着,在晾晒的粮食上滚动以尽快脱粒。而南方多水稻,用不上碌碡。
在场院里,脱粒和扬场是最重要的活。在北方,场院主要用于小麦脱粒。在联合收割机还没普及时,多用柴油机或电机做动力,带动脱粒机对小麦进行脱粒。只是脱粒时扬起的尘土呛得人睁不开眼、喘不动气。但在脱粒机还是稀有农机设备时,就只能人工拉着碌碡在炽热的太阳下满场院跑了。太阳越毒,麦子就越容易晒干,就越容易脱粒,脱得更快更干净。条件好点的用马、骡子,再不济用毛驴。
在农村说一个人力气大小,都以能不能举起碌碡来衡量。其实碌碡只有50余公斤重,但上面没抓手,很难举起来。
抢场如同生死之战 全村老少上阵救粮
扬场,是把脱粒后的小麦用簸箕朝着三四米外的一个方向扬去,利用自然风把麦糠皮和麦芒吹走。扬场需要二三人配合。
抢场是在大雨来临之前或在大雨中,把摊开晾晒在场院里的麦子、玉米、高粱等粮食尽快堆起来,用苫子苫好,或装袋抬到仓库里。
收割的粮食运进场院脱粒后,要摊铺在场院里晒干。只有晒干扬净了,才能做下一步安排,如交公粮、分给社员、留种子、留作牲口饲料、留冬天出夫用的口粮等。但粮食一天半天是晒不干的,就要在场院里过夜。半夜里,只要一听见打雷声,人须尽快抄起能用的工具,直奔场院,去抢收晾晒的粮食,不抢是不行的,否则一年的劳动成果可能就付诸东流了。
说到那个紧张劲,可用呼天抢地来形容,全村男女老少与雷雨抢时间,争速度,拼意志,真是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有些量大也不用脱粒的庄稼是不用往场院里集中的。如地瓜,在地里刨出来,就地分给各家各户,接着在地里切成地瓜干,然后撒开晾晒,三到四天就晒干了,再由各家收回当口粮。秋天晒地瓜干也很紧要,因为地瓜干一见秋雨必发霉,如打雷打闪,也是要抢收的。
在生产队,保管就是场院的头,场院的一切大小事务都由保管安排。保管都是些老成持重、公正无私的长辈,只有这样品行的人干保管,群众才放心。
牲口一天喂三四次 饲养员住在场院屋
饲养牲畜有专用器皿。马槽是盛草料的槽子,有木头的也有石头的,在农村属很常见的饲养器具,牛槽与马槽形状、大小、用材基本一样。
潍坊一带的猪槽都是石头凿的,比马槽要小一些。木头不能做猪槽,因为木头太轻,猪一拱槽翻了,猪食也倒出去了。那时候还没有大型养猪场,农村家家户户都养着一两头猪,那可解决了一家柴米油盐、赶集上店、走亲访友的大花费。
场院的北边,一般都建有两三间的场院屋,兼顾生产队长办公室、会计室、保管员室、记工员室、饲养员室等,一室多用。
每个生产队都有一至两名牲口饲养员,喂养生产队的牛、马、骡等大型牲畜。多数牲口棚就在场院屋边上,平时,饲养员就住在场院屋外间。也有牲口棚在另一个离场院屋不远的地方,在东头单设有一间饲养员室。场院屋里间还放着场院里使用的工具,平时是锁着门的。场院屋也是计分员给每个人记工分的场所。干了一天活的人,都要在晚饭后到场院屋报出今天在哪块地里干了什么活、干了多长时间。记分员再记下某人干了多少工分。在分配粮食或其他东西时,记分员就汇总起来报给会计。会计根据各家所干的工分数,制定分配方案,然后报给保管。保管再掌秤拿砣,把粮食、柴草分到各家各户。
每天晚上,记分员记完工分后,队长接着安排明天的农活,有时也对人和事进行点评。
饲养员白天黑夜住在场院屋里主要是喂牲口方便。有一句俗话叫“马无夜草不肥”,确实,牛、马、骡、驴,一天要喂3到4次,4次最好。因此饲养员晚上都要起来喂,而且还不是一遍,像马和骡子,半夜要起来喂两遍才行。只要马匹、骡子膘少骨瘦皮干毛涩,那一定是饲养员偷了懒,夜里没起来喂牲口。
马棚、牛棚里还存放有铡刀。铡刀需要两人配合使用,一人手持铡刀,另一人往铡刀上送干草及作物秸杆,将其铡细铡碎,才能喂牲畜。潍坊的铡刀要更宽大一些,也长一些,以一人之力很难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