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水剑 | 治理涉黄手办不能只靠“妈见打”

潍坊新闻网 2023-12-05 11:04:31

治理涉黄手办不能只靠“妈见打”

□潍坊融媒评论员 孙瑞荣

   食品、文具、玩具等东西,孩子们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如果这类产品上的文字、图片,甚至产品本身的造型有了不良低俗内容,就可能直接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据《焦点访谈》报道,最近,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中小学校周边以及网络平台,售卖一些恶搞食品、问题文具,网络上售卖的低俗玩具、色情手办更是不堪入目。

   根据媒体报道,一款所谓的“美少女”系列手办虽然对一些身体部位有所遮挡,但基本上接近“全裸”,有的虽然穿着少量的衣服,却备注着“可脱”或“可爆甲”。某网店售卖的几款标注着“适用年龄为少年(7岁-14岁)”的“美少女”手办,实物竟然全裸。

   对于这些面向未成年人的“妈见打”不良产品,很多家长十分担忧。

   低俗涉黄手办何以大行其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利益驱使之下,不良商家已经形成了分工明确、行事隐蔽的黑色产业链,在销售渠道上存在一定的隐蔽性,外人很难一窥究竟。

   诚然,“性科普”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但应以科学、合理为前提,影响也应当是积极、正向的。而这些问题手办显然只有“诲淫性”,并不具备科学合理的教育功能。一旦未成年人接触到这些产品,不仅可能引起盲目跟风购买,更可能导致他们对某些不良行为产生误解或模仿,甚至诱发犯罪。

   针对这一情况,相关部门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以牟利为目的,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商家生产销售含有淫秽色情内容的低俗手办,明显已涉嫌违法犯罪。

   另一方面,要定期对市场上的手办产品进行审查,确保其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规定,有关平台也要从技术上升级监管手段。此外,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的消费意识和判断能力,共同抵制此类不良产品。

责任编辑:平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