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官庄龙山文化遗址访古

潍坊日报 2023-12-08 11:23:25

  人生初次步入社会,却不知道已搭在了历史悠久的潍坊人文源头的脉搏。在这里,有一处龙山文化的遗址,位于潍城区军埠口综合项目发展服务中心的姚官庄村原址。

  现姚官庄村属于白浪河库区的移民村,旧村在大坝南、溢洪闸区域。现址位于军埠口综合项目发展服务中心南大约一公里处,白浪河水库溢洪闸北侧,跟白浪河水库管理局为邻。当你站在坝顶,远可眺望层峦叠嶂的浮烟山,近能俯瞰眼前的田垄农舍的时候,绝对不会想到在你脚下的不远处,隐匿着一处距今四千年的龙山文化遗址。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初次走上工作岗位就在这里,与农村的老少爷们大哥大姐一处就是十几年,但姚官庄龙山文化遗址的事情似乎躲进了尘封的日子,从无听人提起或谈论。据我推测,遗址发掘是因为要修筑扩建白浪河水库,那时正是困难时期,忙于生计的人们终日奔波,也就无暇顾及和关心这些,姚官庄龙山文化遗址一事便在坊间鲜有流传。

  得知此遗址的事,还是在我离开此地二十多年以后了,可叹自己是多么孤陋寡闻。

  自从知道了姚官庄龙山文化遗址的存在,我便魂牵梦萦,常常想回到那里。大概是因为我在那里工作过的情结使然。有未知,便欲解惑。有想法,遂行动。

  那什么是龙山文化呢?求助百度,对龙山文化有这样的注解: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属铜石并用时代文化。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属济南市章丘区)而得名。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考古学家们先后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文化遗存。考古学家把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

  姚官庄龙山文化遗址的发现,一下子把潍坊的历史推到了新石器时代。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已经用磨制的石器开启了潍坊的文明史。

  去姚官庄遗址访古,我已迫不及待了。经多方打听,军埠口综合项目发展服务中心的老干部步永德成了我此行的“贵人”。他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于斯,我庆幸自己的幸运,电话相约,一拍即合。

  一个初冬的周末,天空晴朗,我的心情如天气一样好极了。在步永德的陪同下,我又踏上了这块熟悉而陌生的土地。熟悉,是因挥洒在这里十余年的青春。陌生,是遗址对我来说的神秘。

  姚官庄村委对面,一块醒目的“姚官庄龙山文化园”的宣传栏,静静地立在那里,对遗址情况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沿着白浪河水库闸门北侧河西岸的一条林间石径南行,在初冬尚存的绿阴间,已立起了若干遗址出土文物的图文展板。其中的“蛋壳黑陶杯”,那优美的身段尤其引人注目。据步永德介绍,这些文物已收藏于山东博物馆,蛋壳黑陶杯实物已位列山东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村里的工作人员也不失时机地述说村子的历史,话语间透着自豪和骄傲。据了解,位于白浪河水库大坝上的姚官庄龙山文化博物馆,早已列入了村委的发展规划。冬日吹来的寒风,没有阻挡展馆紧张有序地施工。我想,等展馆开馆后,必将为姚官庄打开一扇窗,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里。

  相关资料对姚官庄龙山文化遗址发掘作了这样的记述:1960年配合水库修筑扩建工程进行发掘,揭露面积1700余平方米,文化遗存主要有两大层:下层为龙山文化,上层为周汉时期。龙山文化是这次发掘的主要收获,出土陶器以泥质和夹砂黑陶为主。器表多素面、泥质黑陶多磨光。常见纹饰有堆纹、弦纹,还有压印纹、镂孔等。器形有鬶、甗、鼎、罐、盆、盘、杯、豆、盂、碗、瓶、蛋壳高柄杯等。石器有铲、斧、锛、凿、刀、镰、矛、镞、纺轮等,矛和镞所占比例可观。出土的装饰品有人面形饰,为龙山文化不多见。

