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葫芦瓢
潍坊新闻网 2023-12-19 10:16:26
远去的葫芦瓢
□马玉顺
庄户人过日子,离不开锅碗瓢盆。20世纪80年代前,故乡人用的锅碗盆,都是赶集上店买的,唯有瓢不用买,而是自己用葫芦制作的,这就是葫芦瓢。
小时候,每年清明节前后,母亲都在庭院的角落种下几颗葫芦籽。不几天,葫芦籽便发芽出苗,不知不觉间,蓬蓬勃勃生长起来。整个夏天,葫芦藤爬满用树枝搭建的葫芦架,洁白如雪的花、毛茸茸的青葫芦,一茬茬,密集登场,扮靓了庭院,也带给孩童无限的惊喜。
母亲种的葫芦,俗称菜葫芦,既有圆葫芦,也有长葫芦。葫芦长个后尚嫩时,采摘下来,刮皮切开,去除籽瓤,炒着吃或做疙瘩汤,都很不错。偶尔,母亲会将嫩葫芦剁碎,倒入葱花炝锅的豆油,加少许食盐搅拌成馅,无论是包水饺,还是包大包子,都异常美味。
秋天到了,风越来越急,天越来越凉,青葫芦渐次变成浅黄色、灰白色。表面用指甲掐不动了,就表明葫芦已经木质化,达到成熟状态,可以制作葫芦瓢了。
选择形状良好、左右对称的圆葫芦和“尾巴”笔直、头部圆润的长葫芦,用刀具将表面那层薄皮轻轻刮去,然后用锯条从中间小心翼翼锯开。这道工序,由心灵手巧的父亲来完成。
接下来,把锯成两半的葫芦放在大锅的蒸屉上,烧火蒸到一定火候,取出来,抠掉里面的瓤籽,放置在阴凉通风的地方,一两周后,自然风干,就制作成葫芦瓢了。
制作葫芦瓢,虽不复杂,但很有学问。比如蒸制环节,火候大小、时间长短,都会影响葫芦瓢的硬度和使用寿命;而晾晒环节,若直接暴晒在阳光下,葫芦瓢会变形或者裂纹;若放在室内阴干,因水分尚多,很容易发霉。每个过程,都要恰到好处,才能获得颜色鲜亮、坚固耐用的葫芦瓢。
在我的家乡,葫芦瓢最普通的用法是舀水和盛面。将葫芦瓢放在水瓮里,就是水瓢,把葫芦瓢放进面缸里,就是面瓢。葫芦瓢干净又无污染,无论舀水还是盛面,都暗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那时候,农村还没有自来水,饮用水要从村边的深井里打上来,挑回家,倒进大缸里。挑水时,把葫芦瓢放在桶里,漂浮在水面,水就不会洒出来。
葫芦有清热、解毒、消黄疸、通结石的功效,用葫芦瓢舀水能软化、净化水质。小时候,玩耍回到家,或是放学归来,第一件事就是奔到水缸前,舀起一瓢甘冽清甜的水,咕嘟咕嘟,一阵狂饮,怎一个舒服了得。
其实,在农家,葫芦瓢使用广泛,无处不在。母亲喂鸡时,用葫芦瓢盛麦麸和玉米粒;喂猪时,用葫芦瓢舀猪食,一瓢一瓢限量给猪吃;母鸡下的蛋,被母亲藏在葫芦瓢里,用棉袄盖着,放在炕头上;母亲的针头线脑和一些布衬,也被收集在葫芦瓢里……
我清楚地记得,有几只长葫芦制成的精致小瓢,是我家的粥饭专用“勺”,母亲做的玉米糊糊、菜粥和稀饭,从锅里到盆里,从盆里到碗里,全靠它的转运。用得久了,瓢把上有一层包浆,滑润饱满,非常趁手。
葫芦瓢的高光时刻,无疑是过年期间。每逢春节,大大小小的葫芦瓢变身“果盘”,盛装炒熟的花生、瓜子以及各色糖果,摆放在茶几、炕桌上,招待着来拜年的乡邻,以及远道而来的亲戚,彰显着主人的大方和热情。
时光飞逝,葫芦瓢也远去了。如今居家过日子所用的瓢,不仅材质多样,还更为精美,更为实用,但在我的记忆中,葫芦瓢还是那么清晰,那么鲜活,每每想起,总有一股温情荡漾在心间。