  这次遗址挖掘的最大成就当属出土的蛋壳黑陶杯,它展示的超级的薄和纯粹的黑,震惊了考古界。蛋壳黑陶杯完整呈现了龙山文化制陶业的巅峰技术,展现了远古东夷人智慧的结晶,更重要的是在岳石文化(是继山东龙山文化之后分布于海岱地区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山东省平度市东岳石村而得名,绝对年代为公元前1900年至公元前1600年)。之前找到了齐鲁文化的根源,充分说明我们引以自豪的齐鲁文化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而是深深根植于东夷文化的土壤。该遗址的发现,不仅为潍坊深厚的文化底蕴寻到了文脉之源,也有力地佐证了齐鲁文化中涌动着东夷文化的活水。

  关于蛋壳黑陶杯的模样,在2022年11月出版的《中国水利报》之《齐鲁大地的千古绝唱》一文作了详细具体的描述:杯高17厘米,口径11.9厘米。整器由两部分套合而成,器壁薄如蛋壳,杯柄上饰平行凹弦纹数周,弦纹均匀流畅,节奏感十足。整器“薄如纸(仅为0.2至0.3毫米)、硬如瓷、明如镜、黑如漆”,杯器通体乌黑,表里如一,极为纯粹,给人一种低调奢华的美感。材质质朴,工艺精湛。据专家说,这仍是现代人无法完全复制和难以企及的技术高峰。

  如此高规格的遗址文物出土,让我不得不怀着敬畏之心,重新审视这个我一直熟悉的村庄。

  姚官庄村建村久远。“姚官庄遗址”的发掘,佐证了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生活。《潍县志》记载,鞠氏一族,自元居潍州姚官庄,后又迁走。现在的孙姓村民,大概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自德州迁来。王、刘、武、曹姓村民随后迁来定居。如今村居229户,拥有人口832人。五大姓落此而聚,却无一户姚姓。那冠于村名前的“姚”字就成了一个谜。

  据史料记载,潍坊是远古时代东夷文化发祥地之一。关于“东夷人”的记载颇多,《尔雅注》《论语》《战国策》等书都有所论述。传说舜就出于东夷,生活在今诸城一带。姚姓出自虞舜,姚官庄一地距诸城市不过百公里,舜部族的一支迁徙或流落于此繁衍生息,也是有可能的。如此说来,姚官庄之“姚”,难道是历史的巧合?笔者也曾专门走访过村中老人,想探知村名的由来,却终因岁月久远成谜。但无论怎么样,姚官庄遗址的发掘,是山东龙山文化的一次重要发现,对山东龙山文化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2021年10月,姚官庄龙山文化遗址入选“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项目公示名单。“这是一块金字招牌,这是姚官庄人的骄傲,是每一个姚官庄人应当记住的日子。”在我将要离开村子的时候,村里的工作人员说道。从他们的炯炯目光中,我看到了新时代新姚官庄人搞好龙山文化园的决心和信心。

  缓缓北去的白浪河,养育了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碧波荡漾的白浪河水库,守护着龙山文化遗存这块瑰宝。既有美丽风景又有文化底蕴的姚官庄村,民风依然淳朴,村庄和谐发展,鸟语花香,环境优雅,正展现出一个古老新村的魅力。在村里随便走一走、看一看,一步一景,让你生情。红瓦白墙的房屋整齐排列,柏油路贯通大街小巷,斑斓的墙绘传播着文明新风……这里不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今后还将以龙山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更多的人向往。

  “泰沂沧溟,潍水白浪,人文辉光八千载,信美东方第一州”。中国画都、金石之都、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东亚文化之都……潍坊大地上的璀璨明珠绚烂夺目。被唤醒的姚官庄龙山文化遗址,正像一轮朝阳,冉冉升起。我庆幸自己,虽曾擦肩,但终于相遇,且有了这次的亲密接触之旅。(赵公友)

责任编辑:平小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